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0的文章

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

     總覺得夢想跟目標不同,目標是有期程,可量化,而且基本上是應該是可達成的;可是往往目標訂好之後會帶給我們壓力,而且目標一旦達成,或許會有廬山煙雨浙江潮般,覺得悵然若失。就像著名喜劇演員金凱瑞說的 :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嚐嚐有錢或成名的滋味,這樣他們就會了解到,自己的目標或願望,通常不是幸福人生的解答。」     我心目中理想的夢想剛好和目標的特質相反 : 它不能量化 ( 抽象的、利他的 ) ,它不可能真正完成 ( 就像那摘不到的星星 ) ,而且沒有期程,必須耗盡一生來追求,直到我們告別人世前,都不可能完成,但是活著的每一天每個時刻,我們都可以滿懷熱情地朝它前進,而且時時有所進展有所收穫。     這個意象或是比喻,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不是抵達某個特定目標特定成就才是不虛此行,不是的,人生不是非達成什麼不可,整個生命的過程,也就是在追尋星星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意義。     名氣、金錢、美貌,所有我們嚮往的事物其實都無法保證擁有幸福或美滿的人生,我覺得最快樂,最能激發熱情的,就是能夠確認天邊那顆值得我們追尋的,屬於自己的星星。       但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 ? 那顆值得我們一輩子追尋的星星 ?     有個老師曾經用過這個問題協助他的學生找到夢想 : 「假如你中了樂透超級大獎,有數十億元的彩金,那你會怎麼用 ? 」     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不出以下幾點,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暢遊世界 ……     老師說 : 「假如你已為自己,甚至自己家人自己朋友自己關心的人買齊一切想要的東西,世界美景奇觀也都看遍了,結果還剩下誇張的多的錢可以用時,你會做什麼填滿你的生活 ? 」     通常接下來是一片沉默。     老師接著就引導 : 「假如你喜歡照相,那想不想去學攝影 ? 」     「你不缺錢,但你既然肯免費做這件事,那讓別人付你錢,不是更爽嗎 ? 」     這個老師透過這樣繞圈子的提問,其實就想提醒學生,錢固然重要,但我們其實不必要為了賺錢而放棄夢想,我們也要有信心能夠找到一份既能賺錢又能滋養靈魂的工作。     其實類似的提問也有直接詢問 : 「假如你可以完全不在乎賺不賺錢,不必管對家人對一切人的責任或看法,那你會做什麼事 ? 」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醒我們 : 「假如你不為自

相挺的荒野伙伴關係

圖片
  星期天上午與太太開車到社區大門,準備搭公車然後換捷運再搭高鐵到台中,車子離家門不到二十公尺的山路上,從錯身而過的車裡傳來打招呼的聲音,匆促間聽不清楚是誰,蘊慧懷疑會不會是昨天在花蓮碰面的伙伴。 因為前一天中午與花蓮的荒野親子團伙伴吃飯時,才得知隔天他們將到我住的花園新城,因為北部親子團育成會正舉辦基本訓練,他們要來「探親」。 當蘊慧得知他們從花蓮大老遠來到台北,之後又有一大段路程來到我們山上,最後只是為了探視團裡正在這裡受訓的伙伴,二、三小時後就循原路回花蓮,老婆大人直歎真是太瘋狂了 ! 到了台中,剛好碰到荒野秘書長松雀鷹,因為他之前也曾在親子團當了多年志工與幹部,就問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會有這麼瘋狂的事。 只見松雀鷹聳聳肩,一副你真是少見多怪的樣子 : 「每次訓練快結訓前,會有時段是探親時間,而那些各團前來探視的家人大概都有二百人之多吧 ! 」 蘊慧聽了下巴都快掉了 : 「親子團裡的各區各級各個種類的幹部訓練營隊,每年應該有二十來場吧,每次都這麼勞師動眾,豈不是太浪費人力了 ! 」 松雀鷹回答 : 「這就是所謂的相挺吧 ! 」 我忍不住插話 : 「其實除了荒野親子團有這麼濃郁的情感聯繫之外,荒野各志工群組裡的伙伴關係也都常有這種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 我說了一個過往的故事。 那年我還當理事長時,依慣例我的課都排在志工訓練的最後一天或最後一堂課,上完後順便頒發結訓證書。 忘了是那一期的自然解說員訓練,結訓地點在宜蘭雙連埤,當天傍晚我與數個伙伴坐著解說組幹部穿山甲 ( 陳俊霖,又名村長 ) 開的車,從台北出發到宜蘭,那時高速公路還沒完工,我們沿著九彎十八拐的山路開了三個多小時才到。 剛好趕上結訓晚會選定點,也就是公開選出他們以後在荒野當志工時的長期分組。穿山甲在營火最外圍默默看著,當晚會進入尾聲時,他跟我打個招呼說他明早有事,先回台北了 ! 我大吃一驚,想說他開那麼久的車來,待不到兩小時,也沒有上台講話,就這樣回台北,那麼他幹嘛來呢 ! 只見穿山甲淡淡地說 : 「因為這期訓練的召集人是我們組的伙伴 ! 」哦,他是專程來「探班」,也就是松雀鷹口中的相挺。 前兩天我跟蘊慧講了這個故事,想不到昨晚就跟穿山甲碰面,因為無意中從網路上看到他在台北市圖總館有一場演講「綠色護照 ── 生態保育與醫療保健的結合」,這是

