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瓦力」與「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


        近兩年陸續有幾篇文章被選入國小.國中與高職的教科書,以下這篇是國三教科書採用的「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編輯要我寫的背景說明供老師參考用的。

當今青少年的時代課題與他們的長輩很不一樣,相對於戰後嬰兒潮從戰爭物質匱乏中走過,經濟成長與改善生活為王道,但是到了現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主流思潮,也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概念。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創造出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又是另一回事。我以為,能夠讓我們長期努力的動力來自於兩種途徑,第一種是內心被碰觸到,這種感動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動機,另外一種是來自於知識上的真正理解,系統性且追根究柢式豁然開朗的理解。
    以賈伯斯成立的皮克斯動畫公司拍的「瓦力」當作題材,就是希望在好看影片的包裝下,探討垃圾與資源這個議題。
    中學的孩子應該已經學過物理化學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定律「物質不滅」。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基本上由兩種基本元素所構成:來自太陽的能量以及地球本身的物質。換句話說,除了偶爾出現的隕石以外,地球是個封閉的系統,物質是不斷在循環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呼吸進去的氧原子,也許兩千多年前孔子也呼過同一個氧原子;組成皮膚的碳原子,也許來自楊貴妃頭髮裡的碳原子。在地球這個密閉系統裡,所有元素,都是反覆循環再利用的;但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大部分卻回不到這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長久下來,當然會有問題。至於短期對個人而言,這些廣泛散布於整個環境中的人工化合物也會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是的,孩子應該可以理解到人類近百年來科技文明的發展,創造出無數種地球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也很難分解重回地球的物質循環。換句話說,人類之手阻斷了地球自然的物質循環,長久以往,若乘上龐大的數量(全世界無以計數的工廠一天三班制不斷地快速生產中),勢必會對地球的生態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
    當然,活在這個追求便利為核心價值的經濟體系裡裡,我們已經不可能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品,但是製造與拋棄的處理過程要更謹慎,站在資源永續的立場來研發新的科技,這也是文章後面提出「從搖籃到搖籃」必須這種設計概念的原因。
    這篇文章的主旨似乎是環保,好像應該放在「生活科技」這個科目來上,但是國文課是現今中學所有科目中,比較能夠透過課文的多元選擇,與孩子一起探討價值觀的機會了。
    而青少年階段,正是一個人建立價值觀最重要的階段,小學生還活在自我世界,大腦的發展也尚未成熟到思考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環境的關係,而到了高中大學,價值觀已經定型,若是學校教育放棄與孩子共同思辯、共同討論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選擇用什麼觀點看這個世界以及會用什麼態度或方式來回應這個世界,就是價值觀,觀點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因此價值觀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也是個人的選擇),那麼孩子就會從同儕、從網路那些偏激、極端的言論中,形塑出自己的價值觀。
    但是價值觀的傳遞,若是用威權且教條式的宣傳,對於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不僅沒效往往還會適得其反,這也是這些年我出了好幾本討論電影與日劇的書,希望提供給老師跟家長比較有效的工具來引導孩子思考的起心動念。
    其實,對於家長來說,若沒有能力或習慣與孩子進行深度討論也無妨,只要影片挑得好,跟孩子一起專心看,心有所感,就會有效。而且當一個人在感動時,耳根子會特別軟,家長只要看完電影後,輕描淡寫地分享幾句自己的感受與看法,不必勉強孩子與你討論或發表看法,在感動的氛圍中孩子會聽進你說的話,也會在他們生命中發酵,醞釀,在往後人生裡,會適時的生根發芽茁壯長大的。
    對於老師而言,不管是透過文字的閱讀或影像的閱讀,因為在課堂上,有同儕互動與刺激,以及因課程與作業的要求,可以理所當然的讓孩子發表意見,然後進一步的思考討論。
    剛提到,青少年是建立價值觀的階段,但是除了國文課利用文章的選擇之外,其他科目很難承擔這個重要的任務。
    在現今文字與影像都被歸類為廣義的閱讀,而閱讀的效用,一方面是能力的提升(基本學習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開拓視野改變人生(建立個人的信念與價值)
    我在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序言裡,除了分析文字與影像對人類大腦認知學習的不同作用之外,也特別提到生命教育該如何操作。台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提出生命教育的三大內涵(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抉擇,人格統理與靈性發展)可以用「人生三問」來呈現生命根本的課題,亦即「人為何而活?」「人應如何生活?」「人又如何能活出應活出的生命?」
  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條列些「標準答案」或「生命典範」為教材,但是單憑這些知識層面的認知,其實不太能夠內化為正確的人生觀或價值觀,因為這些生命的態度通常要在生命的「真實情境」裡去體驗。這也是生命教育最困難的地方,我們很難幫孩子設計或引領他們參與許多「情境」來讓他們去體驗,因為成本太高,我們的時間與資源都有限。但是若只是像一般學業科目一樣,設計教材教案,甚至必須繳交可以評量績效的成績,這麼一來就很容易淪為紙上談兵,空洞或荒謬,恐怕也是必然的結果了。
  要能夠真正影響生命,改變行為,最有效的方式大概就是被感動後所產生的力量,因此,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
    好電影很多,就像古往今來偉大的文本也有很多一樣,如何在茫茫影片之海中撈取沙金,與孩子共渡成長的時光,我寫了三本電影裡的生命教育及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這本書,大約介紹了近三百部影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