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3的文章

柚子除了吃以外的幾件事

圖片
  小時候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收集月餅上圓圓的標籤外,就是戴著柚子皮做成的柚子帽嬉鬧著。 長大後看到柚子總是想到這些小時候的記憶。 近年來,不少朋友總是會支持一些在地的小農,其中有位在中部開業的學弟,每年中秋就會寄一箱有機袖子來,因為是有機栽種,覺得應該整顆水果都可以好好利用,就嘗試一些作法。 最簡單的是刨刀刨出柚子最外層的皮,放進玻璃罐,倒入百分之七十五及少許百分之九十五的酒精,靜置十來天,就可以萃取柚子皮精油,這些混有柚子油的酒精,就是香香的殺菌消毒劑了。 也有人將這些柚子皮加入蜂蜜放入鍋中煮湯,據說對呼吸道的保養很好,可治久咳;也有人與茶葉一起泡開飲用,除了解油膩,還有降低膽固醇及預防心血管等慢性病的功效。 據說也有人將整個厚厚的柚子皮 ( 連白色的柚瓢 ) 剪成條狀,曬乾,點燃可以當作驅蟲防蚊的蚊香,或者用壞掉廢棄的絲襪或洗衣袋裝起來,放在儲藏室或衣櫃裡用來防蟲。 因為柚子皮精油含有的植化素就是植物用來抗菌防蟲之用,我們將皮扔掉實在很可惜。 不過柚子雖然好吃,一次卻不能吃太多,而且如果有一些慢性病長期服藥的朋友,也要非常注意。 因為柚子與葡萄柚之類的水果,含有豐富的「呋喃香豆素」,會抑制肝臟與小腸中的代謝酵素。其中肝臟裡的 CYP4503A4 會被抑制,而這個代謝酵素原本用來代謝我們服用的許多種藥物,因此吃了柚子會讓這些藥物在血中的濃度升高,引起副作用,而且這種抑制的效果長達數小時,甚至二、三天之久。 有七類的藥物會與柚子產生交互作用,比如抗凝血藥、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心律不整藥、鎮靜安眠藥、抗癲癇藥以及免疫抑制劑。 中秋烤肉的隨想     中秋節在台灣變成全民烤肉節,大概是商品消費行銷最成功的例子了!   記得三十多年前,中秋節還是個單純的賞月吃月餅剝柚子的節日,直到廠商推出了烤肉醬,再加上民國七十多年剛興起的連鎖超市的強力促銷,將烤肉用品從烤肉醬,烤肉鐵架、木炭、甚至已醃好的肉擺成專賣區行銷。從第一年一個連鎖超商開始,不出二、三年,所有大賣場全都跟進,也形成了全民烤肉的奇怪景觀。   烤肉很不健康相信大家都清楚,除了過多的肉類會造成身體的負担之外,肉類蛋白質直接經高温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和異環胺等致癌物 ( 肉類本身的油脂滴在炭火上所產生 ) ,另外烤肉對環境的污染也是問題,環保署曾經公佈,每年中秋夜因為烤肉產

