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報的人


有一次有一位老朋友到診所找我,一見面她就嚷著:「你好難約喔,怎麼都不在診所裡啊?
    我嘆了口氣,趁機「討拍」地說自己每星期有多少演講邀約,每星期要寫多少篇文章,又有多少會議,活動要參加,累死了……
    結果她忽然很慎重地看著我,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說:「你真是個有福報的人啊!
    我嚇了一跳:「福報?

    她羨慕地說:「有那麼多人願意聽你演講,有那麼多的稿件邀約也代表有許許多多的人願意看你的文章,這一定是你前輩子做了很多好事,這輩子才有這樣的福報啊!
    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想,甚至還常會怪自己為什麼會心軟,答應這些邀約,每次要出門都百般不情願,偶爾跟AB寶吐苦水時,她們也吐槽:「奇怪耶!不想去就不要答應啊,幹嘛把自己弄得那麼累?
    其實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答案大概是自己有「與人為善」的傾向,只要是好事,我可以幫得上忙,怎麼忍心拒絕呢?
    但是,「人家願意聽你講話,是你的福報」,這個觀點倒是從來沒有意識到,如今受教了,會更加感謝這一切邀約與相會的因緣。


我最快樂的時候


  快樂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有些令我們覺得快樂的情境的確可以追求或複製的,當然,每個人覺得快樂的狀態應該是不太一樣,對於我來說,只要想到有本好看的書等著我,然後隔天沒有什麼稿子要交,也不需要波奔遠地去開會或演講,那麼,這天晚上床上的閱讀時間就是我的快樂時光。

  不過,這種快樂,是很確定的,也較容易獲得的,因此,程度也比較一般。記得從小至今,可以持續較久,快樂程度也較大的狀況,是採購書籍前後那一段時光。
  小時候,如同當時的一般家庭,生活是很拮据的,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家都是到巷口雜貨店買破蛋,當年雜貨店的蛋都是放在米糠中販售(就像買油必須自備瓶子去打油),
有些蛋在運送過程中破掉了,就挑在一旁,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販售。
  但是即便在如此節儉的家用開銷中,每二、三個星期爸爸總會給我們一些錢,讓我們到位於牯嶺街的舊書攤買書。雖然當時舊書攤的書價已經很便宜,但是通常我們都是在三本五元或三本十元的攤子上挑選,每次回家總是雙手提滿袋子,回家看到數十本沒有看過的書,就覺得好富足好富足,這種快樂可以支持好多天,等到那批書全都看完為止。
  很可惜的,長大後,購書費用雖然不再是問題,也常上書店買書,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胃口變大了,還是少了因匱乏而產生的期待,總覺得每次買書回家,興奮的感覺沒有小時候那麼強烈。
  這個遺憾持續了好多年,本來以為那種坐擁書籍,被知識包圍的喜悅已不復再有了,直到這幾年有機會擔任圖書獎項的評審時,小時候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目前國內有許多圖書獎項的評比,歷史悠久且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新聞局主辦的國家圖書金鼎獎,以及市立圖書館與國語日報合辦的「好書大家讀」,以及最近這幾年國家文官學院推動的「公務員專書閱讀推廣活動」這三種,我都擔任過評審。
  其實蠻好玩的,台灣一般民眾不太買書的,但是卻擁有我相信是世界屬一屬二高比例的讀書會,這數千上萬個讀書會也都會參考各種得獎書目來購書。
  每次當圖書獎項評審的快樂,就是在短短的一剎那卻被數百本必須閱讀的書包圍,感覺又回到小時候那種精神上的富足。真是快樂!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