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殯儀館裡演講


在農曆七月,即將關鬼門前,應邀到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演講,會在七月,因為這個月是殯葬業或者殯儀館的「淡季」吧!
    這些年演講的邀約不少,除了民間團體與企業外,公部門也不少,累計二十年來,可以說幾乎什麼類型的公家機關都去過了,不過殯儀館倒是頭一遭。
    想不到新建的大樓裡,還有相當不錯的演講廳,演講前很好奇,到底是誰會到殯儀館裡聽演講?
    主辦的北市政府殯葬處的課長說,這一場報名滿座,來聽的人大概有一般民眾(?!)殯葬業者(算他們的在職進修吧?),還有一些出家人。
    這次的演講是希望我講環保自然葬,這也是我在新書裡「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的序中有提到的,將來我會用自然葬的方式回歸自然荒野。
    不過AB寶對於這樣,隨便給我題目,我就可以掰個兩小時的功力,表示佩服。其實這也是這二十年來我給自己的挑戰—任何人或任何單位給我任何題目,只要你敢邀請,我就敢講。這也是藉此給自己一些壓力,擴展自己的關懷領域與強迫自己用功讀書吧!
    何況,環保自然葬的確也是我們面對退休規劃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體認到,這一代的熟齡人口即將面對幾個全新的社會變遷,第一是不該期待終老的最後幾年,孩子會在身邊照顧我們,第二是老家這個概念或事實,就在我們這一代終結,第三就是埋葬方式的改變,從遺體土葬到火化入塔再到火化回歸大地。
    其實這一代熟齡人口(五十歲以上至八十歲)在人類歷史上有四大特點,第一是人數的龐大(高齡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之高是人類數千數萬年以來不曾有過的),第二是壽命長,第三是身體相對健康(絕大多數六七十歲的人還活蹦亂跳,活力體能不輸年輕人),第四是擁有相對多的資產支配權力,因為這群人是在台灣經濟快速成長中進入社會工作。
    因此,如何讓這群受過完整教育的人,利用他們的活力與資源,協助整個社會面對人口結構改變所需進行的大工程,這是我這些年相當關心的。
    換句話說,如何讓我們愈來愈少的孩子與年輕人有競爭力,以及讓已屆退休的熟齡人士將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是我未來會持續關心與努力的領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