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圖片
  這個中秋假期如果你遺憾沒有看到月亮的話,可以到中正紀念堂三樓的第四展廳看江心靜以「類山水」為題的創作展,其中有一幅連作「夜懸明月青天上」,值得細細品味,這是一幅花七年才完成的作品。     藝術家江心靜喜歡李白的詩,她說李白的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提到月亮。月亮自古以來對全世界的人而言,都是浪漫與思念的象徵,心靜在展覽前也寫了一首詩來詮釋她的心情,抄錄於後 :     「你的月光自帶光環     照亮幽闇的心,在路上,     用你的影子泡酒,邀月,     傾盡你詩中的月光,磁青紙醉了,     吐出一地的金雲。       我的月自帶滾輪,     輾壓多工的心,在雲端。     衝向月亮的背面,詩句發狂了,     吐出一串的亂碼。       記憶躺在亂碼的縫隙,無人認領,     拾荒老人,手作夾雜末日預言的再生紙     擦拭光滑無痕的螢幕,     十二個月亮,十二支手機,     破落舞台,空蕩蕩的椅子,風捲起報紙展訊的一角。       市中心龐大水泥建築,     電梯抵達,開門,懇辭花籃的海報     在桌上。啊,我來過,海洋心象依然洶湧     思網線條流淌著,道隱書寫性線條摩擦紙面,     你我的月,投射燈下,黑色壓克力板     映照萬古的哀愁。誰來賞月—」       江心靜與摯友林存青有著神奇的經歷,三十來年前,她們倆考上政治大學國貿系兩人恰巧宿舍住同一間,讓這兩個性格天差地別的同學結為終生莫逆之交。大學沒讀完就休學以單車環遊世界五大洲。在那個相對單純且封閉的時代,我猜那大概是全世界華人女性裡,第一個敢這樣冒險的人。記得當年媒體也廣為報導,相信台灣許多人都還留有印象。     心靜十年前才從一位沒拿過畫筆的人,跨界藝術,卻一鳴驚人,近三年連得國際十個大獎,受到藝術圈矚目。     畫展名為「類山水」,是因為有別於一般國畫的水墨山水畫,不管是在媒材的選擇與創新,或者形式或內容的表現,都跟過往的山水畫不同。     就像心靜寫的詩闡述她的心情,她也透過畫在數位時代裡沉思,並且在自然裡冥想與感悟。在畫展的開幕式時,我也表達了我的感想 : 「一般創作者畫山水是把山水當作我們觀看研究的『客體』,但是心靜在創作時卻融入到自然中,

我對親子共讀的一些感想

圖片
    ( 一 ) 為什麼要親子共讀?     AB 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己會拿著書看為止。現在問她們是不是記得小時候的事情,她們在幼稚園大班以前所有的記憶都非常模糊,若記得,也是透過相片或我們跟她們述說的。     如果孩子童稚時代的一切都將忘記,那麼父母親花費那麼多心力值不值得呢?     答案是值得的,因為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學習,而是大人透過繪本向嬰兒說話,讓她們感受到愛,這是一種心靈的連結,更是全家共享的快樂時光。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語調中的愛,以及依偎在懷中那種溫暖甜蜜的感覺。     ( 二 ) 如何挑選繪本?     因為繪本的故事是由父母親唸的,所以這個故事必須是父母親很喜歡,會被感動的。不要只因為別人推薦或這本書得過獎就選用,因為別人喜歡的我們不一定會有共嗚,我們感動得唏哩嘩啦的,別人可能一點感覺也沒有,所以一定要挑一些我們讀再多次自己也都喜歡的故事,市面上好的繪本那麼多,一定可以找到這類的書。因為孩子感受能力很強,我們唸著我們真心喜歡的故事時,那種感動的能量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潛意識中體會到閱讀真是生命最美好的時刻。     同時要注意繪本故事不能只用眼睛去看,而要用耳朵去聽,因為看的與聽的節奏與感覺是不同的,有的故事看得很流暢,可是唸起來卻很怪,這樣的文筆就不適合共讀。     另外,繪本就是圖書與文字合成的書,因為孩子看不懂文字,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唸著故事時,他們就是盯著圖在看,因此繪本的圖非常重要,有一位日本兒童教育專家,也是資深的出版人就曾經這麼表示:「孩子氣的傳統嬰兒圖畫書,反而不適合做為嬰兒的啟蒙圖畫書。」他認為應該挑選的畫是正確而寫實,換句話就是有層次,有明暗的藝術創作。甚至他明白的表示:「迪士尼卡通圖畫是失去質感的沈澱色彩,毫無生氣。」的確,讓孩子在感受到愛,聽故事之餘,也可以同時學會欣賞美好的藝術創造不是很好嗎?     ( 三 ) 我很忙,可不可以用聽錄音帶來取代?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發現學齡前的孩子聽父母親唸跟聽錄音帶,效果完全不同。當我們把孩子抱在懷裏,彼此肢體眼神有互動,這時候我們唸出來的聲音對孩子才有意義,不然即便是高傳真的錄音設備,對孩子而言,也只如同街上的車聲是背景噪音而已。     所以,若要共讀,就

