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隨想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再度體會到自己的脆弱與無助。

這個月台灣連連的強震,大家才又想到,台灣是位處在地震帶,地震是台灣的宿命,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百萬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台灣才能浮現出海面。地震是板塊撞擊釋放壓力所產生,太平洋上的菲律賓海板塊往西北撞擊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板塊往下沉,推擠歐亞大陸板塊,擠出中央山脈以西的陸地,而花東的海岸山脈則屬於菲律賓海板塊,兩個板塊撞擊交界處就是花東縱谷。

至於什麼是板塊?

地球剛形成時,是一團非常熱的火球,隨著時間慢慢冷卻,是由最外面,也就是接觸到太空的冷空氣這部份開始變冷而硬化,因此地球核心內部還是一團會流動的超高溫液體,被外面的地殼給包起來,這些地殼並不是很完整的一整個圓密不通風,而是分為十多塊,像是拼圖一樣組成地殼,我們稱為板塊,板塊上面有的地方是海洋,有的地方就是我們住的陸地,因為這些板塊底下是液體的熔漿,板塊飄在上面會因為分離或聚合的作用力而變形或斷裂,這現象我們稱為地震,有些時候地心的熔岩會從板塊的裂隙中冒出來,我們就稱為火山爆發!

很多地方或國家是沒有地震的,因為板塊撞擊時邊緣才會有感覺,板塊的中心部份就感覺不到了,像太平洋周邊底下就是很多板塊的交接面,所以很容易發生地震,從太平洋東岸阿拉斯加、美國加州、南美的智利,然後到太平洋西岸的日本,然後台灣一直到近赤道的印尼及南太平洋的紐西蘭,有一個名詞特別稱呼這個地方為環太平洋地震帶。

近年全世界各地都是強震連連,專家認為,全球暖化的加劇,也會增加地震的次數與強震。

台灣的國家安全局曾經跟立法院提報的一份資料有指出,近幾年全世界的天災地變不斷,2009年是2008年的14.5倍,而2010年又是2009年的27.5倍,看來地球真的是處在一個高度變動的時刻,人們也要隨時準備好面對災難的降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