退休準備進行式

圖片
  這幾年與高齡有關的各種議題成為主流的顯學,不管在媒體的報導或書籍的出版或商品的行銷,因為這群熟年人數的龐大與影響力及消費力都不容忽視。 很巧的,這星期有二個媒體刊載了我的專訪,一個是聯合報的橘世代所推出的橘名人專題,另一個是康健雜誌的大人的社團。有趣的是,這些採訪分別在好幾周前就完成了,卻都恰巧都選在這個星期推出。 兩篇報導的重點有點不同,一個是談好友揪團預備退休,另一個是談如何追尋到生命的意義與天職,我用一些故事來談多了頓悟如何改變我的價值觀。 兩個媒體都出動攝影記者,聯合報甚至除了到診所拍,還希望我能進攝影棚,看了這幾張照片,專業攝影的確比我們自己拍的來得專業多了。 有興趣了解人終將面對的退休生活的朋友可以進這兩個網站看看。 主標:牙醫作家李偉文:退休準備進行式 花最多心思的不是錢,而是好友 文/吳孟瑤                   60 歲的牙醫作家,也是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之一的李偉文,一直致力於推廣「提早規劃退休」的理念,但也時常被身邊的人消遣:「你出書、演講教別人怎麼規劃退休,但自己的生活卻比誰都還忙,怎麼能算退休呢?」李偉文哈哈大笑說,自己提倡的其實是「不管幾歲都要為退休準備,但又永遠不能真正退休,因為只要活著,我們人生的任務就還沒有結束。」 這段話乍聽之下似乎有些矛盾,隨時為退休做準備、但又永遠不能真正退休,這是什麼意思?李偉文解釋,高齡社會的快速變遷,以前從退休到死亡的時間很短,累積的資源用個 3 、 5 年不成問題;但現在從退休到人生終點恐怕還有個 20 、 30 年,不提前準備怎麼行? 好友揪團預備退休 人際是豐富老年生活的泉源 雖然從 30 幾歲起,李偉文就讓自己進入退休準備的進行式,但他花最多心思的,並不是金錢,而是一群可以一起老去的好朋友。 2012 年,李偉文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從買地、設計房屋開始, 10 幾個人一同打造夢想的養老別墅,「不是有句話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嗎?如果能直接和好朋友成為鄰居或室友,一起吃飯、一起生活,這不是很幸福的事嗎?」 愛好環保的他們甚至已經想好,如果有人先走了,就用時下最流行的樹葬,直接葬在院子裡,這樣大家還能時常看看、一起掃墓,多好! 抽言:李偉文相信,好的人際關係是豐富老年生活的泉源,也是幸福感的關鍵。「尤其是老朋友的維繫,雖然老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