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書送出去?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買實體書了,他們閱讀的媒介非常多元,若真要買書,他們大多選擇買電子書,求
學成長與工作都靠實體書獲得必要知識與技能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雖然習慣買書,但是年齡已進入「斷捨離」的階段,煩惱如何清掉家裡的藏書都來不及了,要他們買新書只能猶豫再三了。
諸多因素之下,難怪實體書的銷售狀況節節敗退,因此即便原本還有幾本書的出版計畫,為怕造成出版社與自己的壓力,恐怕也都會打消念頭。
不過書籍,尤其實體書的形式,從當初一出現,就達到完美,不需再改進或演化,對於知識或觀念的傳遞,一卷在手,實在是最方便,也是最接近永恆的媒介了。
是的,理念的傳遞,在面對面溝通之餘,佐以一本相關的書,這似乎是最牢靠的,最完整的宣傳方式了。因此雖然透過出版社幫我出了三十多本書之外,我還自費印了五本書送給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這些書都是自己一本一本親自給出去的,相信因為這樣人與人互動的溫度,希望收到的人多多少少會翻閱一下吧!
在資訊過度氾濫的時代,書寫者變得有點卑微,祈求對方能將眼睛稍稍離開螢幕,關注一下已愈來愈稀有的實體書。
有個朋友寫了一套有關如何寫遺書好好告別的書,某個基金會贊助一千套,這是很有意義的好事,但是這位朋友開始煩惱如何把這些書送到真正願意閱讀的人手中。
就像從去年中旬開始認真地清理書,打算五年內縮減一半的藏書,也就是要送出九千多本書。如果只是單純地送資源回收廠或二手書店,那是容易的,但是若不想回收燒掉或賣掉,而是一本一本送到願意閱讀那本書的人手中,那就很不容易了。
前天在北埔的「青空間」,主人林永祥老師就規劃了「一個人的書展」,讓捐書者親自介紹那些書,並且讓來聆聽的朋友直接認領走,當場沒被帶走的書,就放在「青空間」走廊原本就有的「漂書站」,等待有緣人來尋寶。
唉!幾十年前,或者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讀書人,大概很難想像居然會來到這麼一個時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