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2的文章

「你們喝的咖啡就是我們災難的根源!」

         咖啡大概是現今流行範圍最廣的飲料了!   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喝咖啡除了可以提神,更已是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而且對於許多人來說,喝咖啡也已不再只是喝咖啡,咖啡代表的是一種情境,一種氛圍,一段或是浪漫或是悠閒,或是放空的時光。   因此,我們對於一杯咖啡價格比一個便當還貴,也毫不在乎。世界上主要咖啡生產地之一的烏干達農夫這麼說:「我想請你轉告你們那裏的消費者,他們喝的咖啡就是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源!」   這些絕望的咖啡農說:「我們買不起生活必須品,我們買不起肉,買不起魚,買不起米,只有番薯、豆子和香焦泥,我們也沒錢讓孩子上學。」   依照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市場供需定律會認為,你種咖啡無法養活家庭,那麼就應該轉行,做其他事情嘛!可是,他們根本沒有其他選擇,若不種咖啡,就是餓死,他們只有種更多咖啡,終日辛苦只勉強維持生活。   為什麼會如此呢?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到底咖啡的價格是如何產生變化的。根據「糧食戰爭」這本書的作者拉吉帕爾的調查,他們以每公斤十四美分左右的價格賣給了當地中間商,中間商以每公斤十九美分的價格對轉賣給咖啡加工廠,然後加工廠收取每公斤五美分的加工費用,加工後裝袋,以每公斤二美分的運費運到烏干達的首都,這時候價格每公斤是二十六分美元,但這些環節的利潤都還很微薄。   然後從烏干達首都咖啡出口商經過挑選、分級、保險、海運、等到飄洋過海到達美國或英國的雀巢咖啡處理場時,價錢已升到每公斤一點六四美分。也就是進到雀巢工廠前,價格是烏干達咖啡農拿到價格的十倍。   其實至目前的價格還算合理,但是最大價差在雀巢公司,他們只單純做烘焙的動作,價格就升到每公斤二十六點四美元,是烏干達咖啡農的二百倍左右。   大家再仔細想一下,咖啡經農人辛苦的種出,然後被挑選、淘汰、包裝、漫長的運送,到達雀巢公司裏時 一公斤 只值一塊多美錢,然後在同一個地方只經過烘焙,價格轉身就變成二十六塊錢。其中有多少暴利啊?雀巢公司只要願意,完全可以提高收購咖啡的價格,可是,這是個自由市場,誰也不能勉強它,它願意賺多少就賺多少。   若是我們以為既然是暴利,自由市場的競爭會把價格壓至合理才對,其實不然。消費者以為在超市上看到好多咖啡種類,但是眾多品名其實都來自於少數幾家公司,因為在全球化市場裏,是個比規模經濟的遊戲,只有大資本才玩得起,在國際配送系統

