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9的文章

看不見,依舊在

圖片
  十月中旬臉書私訊有一則劉月梅理事長捎來的訊息,告知兩個好消息,一個是荒野保護協會再度獲得綠獎的贊助,另一個是有位會員遺產捐贈荒野 150 萬元。      因為看診忙,再加上想說過幾天會參加荒野共識營就可以見到月梅,也就沒有立刻追問細節。想不到當天晚上就接到副理事長柯典一的來電詢問 : 「認不認識王某某這位荒野的會員 ? 」      想了一下,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麼印象。原來協會帳戶忽然多了一筆 150 萬的個人捐款,於是打電話詢問匯款人,才知道是這位伙伴的家人遵照她的遺願,將部分遺產捐贈給荒野。協會當然想知道這位夥伴跟荒野的淵源,但是她的家人只知道她曾經跟她們分享聽過我演講後的感想,其餘就一問三不知。於是柯典一就打電話來問我認不認識她。     當然,協會也在資料庫中翻查她的資訊,只知她是早年入會的永久會員,二十多年來只參加過一次活動,沒擔任過志工,也沒參加過任何荒野辦的課程,應該算是不活躍或是失聯會員。      掛斷電話,心裡很感動,腦海中浮現多年前曾寫過的一篇文章的標題 : 「看不見,依舊在。」      這是 1999 年 921 大地震之後,給荒野夥伴的募款信時所用的標題,以下摘錄當年信件的片段 :        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很久沒有見面,也許我們剛剛才掛掉電話,也許我們在協會人來人往的各組志工聚會中擦肩而過,也許在山上在海邊,咱們都曾戴著綠色領巾分別向民眾分享過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每當想起有這麼多相知相惜,把盞言歡,同辛共苦也一同興奮歡笑的朋友,心裡總會充滿溫暖 。「看不見,依舊在」, 散居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荒野伙伴,只要我們常常想到彼此, 只要我們彼此仍然為理想在努力,我知道,我們都是一直在一起的 。    ...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索,台灣有沒有機會能擁有一個全民性的環境保育團體 ? 符合這個全民性必須有三個條件 :(1) 會員人數很多 ( 完全自發性的 )(2) 很多人願意長期捐款 ( 會費及義賣品 )(3) 很多人在這團體能長期付出實際的行動。     ... 我心裡一直有一個小小的理想,荒野是一個用大量人力的義務奉獻來做事,而不是用大量金錢來做事的團體,而且荒野的錢希望是來自最大多數的民眾。    ...  四年多來,荒野總是盡量以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但是,以

少與多,簡單與豐富

  哲學家尼采曾寫過一段話 : 「快樂,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滿足 ! 最細微的東西,最溫柔的事物,最輕盈的玩意,一隻蜥蜴發出的沙沙聲,一次呼吸,一個眨眼,眼波流轉……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創造了難以比擬的快樂。」     的確,我們住的房子究竟要多大 ? 我們需要多少的東西才足夠 ? 日本都市空間跟台灣一樣擁擠,但是他們住家再狹窄,也會留出一方小小的庭園,一個與自然生命接觸的場域,而台灣卻往往把陽台推出去,變成室內,甚至想辦法不斷往外加蓋。     詩人布雷克曾提醒我們 : 「還要更多 ! 還要更多 ! 這是受苦靈魂的呼喊 ! 」是啊 ! 所謂窮人不是那些擁有很少的人,而是那些欲望很多的人。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創造了許多的東西,而且人類的力量也無遠弗屆,地球上任何可以開發利用的物質也都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一環,所以我們正活在一個物質太過豐盛的時代裏,甚至為了擔心經濟蕭條,各國政府無不以鼓勵消費來確保經濟發展。     當每一個人都陷入了拼命工作,拼命消費的循環時,其實也逐漸喪失了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形成了物質愈豐盛,但是精神和心靈卻愈空虛的現象,換句話說,我們愈富足卻愈不滿足。     總是覺得,當一個人不斷購物,不斷想擁有更多時,用的其實並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然而時間就是生命,當我們用生命換來的那些物品,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這些年隨著節能減碳的風潮,簡單生活也似乎形成另一種時尚,因此「少就是多」「簡單就是豐富」也出現在許多人的口中。少與多是相反的意義,簡單與豐富也是相反的概念,為什麼會等於呢?     這是因為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神注意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心裏充塞太多東西的時候,其實什麼也就感受不到了,反而是當簡單的時候,我們的心才會活在一個更大的空間中。就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就不會有任何興趣一樣,一個沒有感受力的心靈,是無法擁有真實的快樂的。     當我們擁有的東西少,就會好好去使用它,注視它,跟它產生感情,少反而形成了感受的多,這就是少就是多的原因吧!     因此,簡單的生活反而是充滿感受的生活,心靈反而會更覺得豐富,這也是簡單就是豐富的真諦     聖嚴法師說 : 「我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太多了 ! 」     泰戈爾說 : 「一個人擁有什麼,他的限制也就在那裡。當我們追求並擁有許

