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的八百多根煙囪


     將近三十年前,到高雄參加活動時順便去找大學同學,他選擇到高雄工業區附近開內兒科診所。
    晚上在路邊的小吃攤吃消夜時,他仰頭乾了一杯啤酒,恨恨的說:「同樣繳稅,為什麼我們高雄人喝的水要一桶桶買,不像你們台北人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喝!」歎了一口氣,他又說:「診所有很高比例的兒童都罹患上呼吸道過敏,我猜跟空氣污染脫不了關係。」
          今年小女兒當實習醫生,也選了高雄的醫院,她說想用一年的時間認識這個城市。
         十一月全家到高雄去找她玩,她特別帶我們到被濱海工業區包住的小漁港,然後說:「住在這裡的人,每天都要經過八百根巨大的煙囪才回得了家。」

          看著暮色中閃閃發亮的擎天巨柱,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
          在山腳下有一個農村,山泉甘甜,空氣清新,村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天,村邊多了一座,二座、三座的工廠。不久後,有推銷員上門賣濾水器,空氣清淨機,最後甚至口罩防毒面具都來了。
           村民覺得很奇怪:「我們不需要這些東西啊?
         推銷員很篤定:「不久你們一定會需要的!
        果然,工廠一天24小時不斷趕工生產,汙水排向溝渠,煙囪的黑煙也始終壟罩在村莊上空久久不散。
         於是家家都需要濾水器,雖然人人都要戴著口罩與防毒面具,但是工廠賺錢,在工廠上班的人賺錢,推銷員也賺錢,政府收到稅收,人人誇說經濟成長改善了生活。
          其實這不是寓言故事,故事裡的村子當然也不特別指高雄,而是在台灣各地,甚至全世界,正在發生的故事。
       前些年台灣的地方新聞中有個小小的報導,有個孩子肝癌死掉了,他到父親的夢中託夢說「阿爸你緊走。」叫他也已經肝硬化的父母親離開家鄉。於是父母聽孩子的話,弄了台三噸半的貨車,改裝加上廁所廚房,把所有家當放上車,被迫成了環境吉普賽人,不斷地移動,一個禮拜有六天開到溪頭的山林裡躲著,躲避那汙染。這個新聞由來自高雄美濃的歌手林生祥改編成一首歌,也因為這首歌,讓盧建彰導演拍了一部短片:「你那邊空氣還好嗎?
          我們費盡心神努力賺錢,無非是希望改善家人的生活,但是往往就在埋頭工作中,環境破壞了,家人的健康沒了,賺來的錢也只能看病買藥。當整個環境都汙染了,我們即便賺到再多的錢,也無法帶給家人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我們無法自外於環境,無法遁逃出天地之間。
          我們很聰明的發明各種東西,但是這些東西有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幸福嗎?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