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圖片
   只要碰到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人人都會互問:「你最近在忙什麼?」   剛開始我還會很老實地回答:「最近忙著看書。」看到他們瞠目結舌的樣子,我只好照著大家能理解的標準答案回答:「東奔西跑,到處開會演講參加活動。」   想起「小王子」書裏一開頭提到的那個故事,當大人把那幅很可怕 的吃了大象的大蟒蛇圖畫看成一頂帽子時,孩子只好跟他們講一些他們能理解的事,比如橋牌或股票啦,而不再提什麼森林、什麼蝴蝶了!   其實現代人對於「忙不忙」的問話,幾乎已成了古時候碰到朋友問「吃飽沒」,單純只是問候打招呼,大家並不是真的想聽答案。   因此對於什麼是該忙的,值得忙的,或許大家已忙得沒空去想,甚至也不能夠被理解。比如說,若別人邀約你參加個聚會,你說:「對不起,我已經跟客戶有約」,或者跟什麼美髮師、牙醫師、獸醫師的邀約,都可以立刻被理解。但是若你說:「對不起,我跟自己有約,我必須去散個步、我要看本書。」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莫名其妙,認為你是個不合群的怪人!但是,我們曾認真思考到底有那些事值得我們付出如生命般珍貴的時間呢? 很多年前曾經與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在電視節目裡對談,主持人在調整燈光的空檔時,詢問聖嚴師父 : 「我知道您行程很多,非常忙,不知道您如何規劃時間 ? 」     只見聖嚴法師很嚴肅地回答 : 「我不忙,雖然我行程是很多,我是很趕,這二十分鐘在這裡,下半小時在那裡,但是我的心都在,忙是心不在了 ! 」的確,心不見了中文造字就是忙,而吾心在就是悟。     這一段對話多年來一直提醒著我,忙不忙只是心理上的認知,而且以生理學的觀點來看,你不管坐在書桌前或躺在沙發上,其實都是消耗一樣的能量,累或不累只是我們主觀的感覺。蘇格蘭有句諺語 : 「辛勤工作決不會致人於死,人們只會死於厭煩與壓力。」我們所謂的累通常是來自於壓力與精神困頓,肉體的疲憊只要睡個好覺就能恢復,但是來自內心的厭倦感往往再怎麼休息也無濟於事。     每個人一天都是 24 小時,一秒一秒來,也一秒一秒消失,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當下,當下也是我們唯一能處理,能運用的時間。不必去想從前已經做過多少事,有多辛苦,多久沒有休假,也不要去擔心往後還有多少任務要完成,或是有多少長的路要走,因為擔心也沒有用,試著把每個時刻當做全新的開始。     或許我們做不到修行者所說的,在一呼一吸之間休息,但

趕上風潮走路去

圖片
    最近有好多本關於走路與介紹步道的書上市,也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新價值。除了上下班短暫的行走之外,為了健康目的的走路也蔚為風潮,甚至更進階到為了休閒或心靈層次的走路。       的確,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行走更可以是從養生到心靈禪修的一種方式。宗教的虔敬者以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甚至可以說是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      自古以來,僧侶有種修行的功課,就稱為「經行」,不斷地走路,有意識地藉著走路靜下心,進而觀照全身。澳洲原住民從遠古至今足跡穿梭於廣漠的大地,編織成夢的路徑,他們經由記誦吟唱夢的歌聲中,找到自己與腳下土地的位置。      在現代往往走路本身就是目的,我們工作辦事情時會以交通工具來達到效率的要求,但是當我們穿上走路鞋往郊外走,找到步道後,步道不再是「過渡」,從一條步道到另一條步道,永遠在自然野地中,從一間旅舍到下一間旅舍,從一棟山屋到另一棟山屋,沒有一晚睡在同一張床上,這些室內只是暫歇,讓我們能在醒來後繼續走在大自然中的過渡。      因為沒有目的地,總是在走,所以時間不再重要,日子也更加悠長。      不斷走路,不再心懷功利與期待,只是走著,慢慢的天地間會有股溫柔的力量擁抱著我們,只要走路,不斷地前進。      長途健行是非常吸引人的經驗,這種不趕行程,就是為了走路而走路,哪時候達目的地都無所謂,甚至根本就沒有目的地,這種長途健行是我夢想中的奇幻旅程。     從小至今,我一直都很喜歡走路,走路的感覺很踏實,而且它是有意識的行為之中,和呼吸、心跳等無意識的身體韻動最為接近的,因此走路雖是屬於生理上的動作,卻可以從中激發出心靈的思維與領悟。      除了這種長時間的步行之外,也有人遵照專家的建議,力行一天走一萬步的健康生活,但是只要我們上路了,千萬要記得選雙舒適的好鞋子,因為腳承受著全身的重量,若穿不合腳的鞋子,除了足部會受傷,甚至會影響到膝關節,髖關節或下背痛等全身健康。      走路鞋不要用太軟的鞋墊,會因為支撐力不夠造成壓力不均,鞋跟部分要有適當的足跟墊,尤其年紀愈大,足跟的脂肪萎縮,失去避震,緩衝的功能,另外也要注意容納腳趾部分的鞋子楦頭也要大一點,讓五根腳趾能舒適的伸展。     買鞋最好在下午或晚上,因為從早

