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關於「啃老族為什麼愈來愈多?」這篇文章讀者留言的回應

圖片
  前幾天應邀到台中講被指定的題目「家有啃老族,父母該怎麼辦 ? 」全長二個半小時,我作了三十多張投影片,因為據主辦單位告知,不管事前報名或結束後的迴響都超乎預期的熱烈,我就想說,假如有空的話,就陸續把當天演講的內容寫成文章,供沒有到場的朋友一起討論。 結果才寫了第一篇,也就是演講的第二張投影片 ( 第一張是說明啃老族的定義 ) ,就引起一些網友的不同意見,我想,或許是我寫得不夠周詳,引起朋友的誤讀,而且我也沒有說明這篇文章只是演講一開頭的概況描述,所以會讓人誤解我寫作的動機。 當天開放聽眾提問時,大家發言非常踴躍,結束後還有位單親媽媽帶了一對姊弟私底下找我討論,因為他們正在讀大學的么弟有啃老傾向,問我該怎麼辦 ? 我趁機問這位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弟弟,會不會覺得我批評當下的年輕人 ? 結果那位已在工作的姊姊,以及剛畢業找工作屢遭挫折的弟弟,卻說不會,認為我講得很客觀而且能同理年輕人的心情與處境。 的確,我演講或寫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批評誰,而是希望能搞清楚現在的狀況可能是什麼因素造成的,我們能瞭解、能同理,才有可能找到方法處理或預防。 意思是說,相對於戰後嬰兒潮及 X 世代的父母輩來說,現在在台灣成長的年輕人,不管是在社會氛圍,教育觀念以及通訊工具科技進步,都大為不同,所以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態度是必然的,不能以我們的觀點去批判他們。 比如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父母成長在威權時代,聽話是天經地義,就業的選擇有限,委曲求全是常態。但是我們的孩子成長在民主台灣,出生後已廢除聯考,總統直選,民主是骨子裡的成分、父母教養孩子不能體罰,同時教育趨勢也鼓勵適性揚才,追求興趣,多元發展。 這些年輕人跟我們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正是我們這一代人努力爭取來的,當然是好事,但是相對的,這些在民主人權的土壤中長大的孩子進入社會後,職場上當然不能以威權的方式來要求他們啊 ! 啃老的原因很多,甚至可說每個步入啃老的人,都有獨特的故事,的確,我們不是針對誰批評指責,但是還是要找到對策來幫助處在煩惱中的父母與子女。 的確,「只要我有錢,我也可以很善良」所以我在演講時有一張投影片就提到,其實如果父母親很有錢有自己的企業,他們的孩子不見得要去求職面試找工作,當然不算啃老族 ( 而是如媒體所說的「富二代」吧 ?) ,會為這個問題傷腦筋的,正是如你我一般平民小老百姓吧 ! 現

為什麼不想工作的啃老族愈來愈多?

圖片
    這些年企業界一直在喊大缺工,不管是工廠或服務業,幾乎各行各業都面臨找不到工作人員的困境,但是另一方面,學校畢業後不願工作賺錢的年輕人卻愈來愈多,這是怎麼回事 ?     以前沒有勞基法與勞工人權觀念的時代,離開學校後,即便當學徒,或者工作環境再差,再委屈也會乖乖地去上班,幾乎聽不到親朋好友或街訪鄰居裡,有那個年輕人沒去工作在家裡啃老的。     這顯然不是個人性格或家庭的問題, ( 同一個社會上不會突然出現那麼多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的人類 ) ,而是整個時代的影響。     首先,以個人的心理狀態來說,在沒有網路、沒有手機,電視剛普及沒有多少節目的時代,一個人沒工作待在家裡絕對會無聊到把人逼瘋,再爛的工作起碼可以碰到別人,有一些人際互動,也不至於在那純樸的社會裡因不工作變成異類遭人排擠。     現在呢,不工作開心極了,網路上有超多好玩或好看的影片可供消磨時間,周邊的人也不會管你到底有沒有在工作,能夠自由自在隨時到處玩到處旅行,多麼棒的日子呀 ! 相反的,上班看人臉色心累壓力大又痛苦。     而且因為少子化,年輕人從小被長輩捧在手心呵護,父母從小法律就規定不能打罵孩子 ( 每個孩子在校就被教導防家暴專線 113) ,在長期主張快樂學習不給孩子壓力的教養氛圍下,父母習慣順著 孩子 ,孩子不想上班也不敢說甚麼話,反正家裡也不差那一份薪水。     當孩子對將來生存沒有危機感,心理想著 ― 反正父母現在會給零用錢,至於以後等著父母留下的遺產就好,幹嘛讓自己活得太痛苦。     可是當孩子剛畢業不找工作,等到開心地過了三年五年安逸的玩樂生活後,要他們再去過朝九晚五,高壓忙碌的上班生活,就愈來愈難了。總之,啃老啃久了之後,就回不去了。     當然,人還是喜歡有成就感,也希望活出有意義的人生,可是台灣的社會雖然大缺工,但是卻大都是低薪可替代性高的工作,若要找好的工作必須面對激烈競爭,很多年輕人就卡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企業主管對這群眼高手低的新手也搖頭嘆息,所以也有不少啃老族是在嘗試過幾個工作都不滿意後,不知不覺就成了在家的啃老族。