用消費改善世界

圖片
「食物」不再是充滿土地氣息與生命循環的意義,而是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物品」,同時也憬然地發覺化學合成物之無所不在。   這幾十年,因為化學工業技術的進步,我們從吃的、穿的、用的,無一不依賴這些人工合成創造出來的物品,同時這些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學製品,不管在製造中或使用後,會融入地下水、湖泊,會飄到我們家,散佈在整個環境中,最後也進入我們的體內,這些我們稱為「環境賀爾蒙」的毒素,或許就是造成癌症、慢性病、過敏症 … 等等現代病的最大禍首。   而且不管是在外面吃或買工廠大量製造出來的食品,有三種危害健康的風險,第一是擔心食材處理得不夠乾淨,第二是食品的內容來源與組合有問題,第三個常被我們忽略掉的是,我們往往會吃得太多。   在外面餐廳吃東西,不管是簡餐店吃套餐,逛夜市,或者大餐廳用餐,往往不管前菜主菜將我們肚子塞得多脹,只要甜點端上來,我們還是能夠吃得下的。其實據研究,這不能怪心理作用,而是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不管是狩獵或採集,以老祖宗徒步的能力來說,獲得不同種類食材並不容易,因此對於不同味道不同食材好像有不同的食慾與肚子來裝,是為了確保我們可以吃到多樣化的食物。   因此,我們不知不覺就會吃下遠遠超出人類需要的食物,而且這些經過精製處理的過多熱量,往往早已喪失掉真正食物裏含有的豐富但微量的各種元素,換句話說,我們愈吃愈多,但是愈來愈營養不良。   另外,在超級市場或便利商店販賣的各種包裝食品,這些高度加工,高度精製化的食品,都有高糖、高鹽、高脂肪、高熱量的問題,我們很容易一口接一口,一包接一包,一下子就吃進難以想像的熱量,形成健康上的負擔。原因是因為人類早在非洲大草原時代,就演化出對這些物質的強烈慾望,因為在當時的自然環境中,這些物質非常罕見,人類對這些元素的需求量雖然不高,但是要生存,就必須找到它們,因此我們演化本能被設定只要出現這些物質,就會去吃它們。其實還在不久以前的社會中,最有錢的不都是那些鹽商油行嗎?   可是現代的科技與化學合成的進步,我們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製造出這些人類無法拒絕的誘惑,因此就愈吃愈多,也創造出許多文明帶來的疾病。   關心我們吃的食物從那裏來,由誰生產,除了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之外,也是真正能帶來世界改變的最有效作法,換句話說,當我們每餐舉起筷子時,就可以扮演改變世界的超人。   我們要重新掌握對食物