在家看電影的方法

圖片
  曾經演講 「當愛情來敲門――看電影談愛情」,演講完後,有一位老師留下來問我問題,她說在小學實習時,班上老師曾經採用我的「電影裡的生命教育」當上課教材,她說她自己收穫很多,但是卻認為書裡介紹的影片,似乎有些內容不適合小學生 ?     聽了她的質疑,我不禁啞然失笑。     其實在書裡的序言我就提到,「電影裡的生命教育」這本書是為了給高中剛剛開設生命教育這堂必選的選修科目當參考教材的,所以當然挑的電影適合中學生看。     不過書出版後,頗受各級學校老師歡迎,有許多小學老師與家長要求我,是否可以幫小學生挑些影片 ? 這也就是第二本電影書「夢想起飛的時刻」誕生的原因。     的確,小學跟中學彼此的成熟度有差,關心的議題當然也不同,所以當然必須選不同的電影。     倒是令人納悶的是,這本「夢想起飛的時刻」,也就是電影裡的生命教育之二,知道的人並不多 ? 特別是有些小學老師明明邀請我去導讀電影,卻不知道有這本書,才真的令人訝異啊 !     最近也有朋友問我,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主張,他們並不想看大人幫他們挑的電影該怎麼辦 ?     答案是首先要將家裡布置成家庭電影院。其實意思就是說買一台單槍投影機加上一百吋以上的大布幕就算是了,當然看的時候燈要關掉,然後聲音放大聲一點。     再來是,不要說幫他挑了部影片,他們會有戒心,想說家長是不是要藉機教訓他們。再說對孩子來說,讀書考試,累了一星期,好不容易周末假日可以輕鬆一下,他們想看一些休閒打鬧,娛樂性高的影片,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我建議將家長只要輕描淡寫的說 : 「爸爸媽媽辛苦了一個禮拜,有朋友推薦一部影片,我們想看這部電影。」記得喔 ! 是說我們自己想看,孩子就沒有理由反對,然後把燈關掉,音響放很大聲,當孩子沒有其他事情想做時,或許會在客廳停留一下下,往往就這麼一下下,就足以吸引他們繼續看下去了 !     不過,如果孩子房間有電腦,或許他就會溜回房間上網,玩線上遊戲,所以這個方法要絕對有效,配套措施就是他們的房間沒有電腦, ( 最好連智慧型手機都沒有 ) 。

對婚姻的誤解

圖片
  我們對婚姻的誤解有三 ,   第一是男人跟女人結婚,以為她永遠不會改變;女人跟男人結婚,以為她可以改變他,結果兩人都錯了。       第二個誤解是,婚姻只是挑戰的開始,而戀愛的人以為是完成。       第三個誤解是,當情人結婚時,人人都給予祝福,其實婚姻有待祝福,不因為它的美好,而是在於它的艱苦。   文學作品都在歌頌為了真愛可以拋棄一切。」 其實「感情的世界太複雜,沒有標準答案 甚至也不太能以感情的堅貞或善變來論斷或評價一個人的人品高低或道德高不高尚。因為人不斷的成長,也不斷在改變,我們會變,對方也會變,再加上彼此各自所處的時間空間也不斷在變化著,因此當年男女雙方即便感情再甜蜜、再轟轟烈烈,時過境遷,要再回到過去,渴望捕捉初戀的浪漫,終究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 不過,精確地應該是愛情中的激情與慾望很難持久,但是愛情必須包括三要素,激情、親密與承諾,這三種成分的比例在男女伴侶相處一生中會有不同,初戀時當然是激情為主,兩人繼續走下去,親密感的成分會增加,等到有了孩子,承諾感也許就是維繫婚姻的主要因素了。    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 : 「自私並非按照自己的意思生活,而是要求別人照自己的意思生活。無私是允許別人活出自己的樣子,不去干預他們。自私總是想把一切整合成完全一致,而無私卻認為差異是一種趣味,願意接受,並且享受它。」       說得真好,但是很難做到,我們不是常見到,單單是浴室裡共用的牙膏該怎麼擠,就常成為夫妻爭吵的導火線。       相愛容易相處難,愛的情感是天生的,沒有對錯好壞,但是愛的行為與反應,卻是有適當與否的表現,是可以學習,也必須學習的。