糖化蛋白與癌細胞

  高精製糖的飲料或甜點,會造成血液裡單醣過高,若是在短時間內沒辦法轉化成肝醣貯存到肝臟或肌肉中,這些血液中游離的單醣就會與細胞內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蛋白,有個名詞來指稱這些不正常的結構──最終糖化蛋白 Ages ,這 Ages 會降低免疫細胞的活性,而且會與 DNA 結合,影響到細胞複製時的準確性,也就容易產生變異的癌細胞。 其實這最終糖化蛋白可說是造成全身各器官各組織敗壞的元兇,因為身體各組織都必須由蛋白質來建構,若身體某部位組成的基礎結構是由這不正常有缺陷的最終糖化蛋白混進去,當然會造成這些細胞原來功能的失靈。 另外,近來也有很多研究顯示,身體各器官與組織的慢性發炎可能會誘發癌症,因為身體要修復這些因慢性發炎而受損的細胞,會不斷分裂複製新的細胞,在這過程中,就有機會產生基因的突變,而且因為是慢性發炎,也就是長時間都處在不斷修復分裂的狀態下,累績夠多的突變基因之後,就容易形成癌化的細胞。 坊間多年來流傳可用斷食療法來對付癌細胞,其實完全錯誤,反而是有害的做法。提倡這種療法的人認為,癌細胞的生存與擴張需要能量,而透過斷食可以阻絕癌細胞獲得營養來「餓死」癌細胞。 但是這個理論沒注意到,我們身體本身對抗癌細胞是需要體力的,而且癌細胞搶能量的能力,比正常細胞來的強,簡單講,斷食餓死的不是癌細胞,而是正常的細胞。 而且若營養不良,體力下降,免疫力衰退,接受各種治療的效果也會變差。從老鼠的實驗發現,進行斷食療法的老鼠體內的癌細胞的確長得比較慢,可是卻很快就死掉了,而沒有接受斷食,也就是正常進食的老鼠,體內的癌細胞雖然有增加,但是卻活得比較久。  

請問你有什麼缺點

圖片
朱顏是位得過四座金鐘獎的廣播界資深前輩,前些天她邀約訪問我,連續錄了 3 集,事先沒有提供訪綱。其實不管是上廣播或電視,即使製作單位事先給我訪綱,十之八九我也是不會看,都是即席發揮。 朱顏在錄之前問我 : 「什麼題目都可以問嗎 ? 」我有點納悶 : 「當然,任何問題儘量問無妨。」因為總覺得自己行事沒有什麼不可說的,我不為任何訪談準備的原因也是覺得任何問題講真話講自己當下真實的感覺最簡單,所以我也不必預先做準備。 與老經驗的朱顏閒話家常似的錄過一集,然後又是一集。忽然她問 : 「請問你有什麼缺點 ? 」 我一下子聽不懂她的意思,就有點文不對題的講我的遺憾,也就是生命歷程裡那些我想做,但是卻沒有做到的事或錯失的機會。講完後,朱顏很明確地再次追問 : 「我是請教你個人有什麼缺點 ? 」她也補充說明她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她正在反省自己的缺點,並且努力改進中。 「我有什麼缺點 ? 」我已忘了不知道有多久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若以邏輯來看,缺點應該是揣想別人怎麼看你,或是與別人對應中,覺得自己不足之處,而你想去改變或建立的一些行為模式或習慣。我沒想到「缺點」這件事,是因為很早很早以來,我就不想「迎合」別人,或者為了想獲得別人的「讚許」而改變自己,若講更直白一點,我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想依據別人的標準來做事,我不再和別人比較,他是他,我是我,我根本不想為了迎合別人改變自己這些別人眼中的「缺點」。 不過既然主持人追問,我再顧左右而言他似乎沒有誠意,就講了兩點。第一是朋友常常嫌我品味尚待開發,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講究,不懂任何名牌精品。 再來是我的個性太急,太重效率,若是別人動作慢耽誤到我的時間,我會很不耐煩,我也無法忍受別人遲到浪費我的生命。 講完這兩點,朱顏似乎勉強接受這個答案,就轉到其他話題。訪問完,離開電台搭捷運回家路上一直在想著這個問題 : 「我為什麼幾十年來沒有想到自己有沒有缺點這件事 ? 難道我沒有任何想要改進自己的地方嗎 ? 」 為什麼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 不在乎別人的批評 ? 為什麼我對物質享受沒有慾望 ? 朋友笑說請我吃米其林餐廳根本是浪費時,我也毫不在乎 ? 那到底我在乎什麼 ? 從小到現在,我最在乎的就是時間了,時間就是生命,餘生有限,每一剎那都彌足珍貴,我只願把時間花在我在乎的的事情上。 那我在乎的是什麼