登革熱來勢洶洶,台南是重災區

圖片
  在中秋節前,台灣罹患登革熱的人數就會破萬,其中九成以上是在台南感染,因此台南市政府祭出嚴厲的罰則,只要確定是登革熱感然源是來自上班地點,該場所的管理負責人將會被處分。 因 此 ,若校園裡查獲陽性病媒蚊或教職員師生在校內感染登革熱,校長將被罰款三千至一萬五千元,還會被記申誡。 會有這麼嚴厲的規定,主要是預防登革熱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清除病媒蚊的孳生源,也就是積水的容器,這是可以注意而且可以做得到的事。 因為傳播登革熱的兩種蚊子,白線斑蚊與埃及斑蚊跟其他大部分蚊子不太一樣,牠們的幼蟲是生活在較乾淨的積水中(髒水溝或稻田間反而不見踪跡 ) ,因此都市裡下過雨後,只要積水的地方或容器(花盆的承水盤等等),都是牠們產卵滋生之處。這是演化給牠們的生存策略,不再溝渠、池塘 …… 等地長期有水的地方產卵,可以避免幼蟲孑孓不會被原本就有的其他生物給吃掉。他們很聰明地將卵產在剛剛才積水的瓶瓶罐罐或廢輪胎 …… 等地,趁著沒有其他天敵來臨時,孑孓沒幾天就羽化飛走。 埃及斑蚊往往都只分布在北迴歸線以南的地方,因此牠的幼蟲不耐低溫,但是近年因全球暖化,斑紋也逐漸往北移動,而且卵與幼蟲的成熟時間也加快了。 更麻煩的是,埃及斑蚊喜歡待在室內,而且生性敏感,只要正在被叮咬的人略有動作,牠就會飛走,因此統計,平均牠必須叮咬六個人才會「吃飽」。其實蚊子不論公母平常都是吃素的 ( 吃花蜜或糖水之類 ) ,只要母蚊在產卵之前必須吸血獲得必要的營養才能排卵,若是一隻感染的埃及斑蚊每次必須叮咬多人,那牠的傳播速度當然快得多。 至於北部的白線斑蚊喜歡在戶外,而且生性遲鈍,傾向一次吸滿足夠的血,所以往往在叮咬過程中就被人打死,所以傳播的會就會小很多。 只要發現有確診的患者,在附近地區噴藥滅蚊是有效的方法,首先是蚊子除非藉著交通工具搭便車,不然通常牠們一輩子只會在孵化出來的附近幾十公尺內的地區活動。 再來是因為登革熱的患者在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五天之中,是所謂病毒血期,在這六天之內蚊子叮咬了患者,蚊子就帶有病原,蚊子在帶原的八到十二天後可傳染給人。因此,若站在防止疫情擴大的角度而言,有所謂防疫的黃金七天,也就是在發現有患者的七天內,撲滅患者居住附近的所有蚊子,就可以控制感染擴大。不過這必須醫療及檢驗單位的警覺心足夠,再加上技術不錯,才能及時確認患者的疾病,好保握那黃金七天。這也是當政府

懂得感恩與自省的孩子才能擁有幸福快樂

圖片
  有人說,這個時代,有很多孩子成了 「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的敗家子。     因為現代的父母普遍來說,孩子是愈生愈少,個個都是呵護得無微不至的小寶貝,而且在這個物質太豐盛的世界裡,每個孩子幾乎都是要什麼就有什麼,甚至孩子還沒開口,東西就堆滿了他們面前。     當孩子習慣了世界總是以他為中心而旋轉,一開口東西就出現,而且往往是馬上要,立刻就要,不懂得什麼是等待與克制,更以為他擁有的一切東西都是理所當然,都是他應該立刻得到的,久而久之養成對人不懂感激,對物品不知道珍惜的態度。     有研究發現,這種從小處在要任何東西都可以不勞而穫的孩子,最後他會非常不快樂。長大進入社會,也因為人緣不好而容易遭遇許多挫折或工作上的困境。     回想起成長時代是物質相對匱乏的我們,單純的生活反而培養了我們專注的能力,而且因為當下的匱乏,反而激發出對未來的憧憬與因為強烈渴望而努力不懈。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主張「瘦鵝理論」。他發現曾經被餓得半死的鵝,之後只要看到食物就會不斷地吃不斷地吃,不會停止,於是就能夠很快長大。但是那些從來都不缺食物的鵝,對吃東西就沒有太大興趣,常常吃兩三口就停下來不吃了。     相對於人來說也很類似,許多的孩子在父母寵愛與周全照顧之下,已經不知道什麼是感謝,對生活也沒有什麼熱情,更糟的是,對周遭事物也會愈來愈無感,進而無法自省,慘的是,整個人就虛無掉了,對什麼都不在乎,甚至喪失了生命的意義感。     因此,讓孩子學會對自已擁有的一切能有發自內心的感謝,成了當代父母教養上最大的課題,也是最困難的挑戰。     解方除了父母親生活中要常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感謝這種身教與言教之外,我覺得另外比較直接的體驗是帶著他們當志工,服務別人。假如有機會到偏鄉去幫助那些生活匱乏的弱勢孩子,或者到育幼院陪伴沒有父母照顧陪伴的孩子,也許能夠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擁有的一切其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     若是家長有足夠的預算,鼓勵中學以上的孩子到國外的偏鄉當志工,用更長的時間進入完全不同的社會環境,相信改變孩子的力量會更明顯。     當孩子開始看見別人的存在,懂得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再來才能夠培養他們自省的能力。     學會自省是很不容易的,小時候家長可以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引導孩