夢想讓靈魂不老

圖片
  還是會覺得疲憊的,也不知道是因為身體的疲勞影響到心理,還是心理的困頓連帶使得全身懶洋洋的。 很多事該做,卻也無沒心思動手,在書房裏東翻西撿。看到角落裏散亂地堆了一疊錄音帶,那些丟掉可惜,留著又知道以後也遲早要被淘汰的卡式錄音帶。 隨手拿起一卷放進手提音響 ( 客廳的音響已沒有播放卡式錄音帶的裝置 ) ,木吉他合唱團的「記得我」專輯。其中一首「即使全世界都下著雨」引起了我的注意: 「和你一起唱過的歌曲, 你是不是還記得熟悉的旋律, 和你一起走過的風雨, 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回憶。 唱一首聽風的歌把年輕的心漸漸喚醒, 保留你最真的心所有的熱情再度燃起。 即使全世界都下著雨, 你我的心仍在一起, 有愛的人不哭泣, 即使全世界都下著雨, 你我的心還在一起, 快樂的歌唱個不停。」 將這首歌連續放了幾次,隨著旋律哼哼唱唱中,我的精神也逐漸恢復了! 最近這些年,在接受採訪或演講後的交流中,總有伙伴們詢問:「你有沒有遭遇到挫折?」 專家說,二十一世紀是憂鬱的世紀(正如同二十世紀時代的氛圍是焦慮一般),看來這個年頭大家活得都很辛苦,或許生活中充滿了挫折、沮喪、以致於在各種訪談中不知不覺就會投射出這樣的問題。 我簡短的回答是,只要調整我們的態度,並且對事對人都不要存有太高的期待,就不會有挫折的被傷害感。若是聽眾較少,時間較充裕的情況下,我會進一步回答說,這些年,尤其是四十歲以後,最大的挫折感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體力衰退,使得許多自己能做、想做的事,沒辦法做到而感覺挫折。另一方面是總有「在黃昏的落日前趕路」的焦慮,因此對於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來觀照錯綜複雜的環境問題而覺得挫折。 負面的情緒會偷偷的在體力疲憊時,襲上心頭。在還沒被沮喪擊垮之前,我會找出我的百寶箱來對抗。 箱中存有許多美好的回憶,美好的音樂,與會令我振奮起來的紀念品。是的,當我知道有人信任我,有人愛我,我就會再度湧現力量,將黑暗的情緒趕走。 還有,唱一首歌把年輕的心漸漸喚醒。 如何將年輕的心喚醒? 做更大的夢! 2001 年荒野六周年特刊『我們正在寫歷史』第 56 頁,有一篇黃雍熙伙伴的專訪:『人到中年,生命燃燒的熱度漸漸平息,只剩「道德勇氣」可評價後半生是否無愧無悔,心安理得的唯一指標。《做完花東這件事,我才能鬆一口

