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的角度看心念的力量
(一)為什麼在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心念發揮力量?
在無線上網、螢幕無所不在的時代,愈來愈快且愈來愈鉅量的訊息蜂擁而來,平均每人每天花在螢幕前面的時間大約九到十小時,而且一天查看手機大約二百五十次,這還沒有包括我們黏著在串流平台上看影片,每天主動出現在面前我們不得不滑過或按忽略的廣告訊息平均四千到一萬則左右。
現代人在醒的著時候,平均每小時會被各種來源的訊息打斷十五到二十次,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分鐘都要想辦法找回注意力,因此,如果我們沒有發揮心念的力量,很容易在訊息大海裡面淹沒。
不過除了這些主動閃現在我們眼前新增加的數位訊息外,自古以來,所有生物要存活在地球上,原本就必須時時刻刻感知外在的環境,覺察有沒有敵人出現,同時也要不斷去尋求食物,來自視聽味嗅覺各種感官的訊息,無時無刻傳進我們大腦,對了,還要加上我們身體內五臟六腑的感受,加上人類心中不斷浮現的各種思緒,這麼龐大的資訊量分分秒秒不斷產生。
負責處理與分類這些傳進神經系統訊號的,是大腦中名為「網狀活化系統」,它過濾訊息,只留下它覺得最重要的才能進入我們的知覺,其他就捨棄,大腦永遠都必須在電光火石的剎那間決定,因為下一個剎那又有新傳進來的訊息。
那麼我們大腦的網狀活化系統會認定那些是重要訊息呢?首先當然是攸關生死的,在以前只要會動的東西出現在我們四周,來者可能是會吃掉我們的敵人或是我們可以吃的食物,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就必須去注意它,因此對大腦而言,會動的、新的,突如其來的,就會立刻去看它。廣告與無限推播的社群媒體及串流影音就是利用我們這個本能,耗盡我們所有注意力的選擇權,因此要時時自我覺察內心的念頭,讓這心念所形成的心靈影響我們的大腦與神經系統。
(二)心念可以改變生活表現
隨著物質文明的進展,當我們對外在鳥獸蟲魚有更多的了解;工具技術的進步,大幅改善我們日常生活所需;以及物質欲望急遽增加之後,對於看不見,無法測量的精神與心靈的力量,似乎不再被人相信。
在西方啟蒙時代後,曾經對唯心論或唯物論有過冗長且長期的爭辯。當然,後來機械論,也就是將整體拆成一部份一部份來研究,促成現代科學的突飛猛進,包括現今民眾最關心的健康、醫療以及食物的營養成份,也都是在「控制變因」下,一個元素一個元素來做研究。
因此,對於摸不著看不到無法拆解的心靈,以及心念的力量就被摒除在科學研究之外,歸屬於宗教與靈學的領域。可是隨著研究工具的進步,從大腦的掃瞄到分子生物學的微觀,現代科學也逐漸了解人類心念所能對生理與認知上的影響。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細胞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就認為,生命在本質上是繁複的,互相糾結的,而且是動物或人類內在的生理和神經狀態與外在生活環境,永不終止的妥協所達成。甚至她也很感慨,為什麼像看法和信心這樣抽象,在腦中難以定位的東西,卻能軀動像分泌可體松這樣實際的東西對人體產生變化。
醫學上的安慰劑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使用最嚴謹的雙盲實驗,安慰劑的效應的確存在,安慰劑可以緩解心理因素佔較大部分的徵狀,如疼痛、憂鬱和焦慮,甚至對於減輕發炎性疾病及帕金森氏症等明顯生理症狀的疾病也有效,甚至有時候比任何真正的藥物治療效果還要好。
研究發現,只要涉及情緒、賀爾蒙、神經傳遞物質及複雜神經迴路,人體會有安慰劑效應,而且患者對安慰劑愈有信心,效果愈好。比如說,給你安慰劑的醫生是在教學醫院的權威名醫,或者安慰劑愈大顆,或者色彩愈豐富,給藥的方式愈慎重或繁複,效果就愈大。
是的,即使你吃的只是一顆糖果,但是只要你真心相信他是珍貴的仙丹妙藥,我們的心念就會讓他產生效果,影響我們生理上的表現。
如果短時間的信念,如我們服用安慰劑都可以形成改變,那麼長時間秉持著心念,對我們會有多大的影響呢?因此有人認為,我們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腦。這也就是說,透過專注的心念,我們分分秒秒都在不斷改變大腦結構及它能實際發揮的功能。
(三)心念是意識聚焦
我們往往只能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或者說,當我們不知道該看什麼時,就算東西擺在我們眼前,我們也是看不見的。這一句似乎有點玄的話,其實正是大腦運作的常態,因為在生活的任何瞬間,人們接收到外在的訊息量實在太大了,所以大腦主要工作其實是不斷在過濾篩掉不重要的訊息,就像我們之所以「看得見」一個東西,其實意思是大腦把其他東西都「抹掉」了,我們才能夠看得見那樣東西。
換句話說,當我們太專注看某樣東西時,就無法看見其他東西。
有一個很出名的實驗,一位著名的心理學教授請幾位研究生分成二組在辦公大樓的迴廊大廳互相傳球,一隊穿白色球衣,一隊穿黑色球衣,白隊只能傳給白隊,黑隊只傳給黑隊,影片拍攝長度不到一分鐘。在傳球開始近二十秒左右,有一隻穿猩猩服裝的人慢慢走進銀幕,捶打胸部,再慢慢走出銀幕,全長佔影片約三分之一時間。
教授讓被實驗者看影片前,先給個指令:「請數出白隊隊員互相傳了幾次球?」。等看完影片,回答出傳了幾次之後,教授問:「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回答:「沒有。」再提示:「你有沒有看見銀幕有沒有出現一隻大猩猩?」
這段影片二十年來在許多國家,無數的場合播過,不管是大學生、小學生還是社會人士,大概有一半的人沒有看到黑猩猩。可是經過這段對話,再讓他們重新看一次影片,結果他們都認為教授把影片偷換過了,因為猩猩是這麼明顯,他們剛剛怎麼可能沒有看到?!
