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旅人 告別式為參加者捐款 給生態的最後禮物


以下文章與連結是A寶為聯合報願景工作室所寫的報導。

六月七日,是新冠疫情下台灣大解封,我也出門了,心情卻是沉重。這天,是我第一次參加朋友的告別式,我來跟荒野旅人李宜真告別。

正當我還在尋找廳堂位置,就看到那熟悉的背心款式: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背心,我們全家都曾穿上這背心。這裡像是老友的聚會。
46歲的李宜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她與先生周盟傑更奇妙地在我生命中扮演一種介於父母與手足的引導角色。宜真在2019年底被診斷出罹患罕見癌症,短短幾個月癌症就帶走她,我來不及向她告別,以及說出我心裡所有因她而生的改變。
廳堂中有樹木、野薑花、姑婆芋,耳朵聽到的是小鳥青蛙鳴唱,伴隨著潺潺流水聲,而宜真的照片,就豎立在這片綠意中。啊!這就是我記得的宜真,活在她愛的大自然裡。
為每一位來告別的朋友 500元給生態
每個來向她告別的朋友都拿到一張捐款收據。盟傑說,這是宜真最後的心意:告別式不收奠儀,甚至要為到場的朋友每人捐五百元,平均分配給宜真指名的團體,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紅心字會及動保團體。那天捐出了一百萬元。
阿傑解釋,宜真覺得自己生前為自然還做得不夠多;以告別式為名而捐款,這是她這一生能為眾多守護自然的NGO所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14年前的環保婚禮 荒野結連理
宜真與阿傑因賞鳥、一起推廣保育而相識相愛,14年前的婚禮宛如一場保育團體的嘉年華會,現場還開放台北市野鳥學會、中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現場宣傳理念。那年我九歲,和雙胞胎妹妹表演會扯鈴獨輪車,想起來,仍恍如昨日。
那時,他們就把婚禮禮金捐給各自所屬的保育團體。他們認為婚禮只是形式,但生態保育才是永續。這場婚 禮,開啟我對於公益的了解與想像。他們後來搬來成為我家樓下鄰居,緣分更近了。
保育生態 在資本世界中找路
他們不是想像中的環保狂人,離群索居、反對資本世界。宜真在國際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企管顧問,阿傑任職於製藥公司。宜真在37歲時決定離職,到英國念轉型經濟碩士,是台灣首位前往英國舒馬赫永續經濟學院(Schumacher College)修讀轉型經濟學(Economics for Transition)碩士學位的學生,希望用經濟、企管的專業,幫助生態。
每次到她家串門子,宜真都會問我和妹妹:以後要做什麼?我們的理想生活模式長什麼模樣?等等既生活又哲學的問題。還記得宜真最想當的是考古學家,當時覺得她的回答太跳TONE,以為她在開玩笑,很可惜沒有追問。宜真總是不滿意我們務實的回答,很愛挑戰我們僵化「讀書工作結婚買車買房」的主流思維,她希望我們能有獨立的思考。
從英國回來後,宜真由商場轉換到NGO,在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工作。幾個月後,換阿傑從高薪的藥廠離職,去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當鳥類調查員。宜真與阿傑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貼近更真實的自己。他們說,每一步都是冒險,但每一步都求盡心盡力,其他的,就讓生命盡情揮灑。
Gap 21 project 西伯利亞鐵路之旅
六年前剛考完大學入學考試,我跟妹妹馬上衝到宜真家解悶。「你們有什麼暑假計畫?」等不及我們坐定,宜真馬上拋來「你們有什麼暑假計畫?」我們才剛把課本丟開,根本沒想過哪。
「啊!不然你們去西伯利亞好了!」阿傑冒出一句。宜真說:「那我跟你們去!」我們一致認同:搭火車穿越那個地理課本上長長的西伯利亞鐵路好了!還有比這個更酷的成年禮嗎?
就這樣,我們敲定了由我跟妹妹、妹妹高中同學、兒時玩伴、以及宜真跟宜真媽媽的「六人西伯利亞之旅」,也取了響亮亮的「Gap 21 project」,想看看分別差21歲的老中青三代一起旅行,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
來不及完成的討論 無盡的懷念
當我們在蒙古吃韓國菜及印度料理時,我們討論起自然生態原始的平衡以及人類自由選擇食物的權利。在成吉思汗的曠野裡,夥伴終於連到WIFI可以和家人視訊而心情激動之時,我們在一起思考孤獨,思考每個個人在世界上孤獨的冒險,思考什麼是家。
當我們騎著馬,在不同蒙古包聚落遷徙移動時,我們辯論起教育、甚至旅遊,可以如何改變消費者?從草原談到造成海洋汙染的衣服棉絮,討論沒有錢的人如何過永續的生活。說好要把我們這些旅行對話:如何面對這個資本、全球化社會的辯論紀錄成一本書,儘管最後計劃流產,我會帶著這樣跨世代的熱情繼續追問下去。
宜真阿傑在四年前搬家,鄰居緣分告一段落,透過網路看到他們分享生活。宜真這幾年陸續做不同的工作,也曾回公司職場檢視與省思修煉的成果。其他時間,宜真都投入了最愛的公益事業,進行非營利組織的顧問與諮詢工作,結合自己的財務管理、組織專業,輔導新創立的社會企業面對市場的挑戰。
宜真曾在臉書自問:「這樣的非典型的生命循環,我得到什麼?又失去什麼?」
她給自己的答案是:「檢視與洗淨後,最該感謝的,還是我的原生家庭與先生。是那一起無懼於正常生命所應該過的生活,而給出的智慧與勇氣。對於自己而言,是真正透徹了悟生命的渴望,塑形成為我今日的樣貌。人生如此漫長又如此短暫,驚覺的,又哪只是我們擁有的卻實際上無法記錄的回憶時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