最浪漫的事

圖片
  我很喜歡趙詠華唱的一首歌──最浪漫的事; 「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 你希望我愈來愈溫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 謝謝我帶你找到天堂, 那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得那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我想,這不只是最浪漫的事,其實也是人生最大的安慰與幸福,當然歌曲中的你我指的是夫妻或伴侶,但是我卻認為這個老伴應該把老朋友也算進去。 人的一生往往被所謂事業與愛情這二件事弄得疲累不堪,但是友誼卻是上天對人類最大的恩賜,友誼是讓我們撫平傷痕然後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生活的力量來源。 但是友誼值得珍惜與珍貴的地方,是來自於生命中共同的經驗,因此若只是一起吃肉喝酒的酒肉朋友,或是彼此交換金錢利益與算計的朋友,當然不會是值得懷念的心靈之交。 所以,我是透過與朋友一起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或者參與公益團體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為大伙曾經一起奮鬥,一起滴下汗水,流下眼淚,彼此有革命情感,這種共同的生命經歷才值得回味,才動人。 這也是我從學生時代參加社團,進入社會後大半時間也是從事公益活動的原因吧! 甚至我也盡一己之力,把在生命旅途相遇的每一個有緣人,想辦法變成老朋友,從早期我在家裏辦的聚會「民生健士會」到之後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無非也是希望架構一個平台,讓大伙可以在此不為名不為利,盡己所能的付出,並且從中獲得超乎金錢物質的成長與體會。 我常常把邀請老友參與的活動想像成古代的「趕集」。一聲吆喝,朋友們就從四面八方響應,大伙兒肩挑手提,騎著驢趕著牛,每個人都不可或缺,但也沒有哪一個人是主角,是偶像。 這群人聚集的文蘊居或荒野保護協會,就像是古代的客棧;客棧是自在的、熱鬧的,客棧的氣氛與內涵,是由在此歇腳的人共同創造的。 客棧裡會有拿卡西走唱的表演者,也有手持驚堂木、聲調抑揚頓挫的說書人,當然跳舞的或打坐練瑜伽的,也都各有空間。 在客棧大廳裡,或許有一群整裝待發的兒童教育專家;在餐廳的一角,那些熱烈討論、興奮莫名的,可不是社會改革家嗎?那一群摩頂

英雄回首是神仙 ──2封回覆荒野伙伴的信

圖片
  整理資料時發現 2 封近二十年前寫的信,或許仍值得關心議題的伙伴參考   親愛的荒野伙伴: …. 在此我還是暫且不答覆對於 … 的感想,我還沒有失去信心,之前答覆某位伙伴時寫的文章一樣,除了希望與行動,我們別無選擇。 不過,我還是有很多感觸想和你們分享。 從學生時代,當自治幹部時就稍有體會,尤其到了大學,各類自治幹部已有點像社會上般開始有了許多的誘惑。當時在記事本首頁我寫著一段話來提醒自己:「一位政壇上狹獪的政客,當年可能是一個充滿理想和抱負的書生,而一個狷介熱情的學生,日後或許恰為一個冷酷、唯利是圖的商人,隨著身份改變,如今他們卻正扮演當年誓死反對的角色。」 這段四十年前所寫的文字,如今看起來,是不是仍令人心驚!是不是人隨著成長就會變成這樣,在現實與理想的拔河中,遺落了初衷,在功名與利祿的追逐裡,拋棄了純真? 龍應台多年前曾這麼寫:「個人,當他是反對者的時候,他不被捕殺就是聖潔的英雄,當他不再是反對者,嚴酷的考驗就來了:他是否能抵擋權力的腐化,他是否能承擔責任,他是否能容忍異己?在歷史中,我們不斷發現,那打破了專制的英雄竟是無數專制的個人。個人,才是黑暗的真正來源。」 不知道別人如何,我是知道人的軟弱,人的局限,甚至,當我看到一則類似禪宗的故事提到,原來追求「無欲」本身就是最大的欲望啊! 檢討自己,對抗自己,是一件多難的事啊,看到一則故事,西班牙內戰時長槍黨領袖在面對群眾激昂演講時,他總不住地心中自問:「我說的是對的嗎?我自己真的相信嗎?」   最後想再提一下,你問到我們的努力是否會白費的問題! 當然,以當下的結果來看 ….. 我想答覆的是,新觀念的推動或紮根,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我們可以簡單地說,整個溝通討論的過程,或許就是種行動的開展。 放大而言,在生命哲學中,我認為,一切的努力不會在歷史中虛耗。就像八月份我在解說研討會中提到的那首詩:「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在過去漫長的等待與無數血汗的付出,形成了足夠多的春水,到了某一天,所謂水到渠成。但是等到這一天,不知要多久,換句話說,我們的努力,收穫不見得在我們,人的努力往往是在為未來鋪路,就像我們常常舉的傻瓜吃饅頭的故事一樣,總要有前人當那第一顆第二顆饅頭吧?   其實,在荒野,我們多年來不斷努力的,不

猜猜我是誰?

