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2的文章

說話的技巧

圖片
  「你們知道台灣這幾年那個類型的書最暢銷嗎 ? 」坐在電腦前的 A 寶問大家。     「依台灣人重實用的性格,肯定不會是文學類。」我回答。     A 寶感嘆 : 「居然連續好多年,都是談說話技巧的書名列前茅。」     窩在書架旁看書的 B 寶加入談話 : 「記得爸爸說過,一個社會流行什麼,一定代表著共同的渴望或恐懼,也就是集體潛意識吧 ? 」     我點點頭 : 「瑞典,還是哪個北歐國家,他們年度最暢銷的書是談在壁爐裡擺柴木的技巧,而且他們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居然是一個現場實況的影片,就是攝影機對著壁爐裡的柴火拍,熊熊的火光搭配著劈哩啪啦的木柴燃燒聲音。」     B 寶附合著 : 「這好像你以前也曾提過的一個節目喔,香港有個電視台在深夜時播出一個叫做「魚樂無窮」的現場影片,從頭到尾就是把攝影鏡頭對著一個魚缸,鏡頭不動。唯一的變化就是魚缸裡飄動的水草和那些游來游去的魚。」     A 寶回話題 : 「北歐冬天太冷,香港競爭太劇烈生活步調太快太複雜,這我們都可以理解,那麼台灣為什麼說話技巧這麼夯 ? 」     我開玩笑著 : 「或許因為台灣有太多白目不會講話的年輕人,或許電視名嘴太多,把一不小心講錯話的官員盯得滿頭包,所以每個人都深切感受到說話的重要性 ? 」     「爸爸,你有主持廣播節目,又成立過社團,認識很多的人,教教我們該如何講話,如何與人溝通吧 ! 尤其妹妹從小就不喜歡跟別人聊天,這在職場上是很吃虧的事耶 ! 」     AB 寶放下手邊的事情,抬頭看著我,想來真的希望我能傳授點技巧,我想了想,說 : 「其實與人面對面聊天,最重要的反而不是講話的內容,而是談話的態度以及整體的氛圍,我們一轉身,很快就會忘掉自己剛剛說了什麼,但是他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卻會被大腦烙印下來,所以我們談話的表情,語氣,臉上是不是有笑容,以及內心是不是真的高興與對方談話,這些非語言的訊息,非常重要,對了,眼神最好還要和對方很自然的接觸,通常一個人發表完自己的意見之後,會看向對方的眼睛,以確定自己說的話是否確實傳達出去,這時候我們要記得回應他的視線,眼神大概接觸接觸二至三秒左右吧。」     A 寶覆述 : 「別人會忘掉你說的內容,但是會記得你給他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 」     我點點頭 : 「其實最會說話的人

神話的起源隱喻

圖片
      西方的文學、藝術,乃至於生活習慣和典故,幾乎都與希臘及羅馬神話有關,想欣賞西方的藝術,必須對這些錯綜複雜的眾神關係有些概念。神話中描述人物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西方文化中各種象徵與性格的原型。   其實神話說的並不只是神仙的故事,而是人類自己的故事,神話的主題其實就是人類自己的處境,以及人類對自然世界以及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每個時代每個社會每個民族都會有神話,這些神話也對那個特定的時代社會與民族產生特別的意義,有人形容神話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神話的起源通常來自於古代民眾對於自然現象不了解,在恐懼或好奇之下,將這些人力無法掌控的力量給予擬人化,認為宇宙萬物都有各自掌管的神,這些神與神、神與人彼此互動的想像,經過口耳相傳,就形成了神話故事。而且神話也包含了人類對現實世界的投射,因此眾神之間也會嫉妒、報復,彼此爭戰。  希臘神話裏有許多由神仙跟人類所生的半人半神,也是神諭(來自諸神的預言)中的英雄,在傳說中的英雄往往都是某種事物的創建者,比如新時代的開創,新宗教的創立,新城市的創建,新生活方式的起始 …. 等等,為了發現新的事物,他們必須離開舊有的環境,出發去尋找能改變未來的觀念,然後帶回來影響原來的群眾,所以英雄的歷程有三部曲:出發,歷險,然後返回。   這個歷程其實也是每個人成長的歷程吧,不過,英雄跟我們現代媒體上所謂的名人有很大的差別,各人只為自己而活,但是英雄卻是為了解救社會而獻身。      我們出生後在父母親保護與引導之下學習基本技能,長大之後勢必離家獨自面對世界,經歷種種挑戰,最後學成之後再貢獻社會。尼采也說過:「人類精神有三變,由駱駝,而猛獅,而嬰兒。」中國自古以來常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來說明學習與體驗的過程。這種生命不同階段的描述,有很多很好的比喻,比如說資深出版人郝明義先生在「工作 DNA 」裏就以三種動物比擬進入社會工作職場的三種階段,社會新鮮人是鳥,面對廣闊的天地,好處是機會無窮,無限空間任遨翔,但要注意選擇與如何存活下來;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晉升為組織裏的中堅幹部後,就成為駱駝,被託付重任在茫茫的沙漠行走,上司像頭頂烈日,屬下像腳下火燙的沙子,兩相煎熬,卻只能忍辱負重,默默行走。等到有幸成為高階主管或領導人,那就成為鯨魚,萬里長空,似乎可以恣意快活,但是你必須永遠前進,沒有停歇,沒有上岸休

