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書櫃讓書流轉

 


剛剛大約花了半個小時,把診所的幾個書櫃大略的巡了一下,挑出30本書,準備捐出參加「露天清書櫃計畫」(內容附在後面),也邀請大家共襄盛舉,讓每本書的流轉成為文化的活動。

從去年中旬開始,有空就會清理書櫃,將以後應該用不到,或無暇閱讀的書,想辦法幫它們找到下一個主人,繼續下一段的旅程,讓書流動,繼續發揮它的價值。估計這一年來,已清掉了一千五百多本左右,但是書架還是滿的,而診所的儲藏室與辦公室可以堆東西的空間還是滿滿的書,真的是如同日本作家京極夏


彥所說的,書是有彈性很能塞的。

清理書籍很費心神,因為當初它會來到你身邊一定是有些因緣的,不管當時是不是有看過,現在要割捨它,總是要再翻一翻看一看,同時也會努力回想當初為什麼會買這本書?是否能追索到當年的興趣或關注與好奇?

也因為每一本書都會帶來這些思索,所以速度也就快不起來,有時候不知不覺會把書又整本重讀一遍,更多時候,又會默默地把書重新塞回書櫃裡,覺得它還能再陪伴我一段時間。

誠如這個計畫書裡提到的,現在新書一旦出版便很難再版,再加上首刷數量減少,往往是一出版就絕版,所以很多書必須到二手書店尋找,我也相信二手書市場會愈來愈重要。

活動第一波的名人曬書櫃預計8月中會上線,歡迎一起到露天市集尋寶。

 

 

露天清書櫃計畫

 

 

一本書的故事,不該只停在一個書櫃裡。

邀請您參與「露天清書櫃計畫」 ,讓一本書的故事不再侷限於一個書櫃。我們結合全民清書櫃、AI 上架技術和閱讀公益,讓每本書的流轉成為文化的行動。

這是一次以您為起點的理念實踐:透過您的參與與分享,邀請更多人認識二手書的價值,讓閱讀與二手書流轉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 【名人曬書櫃】📨【清書櫃計畫】🔄【二手書流轉】【露天AI上架工具】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件事?

每個人都有一座書櫃,裡面的書籍或許曾啟發創作、陪伴人生。然而,有些書可能靜靜等待著下一段旅程。我們誠邀您打開書櫃,選擇願意分享的藏書,如果您願意,也可以附上一段文字或回憶,交給下一位讀者。

二手書不僅是書的延續,更是記憶與知識的延續。擁有超過 900 萬本二手書,每 105 秒即售出一本二手書的露天市集,正是書籍流動與重生的舞台,讓知識與故事不斷傳遞。

這不僅是書的交換,更是故事的流轉、閱讀的延續。

書籍流轉:讓二手書重新被需要

許多書籍一旦出版便難再重現,尤其在市場風險高的環境下,隨著首刷數量減少和出版市場的萎縮, 出版即絕版」的現象愈發普遍。現在,越來越多的讀者轉向二手書市場,尋找那本曾錯過、或想再讀一次的書。

書籍流動,是讓好書不被遺忘、也是延續知識與記憶的方式。每一本再次被翻閱的書,都是一次溫柔的重逢,也讓閱讀的價值,在時間中繼續發光。二手書的流轉,不只是環保,更是文化延續最日常、也最踏實的一種方式。

閱讀永續的實踐

這次,我們邀請來自各界熱愛閱讀的人——作家、創作者、文化人與喜愛閱讀的您,一同參與「名人曬書櫃」 ,分享書櫃中願意釋出的藏書,讓知識與記憶不只停留在某個角落,而是繼續被翻閱、被需要。讓書走出書櫃,不只是清空空間,更是在為閱讀創造空間。

在資訊奔流的時代,每一本紙本書,仍承載著閱讀的溫度與時光的厚度。

書籍的每一次流動,都是一次新的可能,而這份流動,也將化為兩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自民國 94 年起便與各地二手書店合作,推動「舊書換希望」行動,鼓勵民眾捐出書籍,支持燒傷與顏損朋友的心理重建服務。本次活動中,部分書籍銷售所得將轉化為重生的陪伴基金——為書找到新主人,也為需要的人帶來希望的力量。

🔸 社團法人台灣閱讀推進協會成立的Openbook 閱讀誌,透過深度報導、專業書評、人物專訪與文化觀察,為台灣的閱讀生態注入思考與對話。本次參與,將進一步推動閱讀內容與公共關懷的連結,讓書不只是個人的選擇,也成為社會文化的推動力。

您的書櫃故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美的風景之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少年夢―康軒版六下國文教科書第七課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從花園新城到荒野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