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求合一,卻又怕失去自我-關於親密關係的界線隨想之1
徐志摩有句傳誦華人世界近百年的話:「我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唯一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這句話之所以會不斷被人引用,我想是來自於每個人內心渴望被理解的心情,希望找到能「身心靈」合一的唯一靈魂伴侶。
這種心情不只存在於人際疏離的現代,二千多年前古代希臘大哲學家柏拉圖在書裡就講了一則傳說,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與心目中的靈魂伴侶相識之初,就會有似曾相見的感覺,彷彿在哪裡見過,也許在夢裡,也許在前世?
柏拉圖在書中寫著,當初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球體,有四條腿和四隻手,可以四面八方立著走也可以轉圈子跑。這些自大傲慢有能力的人類對天神產生威脅,於是眾神之王宙斯把人一分為二,自此每一半都渴望與自己被分割的另一半團圓,因此,有人說,愛就是完整性的渴望與追求。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認為:「人都有無法避免的孤立感,能把這種感覺填補的就是愛情。」電影「征服情海」飾演男主角的湯姆克魯斯對女主角講了一句經典名句:「You Complete me.」你讓我生命圓滿,這句話觸動了無數人的心,大家也相信只有找到靈魂的另一半,我們的生命才能完整。
也因為自古以來潛藏在每個人內心的渴望,我們都希望能夠跟身邊的伴侶身心靈全面的交融,以達合一的境界,也如同神話大師坎伯所說的,婚姻並不是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加在一起成為二個,而是兩人都各自做出一些自我犧牲,創造新的合一,有點像打破兩個蛋做出一個蛋捲。
其實這些美好的期待,很多時候只是很難實現或很難維持下去的想像。
如心理學家佛洛姆所說,愛情從來沒有海枯石爛,此情永不渝這回事,因為每個人活在世界上,只要他的生活是有稍微思考的,就會隨著生活而有所改變,所謂的海誓山盟只是將人的發展限制住了,真正的人生是不斷成長改變的,只有死亡才能停止一切的改變。
伴侶相遇初期如膠似漆,合一是沒問題的,組成家庭彼此為共同目標而努力,互相妥協像蛋打成蛋捲,或許還可以容忍逐漸出現的差異。等到孩子長大,隨著各自在不同職場或不同人際關係的互動下,有了不同的價值觀與人生優先順序,這時候還要強迫彼此,踏著一模一樣的步伐朝向一樣的生命追求,豈非強人所難。
因此,有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真正成功的婚姻,並不是建立在雙方深厚的感情,而是來自於雙方成熟的個性。因為婚姻是要學習如何體諒,適應與包容,而成熟的婚姻最重要的基礎來自於尊重對方的自由,也必須學習開放自己,因為只有開放的心靈才能接受生活的變數與伴侶的成長改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