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生,練習告別


 在台灣蠻幸福的,當全世界絕大部份國家因為疫情必須被限制在家時,我們仍能正常出門上課上班到郊外踏青,在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行動自由之際,一方面是自我防疫的謹慎,另一方面也是許多活動與行程都已取消,所以多了很多沒有預期的時間。
    或許可以利用這段多出的空檔,靜下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透過從整理身邊所累積的東西來整理自己,如同近年很夯的名詞「斷捨離」,的確,表面我們只是丟棄我們再也用不到的東西,但在這個過程,整理的其實就是自己的人生。
    作家廖輝英生動的描述:「在留與不留,懷念與割捨間刻骨椎心地拉扯撕碎自己」,的確,整理人生重點不在於收納,而是在捨棄,在某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刻意練習人生的告別。
    從小開始,我們「三更燈火五更雞」,很努力讀書考試,工作追求業績,不斷累積了許多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在身邊,但是隨著年齡漸長,我們終將跟這些身外物分離,與其充滿遺憾地被迫告別,不如我們主動地,滿懷感謝與溫柔地跟這些陪伴我們人生的人事物一一說再見,這是我今年開始進行的告別練習。
    身邊擁有的大型物品或實用性的東西,比如衣服、電子用品、居家生活器具……都算好清理,基本上很容易判斷以後還用得到用不到,只要過去三、五年內從來沒用到的,應該可以假設未來也用不到,那麼只要技術性地判斷還可以轉送給別人還是直接回收或丟棄。
    比較麻煩的是書籍,每一本都是透過各種因緣來到你身邊,重新審視時往往會發現,雖然已經好幾年沒有翻閱,但是真要捨棄時,卻又萌發「或許還有用」、「內容還頗有趣的,應該值得再看一看」這種矛盾的心情,於是整理大半天,真的確定要清掉的可能沒有多少,所以進度緩慢,形成斷捨離的瓶頸。
    另外有一個大類別就是別人送自己或自己買的紀念品,我目前的處理方法是,除非真的對自己有特別意義的,每個生命階段(五至十年左右)最多留下兩件,其餘的拍照之後就斷捨離吧,因為送禮當下,對方的心意已確實領受與感激,至於紀念品就只是個物品,還是用一般的標準,也就是以後還得到用不到來判斷吧!
    至於從小到大所累積的相片以及親朋好友的來信,因為體積並不太大,目前我是將原本散落在各處慢慢集中在幾個櫃子或紙箱,打算之後留出固定時間再慢慢整理,不要在興頭上就清掉,因為這些信件與照片,可以說是我們這趟生命之旅的精華,在物品斷捨離告一段落後,再陸續整理這些與人互動的緣分,該感謝、該報恩的,再一一去實踐。
    目前困擾我的,除了滿坑滿谷的書以外,還有體積稍小,但數量頗鉅的CDDVD,還不知該如何處理。我知道現代年輕人根本不再買實體的CDDVD,直接從網路上與串流平台來觀看。雖然我現在看影片也大部分從串流平台看,但是過去幾十年所購買的影片總不能一股腦的斷捨離吧?現在想到的方法也是集中起來,然後每周固定撥出一段時間,一片一片審視,真的喜歡,以後會再看的才留下,其他的就回收或送人了。
    今年疫情多出來的空檔時間,剛好可以讓我們在還來得及的時候,開始練習告別,然後學習活在每個當下,用行動感恩曾經與我們相遇的所有一切。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