是的,你為什麼沒有看到黑猩猩?
因為你正專注在數著穿白衣服的球員傳球,所以其他黑色的東西完全視而不見。
雖然「看見」通常是由眼睛將訊息傳到視網膜,然後會再傳到右腦,因此我們能察覺出現在眼睛前面的東西,但是當這個訊息進入我們的意識而被辨識之前,必須經由左腦來斷這樣的訊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注意,如果左腦覺得重要,我們才能「真正的看見」。
俗話說:「心之所繫,目之所見」大腦把大部分的訊息都過濾掉的同時,其實也會把我們專心注意的事情擴大。類似這個看不見大猩猩的實驗有很多,不斷地證實,一樣東西如果我們在意,就很容易看到,但是如果我們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分散,尤其是被現代不斷跳出來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廣告與影片破壞我們專注力,那麼我們就會看不到生活中原本就在我們眼前的事物。
這就是心念能發揮力量的原因,心念促使我們能覺知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機緣,或許這也是「你認真,別人才會當真」這句話得以成立的關鍵。
(四)心念,信念與共時性
我們念念不忘的心念,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信念,而信念是我們熱情動力的來源以及確認生命意義的基礎。
有了心念,我們才能覺知外在的變化與能夠主動選擇;相反的,當外在發生事件時,我們也能在內在的心靈、信念中找到對應的意義感,不斷豐富與堅定我們的信念。
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心靈深處的意義感,會以幾件不相關的事件來呈現,這些事表面上雖然不相關,但卻能帶來心靈啟發,他稱這個現象為「共時性」,也就是心靈與物理事件的有意義巧合。
最常見的是有一天忽然想起多年前不見的老友,就會突然接到他的電話。在文學上,我們會以「心有靈犀一點通」來描述這種巧合,或者精神力。
哲學系傅佩榮教授認為這種雖然現象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但是一旦它們同時出現,我們可以視為「有意義的偶然」,這將會帶來一個整體的視野,而產生感應。而靈魂最主要的作用在於「感應」,而不在因果,而且易經卜卦所利用的就是共時性原理。
這些理論聽起來似乎很玄,但是這世界的確還有很多是理性難以觸擊的。
比如說,我讀醫學院時,曾目睹口腔外科教授當著幾百個學生的面表演「催眠術」,他在我們目瞪口呆之餘,其實是要提醒我們這群未來的醫生,除了醫治生理肉體的疾病之外,也必須理解那看不見的潛意識的力量。其實這本書所提到的,不管是催眠、暗示或吸引力法則,都是人類不了解的潛意識運作。其實心念就是一種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可以滲透進入潛意識而發揮力量。
(五)心念、暗示與潛意識
我們如果不主動掌握內在心念,心念就會被外在環境左右,而且這些影響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的大。
曾經有個研究,分析一千多例以色列法官審理假釋案的判決,這八位法官每位的年資都有二十多年,每次輪值時每天平均要審二、三十件左右的案子,每個案子裁判約耗時六分鐘,理論上每位資深法官都是理性且慎重的,應該是根據手上實際的佐證作出判決。
不過從這些判決的電腦紀錄時間發現,假如在剛吃完早餐精神很好時審理,這名囚犯有百分之六十的機會獲得假釋,但是經過一整個上午的辛勞,到了接近中午,法官肚子也餓的時候,假釋的機會就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等到中午用餐休息後,下午審理一開始的判決假釋就回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類似的研究,比如大學教授審理學生的入學資格或取得獎學金……的結果也都是一樣。更有趣的是,這些法官或教授,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判決或選擇,會有如此大的偏誤。
周遭的環境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左右著我們,不管是正向還是負向的影響。
美國費城郊區一間有二百床的醫院,有些病床窗戶面對一整排的樹,另一些病床則面對咖啡色的磚牆。研究人員挑選過去十年同樣做膽囊手術後住院病患的病歷,發現能夠看到大自然的房間患者比只能看到磚牆早出院,而且恢復期間索取止痛藥的次數也少很多。
類似的實驗在各個國家各個年代不斷重複,結果都一樣,我們從視覺看出去的景觀,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影響我們的生理反應甚至理智的選擇。
大腦無時無刻都在接受各種訊息,我們不主動給它,它就接受周遭環境餵養,因此,主動掌握我們的信念,讓心念發揮力量真的是非常重要啊!
(六)世界在我們的思緒中成形
有心理學家說:「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一種迷信—你相信你活在這個痛苦的世界裡面,其實是世界活在你裡面。」
正如法句經裡說的:「世界在我們的思緒中成形。」
我們的心念決定我們要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是我們心念的產物。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持續特定的行為,人就會變成特定的樣子,做公正的事,你就會公正,做溫柔的事,你就會溫柔,做勇敢的事,你就會勇敢。
心念是一種心願,是我們念念不忘,執著不放的夢,這是每個人內心可以擁有的神秘力量,理智的規則與邏輯的分析,缺少的就是這股力量。
珍視自己的心念,善加運用心念的力量,對我們大腦來說,它就會變成一種真實,最終乃會在具象世界中轉換為現實。
掌握心念,相信自己,付出行動,讓生命得以展現應有的價值。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