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拯救荒野,要從拯救荒心做起?―回應山嵐伙伴的提問

 最近刊出一則媒體的專訪(202233),他們下的標題是「拯救荒野,先拯救荒涼的人心」,桃園分會山嵐伙伴看了之後,詢問我「有何計畫方案」,我猜想,或許其他伙伴也對「荒野與荒心」的思考角度有些好奇,我在此就將這個標題的來源與我的想法做個整理,供大家討論。


    首先,這個標題最早出現應該是荒野成立第二、三年左右,我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而他們也做為標題,從此我在荒野內部的志工訓練,也會提到這個概念,通常會搭配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1992年他擔任參議員出席地球高峰會時所說的一段話:「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換句話說,人蒙受痛苦時,生態環境便蒙痛苦。」

    的確,會破壞自然荒野生態環境的主要是人類,因此要真的確保環境的永續,當然也要從人心的改變著手,

    道理很簡單,大家也都不會反對,但是要怎麼做才能改變人心?說人心太抽象了,我把它具體定義成,改變人心就是改變價值觀,從社會國家來說,就是改變法律制度,從個人來講,就是改變生活習慣。想清楚這一點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改變人的生活習慣?當有足夠的人以行動來呈現新的價值選擇時,社會國家的法律與施政才有機會隨之而改變。

    因此,荒野的努力就聚焦在如何讓人真正的改變?通常我在志工訓練時,若時間夠,我會舉很多有趣的例子來說明,在此就略過,只講結論─一個人只有當志工,開始挺身而出告訴周邊的親朋好友與同事,該怎麼保護環境時,他才會真正的改變,至於其他「被環境教育」的對象,通常只是認同,但不一定會改變(這個論述的根據,我也暫時擱下不表。)

    這也是荒野為什麼那麼重視志工訓練的原因,用盡各種方式,創造各種舞台,讓民眾有機會當志工。

    若問我「有何計畫方案」,其實荒野保護協會這二十七年來的發展跟台灣其他環保團體都不一樣,就是我們非常努力地實踐我們的計畫的結果,荒野能長成如今的模樣,擁有這麼多熱情的志工,影響力也逐漸從個人往外擴散,其實就是無數的「計畫方案」的開展啊!

    你應該還記得在領航員研習營時我曾分析過政府、企業與民間團體三者的不同吧?荒野成立以來的潛規則是「超越政黨政治、不選邊站」,因此對幹部要求是不談政治,不批評也不支持任何特定政黨。

    為什麼?因為政黨關心的是當下,而荒野看重的是未來,兩者立場是不同的。

    政黨的任務只有兩個──選舉,所以必須討好當下的選民;執政,分配當下能掌握的資源。荒野關注的,若沒有違反政黨這兩大利益,那麼就能獲得他們支持或配合(順便漂綠,對形象也好),但是若跟選民或政黨特定派系的利益有衝突,那荒野的訴求當然就會被放棄。

    其實在荒野守護上,政府擁有最大的權力與資源,但是政府要選票,當民眾不願意為了未來而付出現在的代價時,政府是不敢得罪此時此刻握有選票的民眾。

    至於企業,比公益團體有錢多了,若能獲得企業的支持,的確也可以由民間自主守護下一些棲地。但是企業必須為股東賺錢,即便現在「企業社會責任」的趨勢,的確也讓企業願意捐錢給民間團體,但是企業是很精明的,捐錢也會看是否對形象有加分,所以想做事的公益團體也要很努力。

    民間團體沒有政府的權力,也沒有企業的資源,唯一有的,就是熱情的志工,而且志工就是民眾,也是企業與政府的成員,志工也是擁有選票的選民,因此,若是志工人數夠多,也可以從內部改變企業與政府。

    這種「從堡壘內部」突破,正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策略,也是這麼致力於扎根社區,發展親子團(挾孩子以令父母、祖父母)的原因。

    發展組織是辛苦的,讓民眾變成挺身而出的志工也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們始終認為──「最困難的路,也許是唯一可行的路」(這也是多年前我發表在荒野快報上的一篇文章標題)

    荒野過去二十多年來,匯聚了志工難以計數的善意與行動力,未來如何在目前基礎上,發揮真正的影響力,也必須靠著大家的思考與討論,一棒接著一棒,邁向百年組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