迎接信守承諾的國慶鳥灰面鷲

每年雙十節前後,灰面鷲就會飛臨台灣,因為千百年來始終信守承諾,故又名國慶鳥。     其實每年秋風起,就會有一批批猛禽從北方飛來,過境台灣,再往南飛往渡冬的棲息地。     每年最早到台灣的是赤腹鷹, 9 月初就現踨影,社頂西邊的季風林是落腳處。隔天早上,起飛後,迎風滑到社頂公園東北方山谷,這個迎風山谷會匯流吹入山谷的強勁東北季風轉成上升氣流,這股上升氣流把盤旋的赤腹鷹送到高空,然後高空中另有一股向西南流動的氣流,會將牠們送往南方。鷹的起飛與降落,都必須逆風而行,跟飛機起降原理相同。因此抵恒春時必會飛至最南端龍抗,鵝鑾鼻,再來個大轉彎,逆風北飛,逐漸降低高度來到社頂公園。   這幾年墾丁國家公園也將原本 10 月 10 日雙十國慶前後三天集中式的大型活動,轉型為九月及十月為期二個月的季節性常態活動,活動不再只有下午在滿州觀賞過境猛禽夜棲,更融合墾管處的鳥類調查工作,在每天清晨,於社頂欣賞鷹群出海南遷。      鳥類的遷徒一直是自然界難解的謎,有人說,或許在冰河時期遍佈地球許多嚴寒的氣候影響,鳥類因為求生存而演化出的行為;也有人說也許南半球可能是現在居住在地球北部鳥類的家鄉,他們每年一次的遷徒只是回到祖先們的家鄉。   至於牠們如何辨識路程,那麼精確的飛行在天地之間?有人說以視覺,追尋河谷海岸線等地標,也有人說也許牠們藉助日月星辰,利用偏光、紫外線定位飛行,也有人說牠們體內可以感應地球磁場來定出飛行方位… . 總之,這些仍舊是未獲確定的理論。     有一部紀錄片「鵬程千萬里」,影片紀錄了百來種侯鳥遷徒的過程,從沙漠到冰川,飛越湖泊與懸崖,經過河流、平原到森林,跨越浩瀚大海然後到孤懸海中的小島嶼,甚至穿越城市裏的鐘樓與橋樑,攝影機一路隨著侯鳥非常近距離的跟拍,我們可以聽到鳥群們的嗚叫,聽到翅膀在空氣裏拍動的聲音,同時也跟著鳥群一起俯瞰這個世界,這簡直是不可能的攝影任務。   賈克貝洪導演拍過另一部紀錄片「小宇宙」,這部「鵬程千萬里」是他用五組工作人員以將近四年時間橫跨地球五大洲,完全沒有利用任何電腦動畫技術或特效,每一秒鐘的畫面都是實景所拍出來的,單單看在這份執著的精神,這部影片就值得我們一看再看,何況還有非常好聽的配樂,更神奇的是,雖然沒有對話,卻好像有劇情,令人震憾與感動。     影片一開始,旁白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關於承諾

