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好像在;在,卻又不在

這一篇文章已是10年前所寫,但是相信狀況沒變,感受亦同

不在,好像在;在,卻又不在
──看台北101大樓跨年煙火晚會有感


  不管是在現場或在電視機前,至少有數百萬民眾一起倒數著迎新年,跨年的煙火晚會這幾年似乎儼然已成為台灣人的一種儀式。

  昨天看到夏瑞紅在她的部落格裏寫出她的驚嚇:「倒數10秒,滿滿馬路的群眾全拿出手機、數位相機,然後整齊一致地舉起來對準101」我可以想像得出這種景像,也同意她的感慨:「四面八方趕來,親臨現場的人們,為什麼又選擇躦進自己的小螢幕視窗,抓選可以一直重覆的電子影像,而任當下真實的現場花火就這樣從身邊匆匆閃逝呢?」
  是的,人在現場,但卻是透過小小螢幕的電子訊號來看煙火,或許比不上我在很久以後透過DVD高傳真影像來得真切!
  數位化時代,也將會是個虛擬與真實逐漸失去了邊界的時代,正如同我們大腦的記憶與情緒,也可以被分解成神經細胞電位差的傳遞一般,因此,在『虛擬實境』的科技將取代人類的娛樂與體驗時,我愈加懷念那個會流汗的真實世界。
  這些年,在推廣自然教育的過程裏,對於數位資訊與高傳真影音的效果,真是又愛又恨又怕。只要買了機器接上網路,就會有無數有關於動物植物和自然景觀的資訊呈現在我們面前,而DVD或國家地理、探索等頻道,也輕易地把專家在森林在海中,數十年的觀察與記錄,濃縮在二十多分鐘內給你身歷其境的感受。的確很方便,在教育推廣上,數位影像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媒介。
  但是,這些電子影像會取代我們親自走入森林的感受,我們會逐漸喪失感受大自然之美的能力,然後與真實的世界隔絕。
  當這些難得一見的『生態現象』卻輕而易舉的在我們的螢幕出現時,這些『數位化的民眾』即使擠入國家公園,也都喪失了感受自然的熱情,我看到大部份都是無聊的小孩和麻木的家長,只會用相機或攝影機行禮如儀地拍下這些美景或地標招牌。自然已經變成可以捕捉帶回家的影像,或者成為可以消費的商品。

  總覺得要真正瞭解大地之美,並不能只是站在遠處用雙眼去看它,或過高傳真數位影像去欣賞,而要我們親自走段路,流些汗,喘喘氣,甚至會受點傷,去接近並崇敬它。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份,躺在石頭上聆聽溪流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聞著帶著草香的微風。

  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存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