小心養出「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的孩子

圖片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許多朋友難免會困惑為什麼年輕人或長於物質最豐盛,生活最便利,訊息流通最快速的時代,應該能夠在這優渥的基礎上一展長才,怎麼反而出現了一大堆疏離甚至憤世嫉俗的孩子?   我想大概是因為時代變遷而造就出這些「被卡住」的孩子。這是個擁有太多選擇的時代,也因為似乎做什麼都可以,所以什麼地方也都到不了;因為物質太便宜太豐盛,要什麼有什麼,我們對周遭的物品不再珍惜,也不再有感情,與人的相處也一樣,朋友來來去去,跟每個人都沒有深交,也沒有穩定的關係。當我們跟周遭的所有人、事與物都沒有感情,沒有關係時,自我存在感就消失了,也就會變得虛無,什麼都無所謂,得過且過,不然就轉而追求短暫的感官享樂。   現代的孩子,或許在世界競爭壓力之下與父母寵愛及物質豐盛之下,已經逐漸失去對周遭社會與環境的關懷。有一位教育學者曾感慨許多孩子在父母疏於生活教育之下,已經成為敗家子:「對人不感激、對物不珍惜、對事不盡力、對己不克制。」   我們的孩子往往將自己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將我們身處的社會,以為全世界人都是這麼過的,很少體會到,我們只看見十分之一的世界。全世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達到與我們接近的生活水準,用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吃我們吃得到的東西。是的,全世界有好幾億的人口,生活在每天少於一塊美金的狀態下,偏偏在這十多年的全球化發展,這十分之九的人口已無法閉關自守,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現今全球化世界中,十分之九的人口,已成為古代帝國時代的奴工。 我們看不見這十分之九的世界。我們常常假裝貧窮痛苦的人是不存在的,我們常常不去看到另外一個世界,我們寧願只活在十分之一的世界中。   讓孩子瞭解世界的真實面貌,以及參與社會公益的行動,對他們價值觀的形成,生活的熱情,甚至鼓勵學習的主動性,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我認為只有正向,對社會有益的生命追求,可以提供我們持續的激勵、動機與復原力。邪惡或卑劣的目的,也許能提供強烈的動機一段時間,但終究會燃燒殆盡。甚至我還認為,若是孩子生命的追求都只是利己的,比如說從小師長耳提面命要孩子用功