擦肩而過的因緣

常常在不同場合,不同團體,碰到來自不同工作領域的朋友,他們常會問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 或家庭主婦或學生,或做工的人 ) ,力量很微弱,能夠幫得上什麼忙嗎?」   的確,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也有太多的人陷於巨大的困境等待改變,甚至我們也知道,整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代也有許多太過艱難的挑戰等待克服,但是,我們都是必須為生活奔走的小老百姓,甚至是還必須為三餐的温飽而傷腦筋的基層勞工,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   我常想起二個故事。   韓國最傑出的女演員金惠子, ( 四十多年來演了近百部的電視劇與連續劇,獲獎無數 )  近年出了『雨啊,請你到非洲』,除了銷售百萬本之外,還帶動了韓國人參與公益團體當志工的風氣,她在書中曾透露了她投入非洲當志工的轉折。   十多年前,她正在拍戲告一段落的空檔,原本計劃要和女兒到歐洲渡假,臨行前接到世界展望會的邀請,希望她能到非洲訪問,當時她以為這會是一趟比歐洲還刺激的旅行;會有成群的羚羊及大象活生生出現在眼前,於是她就答應這一趟旅行。想不到這次的旅行,看到的非洲苦難,震憾了她,令她非常難過,她說:「白天探訪難民營,晚上回到豪華的飯店躺在柔軟的床墊上,忍不住痛恨起虛偽的自己。」   回到韓國,大明星救助非洲小孩的畫面成了募款的行銷利器,媒體還以『超級明星金惠子成了慈善家』的封號讚美她,這讓她非常痛苦而開始逃避,也不願意再去非洲。 直到有一天,有個在加工出口區做裁縫的年輕女孩,拿了她多年存下的幾萬元給她,請她幫忙拿給非洲的孩子。 就是這個女孩的小小舉動,給了金惠子重新前往非洲索馬利亞的勇氣 ,而後這十多年來,她每年都去,也感動並且影響了非常非常多的人。若沒有當初那一位女孩子的鼓勵,也不會有金惠子這後半生的歷程。   另外一個故事是 林懷民 先生在他所寫的『擦肩而過』這本書中所描述的 :「……每逢有人問我如何熬過這麼些年的歲月,立時當刻,我總答不出話來,腦海裏脹滿了人影,許多竟是不知名姓的臉孔……」有一次,他坐計乘車,臨下車,司機堅持不收錢,他幾乎是被推下車的:「 林 先生,要更打拼,要替台灣人爭口氣!」林懷民這麼寫道:「站在日正當中的台北街頭,我舉步維艱,這位先生不知道我大部份時間都用在和自己的無力感奮鬥……」。   另一次經驗是在颱風夜和另外一位建築工人共乘計乘車。林懷民這麼形

擺脫當代文明病― 心身症

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曾表示,現代人類的三大文明病是愛滋病,癌症與憂鬱症,每一年全世界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超過一百萬人,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憂鬱症所苦。     台灣的數據也非常嚇人,衛生福利部統計,單單在 2014 年看診並請領治療憂鬱症藥物的就有 116 萬人,每一年台灣人至少吃掉一億五千萬顆鎮靜安眠藥。據中研院歷年的統計,全台灣每年有心身症,精神困擾的人都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甚至因為精神疾病,嚴重到領有殘障手冊的人也有二十多萬人;也有調查,台灣出現疑似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將近六百萬人,二十歲以上的民眾三人就有一人,憂慮到曾經有自殺念頭的人有兩百多萬人。     所謂廣泛性焦慮外在表現就是浮躁不安,容易疲累而且很容易不耐煩,肌肉常常緊繃著,夜晚難以入睡或者睡得很不安穩,而且這些狀況持續半年以上。     這種身體明明不舒服,但卻又查不出具體的生理疾病,有時候會稱為心身症,也就是與焦慮、憂鬱、壓力有關的精神官能症,據統計,台灣因為心身症每年也有十多萬人到醫院求診,而且大多數是正在上班的青壯年,相當影響個人,也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會有這些精神方面的困擾,有三種原因,第一個是生理上的,也就是遺傳或內分泌失調造成;第二個是心理上的,比如要求完美的性格或無法處理工作壓力;第三個就是來自於環境的影響,大者如天災人禍的巨大災難,小的如居家環境的佈置,最近的研究一再證實,心理與環境,甚至遺傳基因也會和環境互相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實驗,單單把牢房漆成粉紅色,就會降低囚犯的攻擊性,稱為粉紅牢房效應。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心身症,主要原因大概是來自於工作的競爭壓力。當然,適度的壓力,面對新事物與新挑戰時,適度的緊張是好事,能讓我們集中精神與資源,也是渴望成長的象徵,但是若緊張焦慮到心神不寧,就太過度了,恐怕就需要主動想辦法降低這種因壓力而來的焦慮。     有人建議,適度避開令人煩惱的事情,也不要一早起床就看公司的電子郵件,破壞一整天的心情。養成每周一、二次與朋友吃飯談心的習慣,多關心別人,建立與人感情的親密連結。     白天要有充足的日照與光線,至少每天要有機會接觸到自然光,至於晚上回家就不要有太強烈的照明,尤其睡前不要看手機,因為手機螢幕的藍光會干擾我們的睡眠,而睡眠不足會加重我們的壓力。     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