人都會死,但生命會延續

圖片
    我很喜歡中國盤古開天的傳說,據說創造天地萬物的始祖盤古他死去後,肌肉化為大地,骨骼成為山脈,汗水流為河川,髮髭成為叢林,左眼成日,右眼成月,呼吸成了天上的風雲 …. 。   聖經裏也這麼提醒我們:「一粒麥子落在地上死了,才能長出許多麥子來。」其實從現代科學的「質能不滅」定律來看,萬物的生或死,不過是組成他們的原子的重新排列而已!千千萬萬年以來,同樣的原子在地球不斷地循環重組,我們這一剎那呼吸的氧氣可能是李白呼吸過的,組成我們血肉的碳原子也許是來自於亞歷山大帝的軀體。質能不減,隨緣重組,每個生命都是由因緣與物質形成的,不會無中生有,當然也不會消失,所以我們的每一部份將會變化成為宇宙的某一部份,然後再度變化成另一部份,以至於無窮。   這也是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意思,只可惜隨著人類文明演化,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這是人類與自然生命疏離才會有的恐懼,從古至今,與荒野大地始終保持接觸的原住民部落,與自然共處中會發現,個別的生命雖然有生、有老、有病、有死,但生命永遠不會消失,大自然除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之外,還有一種韻律,那就是春夏秋冬、月圓月缺、花開花落的循環,這種體會可以使我們安心的面對死亡。   法鼓山近年來所提倡的環保自然葬法,將骨灰放在花草土地間,從此,死亡不再是陰森幽暗令人恐懼的事情,而是與天地合而為一的自在,這個觀點正好是「一片葉子落下來」這個故事想傳達的心意,值得大人以及孩子一起欣賞與思考。

如推理小說般的科學探索之旅-「蜜蜂消失後的世界」讀後

圖片
  「這是誰殺的?」   「兇手如何犯案?」   「屍體到那裏去了?」    就像是美國熱門影集 CIS 或是推理小說的偵探辦案一般,「蜜蜂消失後的世界」這本書帶著讀者一步一步去追查被害者的身世,從各個蜘絲馬跡中去探索到底是誰殺了蜜蜂?   在作者抽絲剝繭的四處奔波中,我們可以一窺科學研究的歷程與限制,在解謎的過 程中,也可以瞭解到人與環境的關係,進而思考到,蜜蜂失踪是不是給人類的警鐘,在面對人類人明是否還能持續下去的關鍵時刻,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凶案在 二○○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下午發生,職業養蜂農哈肯伯格打開蜂房蓋子,發現四百個蜂群(每個蜂群有幾萬隻蜜蜂)百分之九十全部不見了,更奇怪的事是連屍體都找不到了!   當這個戲劇性的神奇事件發生,一個月後,調查報告指出,全美國許多職業養蜂人平均大約都損失了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九十的蜜蜂。緊接著,世界各國也都陸續傳來災情報告。   蜜峰是世界上九十種農作物授粉最重要的媒介,如果授粉的蜜蜂不夠多,可能導致蔬果,牛飼料,堅果種子甚至棉花的短缺。   隔年,二○○七年,剛好全世界各國的能源價格開始飆漲,然後原物類短缺,再加上農作物減產,甚至因為農產品的漲價,引起二十多個國家人民的暴動。因此,二○○七年春天開始,蜜蜂不見了的消息就已登上了世界各地所有媒體的新聞頭條。對於這個現象大家有非常多不同的理論,也列出了一些嫌疑犯,可能是新的或突變的病毒;也可能是真菌感染產生一些毒素以及寄生蟲惹的禍;或者是農田大量的施肥與殺蟲劑造成環境污染讓蜜蜂慢慢中毒,免疫力衰弱;也有人提到或許是職業養蜂在長途運送時被關在蜂箱裏的遷徒壓力 ….   每個嫌疑犯都有動機,但好像也或多或少都有不在場的證明,比如說,法國曾經在一九九九年起禁止使用拜耳公司生產的「高巧」殺蟲劑,這個禁令似乎遏止了之前些年高達三分之一的蜜蜂死亡率,但是二○○七年到二○○八年全法國蜜蜂的死亡率又飆到百分之六十,這麼看來,被禁用的「高巧」似乎也不是這一次造成蜜蜂死亡的兇手。   其實從一八六九年第一次有蜜蜂消失的文字紀錄以來,似乎每隔幾年就會有蜜蜂,尤其是被商業化集中飼養的西方蜂,大量神秘消失的情況發生,但是過去發生時都是在個別區域,不像這次幾乎全世界每個地方同時發生這種現象。   科學家們目前正在用最進步的科技與儀器,加上二○○六年已經解開