與自己與過去和解,不留下遺憾―聯合報元氣專欄

圖片
    隨著歲月成長,我們經歷過許多事情遇到許多人,記憶絕大多數隨風而逝,了無痕跡,但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總會有些人,有些事,在我們心裡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有人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曾經辜負過別人,這些傷痕與遺憾,都需要藉由和解來撫平。     最近有個媒體曾經對熟齡族做調查,發現有高達近八成的長者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有機會做好和解,修復關係,不留下遺憾。    和解是回顧生命歷程,跟自己以及自己在意的人道謝,道歉,或道愛,及時表達深藏內心的話,那麼心中的負擔才能放下,不管是不是能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都能讓自己減輕悔恨,解開老是糾纏自己的心結。     佛教認為生命無常,萬物都來自於因緣聚合,我們會遇到「順」的因緣,也會有「逆」的因緣,但是如果能轉念,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認知觀點改變,用不同的角度重新詮釋過往的經歷,那麼逆的因緣也會變成好因緣。 如何改變觀點 ?      如禪宗大師所說的 : 「要轉變某樣事物之前,一定要先對其感謝,祝福、否則無法將之轉變。」      當然,我知道有的人運氣很差,人生境遇很淒慘,要他們對一切感謝,好像是強人所難。但是,物理學天才霍金的心情或許可以讓我們當參考。       有一次在研究會空檔,有位女記者抓住機會問霍金 : 「盧伽雷氏症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您會不會認為命運對您太殘酷了 ? 」       霍金回答 : 「我的手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考,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 」這段話是霍金用著僅剩一根還能活動的手指頭,在鍵盤敲下的。       霍金的確有理由怨恨老天爺,為何讓他在二十多歲大好青春歲月時就罹患這種令人絕望的病,但是他能以這種高度殘障的身體卻不在科學上創造出奇蹟式的貢獻,我想,他有這種「對一切感恩」的心情,才能滋生出無比的生命力量,戰勝身體的限制。       將潛藏在內心的創痛與傷害,這些我們不願面對的經驗重新梳理,不必否認,也不能忽視或放大,我們可以重新詮釋,然後原諒,之後就可以真正放手,不讓那些記憶啃蝕我們的心靈。      接受一切,意指學習放下,不再執著追求非達成什麼目標不可,也指接受命運給我們的安排,即便如始終懷抱著救世理想勇敢精進的孔子也說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加拿大詩人李歐納柯恩提醒 : 「你放鬆手

啃老族子女,父母怎麼辦?

圖片
  昨天應晚晴協會邀請 . 到台中文化中心演講 . 題目是 " 啃老族子女,父母怎麼辦 ?" 想不到幾個星期前 460 個位子的場地報名已額滿 . 看來這是個大家都很關心的議題 . 後面附上演講簡報的文字檔供大家參考 . ( 一 ) 啃老族的定義 1. 成年但仍依賴父母或其他長輩的經濟支援和生活支援的人。 2. 畢業後,沒有繼續升學,不找工作或找不到工作,在家靠父母養的人。 3. 尼特族 NEET: 無就學、無就業,無接受訓練的年輕人。 4. 過去養兒防老,現在卻是養兒妨老,只期待不要成為養兒啃老的受害者。   ( 二 ) 為什麼啃老族那麼多 ? 1. 孩子對未來沒有生存危機感,而且不工作很好玩。 2. 父母新的教養觀念,少子化,經濟情況無虞。 3. 對工作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 ( 雖缺工,卻低薪的職場。 )   ( 三 ) 繭居族 1. 日本有一百多萬人,不工作、不上學、不社交,待在家中長達半年以上者。 2. 日本繭居族平均年齡 35 歲,時間七年以上者最多。 3. 初期徵兆 : 生活缺乏動力,消極不感興趣,學生課業退步,上班族工作效率變差,情緒低落不穩定,非不得已不出門。   ( 四 ) 容易成為繭居族的人 1. 缺乏自信又自我要求高。 2. 家人寄予厚望,若不夠成功,就縮回自己世界。 3. 學業受挫,上班族轉職失敗,或長期失業者。 4. 從小常遭否定,自我價值感低落。 5. 有災難性思考,遇挫折就覺得人生毀了。   ( 五 ) 啃老族的社會觀察 1. 來自經濟弱勢家庭的啃老族愈來愈多,一輩子很依賴社會福利度日。 2. 因長時間飲食作息不正常,健康情況不良。 3. 啃老族不想工作,但台灣卻又大缺工,整體的勞動參與率只有五成多,是世界主要國家 (OECD) 裡倒數,聘僱幾十萬外籍移工。 ( 六 ) 啃老族的表徵與心態 1. 小錢看不上,大錢賺不到。 2. 不關心別人,活在自己世界。 3. 情緒化且生活作息與習慣差。 4. 喜歡找藉口,又鑽牛角尖,想事情簡單化。 5. 從小沒有受過苦,覺得父母給自己是天經地義。 6. 沒有上進心,卻又幻想一夜暴富。 7. 眼高手低,對什麼都挑三揀四。 8. 自私自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