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去冒險


           教育哲學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歐洲許多國家的基礎教育認為教孩子怎麼生活是最核心的目標,也就是說在生活中學會知識,也會使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使用。

  其實我相信那些不會解決生活問題的孩子,大部份是父母親造成的,因為保護過度,幫孩子做了太多事情,等於剝奪了孩子練習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機會,當父母埋怨孩子太依賴自己時,或許要先反省自己,檢視與孩子的互動,是不是會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打理?甚至必須負責家裏的共同事務,分配他們做能力所及的家事?
  除了日常生活的問題之外,隨著孩子逐漸成長,他們也會面對許多更複雜,甚至他們也說不清楚的問題,而且隨著世界在變,問題也不斷在改變,我們也真的無法「事先」讓孩子去練習如何解決問題,這時候孩子如何面對問題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試,在錯誤中學習,累積經驗,有些小挫折,也有些小成功,學會忍耐,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擁有自己也能做到的信心。這些練習的機會,我除了讓孩子參加社團裏獲得外,在家庭生活中也儘量讓他們表現,比如全家出門旅行或購物、用餐時讓他們安排行程,接洽大小事情,我們只站在他們後面,不講話也不干涉,最多只在事前或事後稍作引導或鼓勵。
  家長要懂得放手,要相信孩子,這種相信的力量,就會建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後,鼓勵孩子出門去壯遊吧。
    現代人的生活太瑣碎,訊息太多又太片段,似乎什麼都可以做卻又不知想做什麼。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大學甄試放榜後,我鼓勵她們利用這難得的超長假期規畫一趟大旅行,甚至是沒有目行程的流浪更好,因為那將會是人生珍貴的體驗。
    總覺得孩子不會因為年紀變大,就自動會蛻變為成熟的大人,應該要給他們機會去經歷挑戰;而且青春的熱情也不會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要親自流汗、流淚、撞擊自己的生命才能產生。
    幾經思考,AB寶先到蒙古大草原漫遊,然後到俄國搭乘火車橫越西伯利亞,進行九千五百公里的長征。當我們知道旅途中絕大部分時候是無法上網,甚至沒辦法打電話,雖然太太有點擔心,但是在做好一些安全教育的準備下,我們還是要支持她們去闖一闖。
    是的,旅行會有意外,流浪也會有危險,但是,讓孩子躲在房間裡沒日沒夜的上網,沉迷在線上遊戲的虛擬世界,變成一個虛無又茫然的人,會更安全嗎?
    我想,年輕人對未來的茫然,大概也是來自於愈來愈少在真實世界中與人接觸,感受人的溫度。
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在真實廣闊的世界中,行走流浪的機會,給孩子一個從肉體的辛勞,精神的困頓,流汗、流淚、甚至流些血中,體驗到自己真實的存在。
    有研究顯示,無所不在的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腦部的結構與生化性質,造成了許多精神失調的行為。而且一心多用,刺激太多,始終沒有給大腦安靜的時刻,也就沒有辦法進行深度思考以及有意義的創造;而且習慣在虛擬世界晃蕩,也無法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會逐漸跟現實脫離,與社會有疏離感,甚至物化而失去了人情的溫度。
    看了許多的研究,也真的看到愈來愈多年青人失去應該屬於年輕人的熱情與朝氣,或許,當我們鼓勵孩子到無法上網的地方去旅行與冒險時,暑假會是孩子改變的契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