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夢

 


天上午到台中的大明國小演講,學校裡有好幾位老師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有幾位學生是荒野親子團的小蜂小鹿,因為六年級下學期的國文課本第七課是我的文章:我的少年夢,內容包含了我的閱讀經驗以及親近大自然,也介紹了我從小參加的童軍團以及長大之後跟朋友們一起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

忽然想到,這一群六年級的同學即將從小學畢業,進入國中,不知他們是不是也擁有自己的少年夢?

學校老師動作很快,我下午回到台北就看到學校的官方臉書貼出的今天的演講心得,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與作家有約|我的少年夢李偉文醫師】

今天,我們六年級的同學迎來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演講,由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國語課文作者——李偉文醫生,帶來了他精采又啟發人心的分享《我的少年夢》。

李醫師從自己就讀的老松國小談起,娓娓道來閱讀如何成為他探索世界的窗戶與照見自我的鏡子。他說:「閱讀不只是累積知識,更是自學與思考的開始。」這句話讓我們許多同學深受啟發。

他也分享了童軍經歷帶來的影響——「準備好自己,日行一善,以服務為目的」,這些信念一路陪伴他從童軍團長,到創辦荒野保護協會,再到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

李醫師勉勵我們勇於發問、勇於探索,找出內心真正感動的事,朝那個方向努力。


他也提醒我們:「改變環境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用閱讀與行動超越環境的限制。

感謝真華老師位我們邀請到李偉文醫師,感謝李偉文醫師給我們的祝福與啟發,在畢業前夕,讓我們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也種下了夢想的種子。

願我們都能懷抱熱情,勇敢做夢,踏上屬於自己的冒險旅程!

康軒國文課本第6冊第7  我的少年夢 李偉文  (1,043)

 

  我的夢,從小學就植下種子。

  小時候,我就讀的老松國小共有一萬多名學生,是當時全世界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因為校舍不足,所以把學生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各班共用一間教室,輪流上半天課,因此就有許多沒有玩伴的時間等著打發。我們家住在萬華火車站後面,一間兩層樓高的小公寓。在二樓頂有個斜斜的小閣樓,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閣樓窗邊看課外書,在安靜的閱讀中憧憬著外面的廣大世界。在那個沒有補習、沒有電腦、沒有電玩與電視的童年,幸好有課外書,陪我度過獨自在家的漫長時光。

   那時,臺灣的物資還很匱乏,書很珍貴稀有。我都要存很久的零用錢,才能到舊書攤買到一本屬於自己的書。一旦買到書,往往會興奮得好幾天睡不著,把書翻來翻去的欣賞著。我最喜歡閱讀以「求生冒險」和「探索自然」為主題的書籍,這些書裡的內容深深吸引著我,也在冥冥之中與我這幾十年的生命歷程相呼應。

  或許是受到書本的影響,國中時,我和一群好朋友參加童軍團,三十多歲時組織荒野保護協會,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童軍團和荒野保護協會裡,有很多野外活動,必須和同伴一起完成種種任務跟挑戰,同時訓練我們善用自己對大自然的知識來觀察、求生。

  露宿在野外時,要自己背著睡袋、帳棚以及一切需要的物品,徒步走在山林裡。到了傍晚時分就要開始尋找適合搭帳篷的地方,往往還要花不少時間清理地上的小石頭,甚至用鏟子把地面整平,才不會睡一睡就滾下山坡。

  記得「荒野保護協會」還在籌備時,有一次我和朋友到思源埡口露營──這是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唯一相連的交會之處。我們在一個廢棄的軍營旁紮營,睡到半夜忽然聽到臺灣黑熊的吼聲,附近的林子裡也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響。大家又緊張又興奮,還偷偷拉開帳棚拉鍊往外張望。

  在野地裡聽到熊吼聲跟在動物園裡聽到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在大自然撞見大型的野生動物時,那種驚喜與震撼,彷彿讓我們感受到祖先在曠野中求生的生命力。我們從小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而背誦很多的自然知識,誤以為萬物都有標準答案。其實這個世界常常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生命還是充滿了令人驚嘆的神祕。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所能經驗最美的感情,是神祕的感覺。這也是所有科學的起源。不能讚嘆宇宙奇妙的人,活著與死了沒什麼兩樣。」的確,當我們不願仰望星空,也將失去了體驗浩瀚宇宙的機會;當我們不願走進森林,也將失去了遇見各種生命的感動。最終,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會逐漸在成長過程中失去。

  對萬物懷抱著探索的熱情,不預設立場,也不要求什麼事情都立刻要找到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我願永保好奇、學習的心,往夢想熱切奔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少年夢―康軒版六下國文教科書第七課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從花園新城到荒野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