人間有味是清歡

圖片
  和幾個朋友利用假日到附近的郊山走走,看到路旁小店在賣現摘現炒的野菜,點了幾盤,就在天光雲影涼風徐徐中用餐,忽然想起數百年前蘇東坡也是如此情境,在忙碌的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吃得雖然是粗糙清淡的食物,但是只要心情對了,就是生命中美好的滋味,於是寫下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感慨。   的確,慢下速度,增加生活的感受,也如許多宗教與靈修不斷提醒我們的,『活在當下』,才是幸福感的來源。當我們能以悠閒的心情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時,就能從日常生活中再度發現許多賞心樂事。像是坐在家裏陽台看著夕陽緩緩落下,與 三兩 好友喝茶聊天,陪著孩子沿著河岸騎單車…,這些令人快樂的事,其實並不必花錢。   我們或許有這樣類似的經驗,在眾多旅行中,某一次在德國小鎮公園裏餵天鵝,或在日本京都古寺裏睡個長長的午覺,這些似乎無所事事的時光,卻令人印象深刻,反倒是住了一間又一間高級旅館,一餐又一餐豪華飲宴,還沒回國就記憶模糊了。精神上的富足與物質上的擁有,似乎是背道而馳的追求,當我們呼喊著「多一些,還要更多」時,其實是我們靈魂受苦的癥兆。   然而,我們可能拼命的工作,賺了錢然後又拼命的消費,甚至連休閒也變成了物質消費的一環的得趕著時間去做,於是逐漸地喪失了感受生活的能力,連帶的失去了真正的快樂。或許就像梭羅所講的:「我們花了大半輩子釣魚,結果發現我們要的根本就不是魚。」美國喜劇明星喬治卡森也這麼提醒著:「想藉由累積物品來讓自己快樂,其實就像是用三明治拍遍你的全身,好讓你感覺吃飽了一樣。」 泰戈爾說:「一個人擁有什麼,他的限制也就在那裏。」當我們以豪宅積蓄著金銀財寶時,那鐵門鐵窗電網監視器不就正是我們親手築出的牢籠嗎?   不過在這個消費時代裏,舖天蓋地無所不用其極的廣告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充斥我們所有的視野,要拒絕這些誘惑的確不太容易。當我們企圖以各種「新生活規範」來勉強自己不去做什麼,或一定要做什麼時,其實是痛苦而且效果很差。因為戒律是負面的能量,它要你「不去」做什麼,在這同時,我們內心就必須用更多能量去對抗想做的慾望,我們的精力與信心就消耗在無形的「掙扎」之中。 通常我不會「規定」自己一定得做什麼、不做什麼;我將當下每個時刻視作有無數自在的可能選擇,我只是輕鬆自在的選擇一項。比如說面對吃健康的食品或垃圾食物,我不是勉強自己不能吃美食,不能吃暈食,我只是在吃的當下那一次