圖片
  猜猜我是誰?   我想起「小王子」這本書一開頭的故事。   作者他小時候畫了一張畫,拿給大人看,然後問他們害不害怕?他們說:「害怕?為什麼一頂帽子會使人害怕?」其實作者他畫的並不是帽子,而是一條大蠎蛇正在消化一隻大象。唉!成年人不懂它,他們總是要你解釋明白,所以他只好把蠎蛇的內部畫出來。   「小王子」作者的感慨令我心有慽慽焉,他說:「每當我遇見一個比較聰明的人,我就試著給他看這一幅圖,我想知道是否有人真正能看明白它!結果無論是誰,總說,這是頂帽子。於是我不再和他談蠎蛇,原始森林,也不談天上的星星了,我貶低自己來談些他能懂的事,例如高爾夫球,政治,和股票了!」      是啊,猜猜我是誰?   當我們不再靠名片上的頭銜或職業來隱藏自已,當我們不再以衣著裝扮來遮蔽自己,我們可以認得彼此嗎?   是不是我們都是小王子裏的大人了?   他們從來不問些基本的問題,他們從來不問你說:「他最喜歡什麼遊戲?他欣賞蝴蝶嗎?」反之,他們問:「他幾歲?他是什麼職業?他賺多少錢?」你若跟大人說:「我看見一棟玫瑰色磚塊築成的房子,窗口有天竺葵,屋頂有白鴿」,他們根本不能對房屋產生任何概念。你必須跟他們說:「我看見一棟價值二千萬的房子。」他們這才會嘆道:「哇,好漂亮的房子!」     猜猜我是誰?   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嗎?  

大自然的溫柔革命

  收錄在『不一的環保實踐』 聖嚴法師 v.s. 李偉文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除了長期推動自然保護之外,也是一位牙醫師及作家。他的《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這本書不但很暢銷,還改變了許多人的觀念;另外,《我的野人朋友──十六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及《與荒野同行──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也都是影響社會的好書。李理事長,『荒』這個字給人的感覺是荒廢、荒涼,為什麼會用『荒野』做為協會的名稱? 李偉文 (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以下稱『李』 ) : 『荒野』也有充滿生命力的意涵,它比『大自然』及『原野』兩個名詞還要具有生命力。我們覺得荒野是人類最古老的鄉愁、是生命的源頭;加上協會成立的宗旨是強調棲息地的整體保護,使棲息地內所有生物能生存,而不是只保護某些特定物種而已,因此『荒野』這個名字比較恰當,也涵蓋整體。 主: 國內的環保團體這麼多,『荒野』和其他環保團體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李: 『荒野』是唯一標舉直接介入棲息地管理與保護工作的環保單位,強調以溫和的方式來推動環保工作,從教育著手,而不採用抗爭或激烈的對抗手段。 主: 聖嚴法師推動的『四環』與『荒野』強調的『人間保育』,有許多相呼應之處,都是希望透過改變人心來改變人對自然的態度。請問法師,您提倡『心靈環保』最初的用意是什麼?荒野保護協會所推動的環保工作,和您推廣『心靈環保』的目的與宗旨是否有相呼應的地方?   以教育方式推動環保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 剛才李先生說荒野保護協會是以教育的方式來推動環保,這種做法非常正確。以教育的方式,雖然速度會比較慢,但是可以從根本的觀念來調整,讓一般大眾瞭解為何要保護自然及公共環境。 中國人有一句非常自私的話,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還有一句『推死人過界』,後面一句的意思是不要在我個人的界線裡有個死人,如果有人死在自家門口,就把他推到其他人的範圍裡,與自己無關,這非常自私。 所以,『心靈環保』就是要袪除這種私心、私念與私欲。其實目前很多的環境問題,例如每逢颱風或豪雨,台灣就有土石流與淹水的問題,這都是過度開發及濫墾濫伐所造成的,而這些行為就是因為人們只為了一己的私利及貪心而產生的。 主: 李理事長,荒野保護協會既然強調教育,教育的方式是什麼? 李: 有好幾種,但是我先說明觀念的部分。其實,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