關於秋天的一些懷想

圖片
  住到山上最開心的除了比都市人多了一整座森林外,還多了一整片的天空,以及天地之間帶來四季不同味道的清風,還有秋天地上的落葉與天邊的雲彩。     一年四季裡,我最愛秋天了。     古人曾說 : 「女子傷春,男子悲秋」,大概是有原因的,每到秋天,我喜歡登高,站在山頂,眺望遠處。     在秋風中,總想起已故作家趙寧所寫的 : 「覺得好多好多事沒做,好多好多心願沒有實現,總是惶恐的對自己說,年華老去,壯士不應該消沉 …… 」     其實,自己常常是很矛盾的,到了這個年紀情緒還是如此反覆。既為將來的計劃興奮焦躁,復為逝去的歲月傷懷;既覺時間精力有限,又不願拋下慣有的好奇與興趣。會為孔老夫子「知其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感動得不能自己,卻又嚮往道家飄逸的遁世,而耕讀也是夢中一再出現的。   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這樣吧,在對立中求取協調,在競賽中尋找平和,在疾進中深情回首。     秋天除了登高望遠,秋天也是個適合旅行的季節。     每到秋天就想去旅行,即便因為工作沒辦法進行長時間的旅行時,周末假日也會找個人煙罕至的不知名郊山去走走,通常小背包裡塞幾顆水果,加上素粽或黑麵包就上路了 ! 這種在大自然中野餐,其實是人生中最豪華的享受。     有一位朋友剛從加拿大旅行回來,聽他說買了長長的法國麵包,帶幾瓶紅酒,就這麼一個人在美加邊境的五大湖區漫遊了好幾天。     達爾文曾說 : 「旅行是種子的信仰。」因為種子透過旅行而傳播生命,這是植物最偉大的宿命。我也認識不少朋友過著一種想遊牧民族一般,可以隨時打包遷移到另一個地方生活的日子,這總讓我想起澳洲原住民的「漫遊」,吟唱生命之歌,穿梭在夢的路徑,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相處最舒服與自在的位置。     或許,旅行不只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活動,更是一個人尋找自己內在心靈的過程吧 ? 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安靜的面對自己和這個世界。     這種往外追尋又向內探索,既出世又入世的矛盾心情,就是秋天最迷人的地方了。

原來人是那麼不理性的?! -「惡魔教室」電影的啟示

圖片
  第一次看「惡魔教室」這部電影,是雙胞胎女兒考完國中基本測驗的暑假,我們家裏沒有電視機,看影片都是用投影機打在牆壁上,像到戲院看電影一樣,全家人一起專注的看。   「惡魔教室」播完,我拉開窗簾, AB 寶還是靜靜坐著,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過了一會兒, A 寶有點不可置信的問:「這是真的嗎?這麼一整個班級有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由民主自由轉變成像德國納粹時代那麼專制嗎?」    B 寶拿起影片的盒子,唸著上面的說明解釋:「這是二十多年前美國高中某個老師的實驗性課程,後來出版成小說,前幾年,德國導演把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看起來是真的耶!」   我跟 AB 寶解釋:「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非常理性,具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但其實我們比我們想像中還容易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更麻煩的是,我們一點也不知道自己是那麼不理性的!」    AB 寶困惑的搖搖頭,顯然不太了解或不太相信我所說的話,我乾脆就倒了杯水,調整好椅子,趁機會好好跟她們說明。     我提醒她們,影片中是如何透過一些小小的改變,比如老師先要大家舉手取得同意才可以講話,然後規定制服,開始劃分出自己這一班與學校其他人的不同,後來再加上辨認符碼及獨特的手勢,這時一個封閉的團體就形成了,當這團體有了共同的外敵,比如流氓要欺負班上同學或學校其他人異樣的眼光,反而會使得這個團體的凝聚力愈高,排外性愈強,團體裏的氛圍逐漸就從民主轉變成極端,不容許其他意見的專制氛圍。     當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時或許是有理性且明智的,可是變成群體的一份子,尤其這種凝聚力非常強的團體,馬上會變得盲目,我們以為對組織愈虔誠,可是在外人看起來就是愈瘋狂。   近年來,心理學研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原來只要我們將環境做點微小的改變,就會對人類的行為產生很大的衝擊,換句話說,人的理性與獨立思考最多只會在自己書房,一個封閉的空間裏發生,當我們離開房間與別人相處,我們的行為就會受當時的情境所左右。   哈佛大學商學院的貝瑟曼教授開了一門商業談判的課程,每學年課程第一堂課他都會舉辦一場「二十美元拍賣會」。   選課的每個研究生都可以參加這個拍賣會自由競標,拍賣會只有兩項規則,第一個規則是每次出價只能增加一塊美金(美金一元約等於台幣三十多元),第二項規定有點特別,也就是最後競標最高價的贏家當然可以贏得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