當幸運來敲門

圖片
  在真實人生中,我們往往會盼望自己有好運氣,能輕輕鬆鬆過日子。可是生命歷程裏,不乏這種例子,人們以為是困苦倒霉的遭遇,其實是上天給予的禮物與祝福,而大家認為的「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千載難逢的好工作,卻是人生悲慘境遇的源頭。   幸或不幸,真的很難說,有人就可以把拿到手中又酸又澀的 檸檬,榨成滋味豐富又營養的檸檬汁,這遠比單調的糖水或無法入口的檸檬來得美味。   這些年,除了心想事成的古老《秘密》,是歷久不衰的暢銷書之外,也有許多文章不斷在網路上傳閱,鼓勵大家要正向思考,認為精神的無形力量會吸引相類似的事物到你身邊。   的確,懂得感恩,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周遭的一切,對於我們身處這個壓力巨大且容易沮喪的世界裏,是很重要的心靈防護罩,但是,除此之外,還有那些是我們可以做的?   有一位心理學家很好奇周遭不斷有人說「某某人總是很幸運」、「某某人一輩子倒霉」,想瞭解是否真有總是摸彩中獎、走路撿到錢的幸運兒,或是連過馬路一定都遇到紅燈的倒霉鬼?於是他設計了一個實驗,公開徵選了數十位認為自己從小至今福星高照的人,同樣的,也找了數十位認為一輩子就是運氣非常爛的人。   這位心理學家讓所有人翻閱同樣一大疊近百張的報紙,要他們計數出這疊報紙裏共有多少張照片。心理學家在其中偷偷安插了一張有全版報紙一半大的啟事,用很大的字體寫著:「如果你看到這則訊息,請跟研究人員講,可以額外獲得 500 元獎金。」   實驗結果,認為自己很倒楣的人,絕大部份沒有看到這個訊息,而認為自己非常幸運的人,大多數都看到這個公告而多領了 500 元。為什麼會如此?所有人的機會都一樣,可是幸運的人真的就繼續幸運,而倒楣的人,仍舊錯失機會。 我想,所謂運氣好的人,大概總是輕鬆自在,任務雖然只是要數出現的照片,但是他們邊翻也會邊瞧瞧,而那些倒楣的人,或許總是嚴肅認真,要他數相片,他就只朝單一目標乖乖數相片,連半版斗大的字都視而不見。   幸運的人大概也比較是活在當下的人,能夠感受周遭的環境,享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去發現我們所遭遇的每件人事物所帶來的意義,換句話說,活在當下的人能夠掌握生命的機緣。   至於焦慮、不快樂、運氣又差的人,或許精力都放在為了往事而後悔,或煩惱未發生的事情,反而忽略了身邊所潛藏的機會。     幸與不幸似乎跟遭遇沒有太大關係,而是性格與態度左右了運氣

讓生活增添點浪漫

圖片
    這幾十年來不斷被引用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的巴克洛夫制約反應,我們往往只注意到較高等的動物會被環境刺激所影響,卻沒看到相關的另一個實驗設計,當鈴聲與食物出現的關係變得不確定時,狗會產生精神錯亂。   沒錯,面對似乎有規則,卻又常有例外的狀況,也就是一個無法掌控的不確定狀況時,連狗都會發瘋,何況是人呢?   這是當下每個現代人共同面對的困境,不管從生理或精神的健康而言,我們必須找到可以舒解「不確定時代」所帶來的壓力。   或許這也是「小確幸」形成主流的原因吧?每個人從日常生活中追求一些「小小的,但是很確定的幸福感」,泡一杯好咖啡,做一趟小小的旅行,都是給予自己的小確幸。   不過對於久在紅塵打滾的中老年人來說,不見得能接受「小確幸」這麼「不長進」的追求,除非我們能夠超脫對數字、績效的魔咒,不再追求偉大的目標,同時儘量在生活中營造一些浪漫的心情與行為。   其實對歷經滄桑的中年人而言,評論某個人很浪漫時,與十五、六歲的少男少女用羨慕崇拜的口氣說某某人好浪漫喔,是截然不同的。的確,對我們來說,浪漫就是不切實際,可是在這麼一個一切都講求效率,既功利又現實的世界來說,浪漫或許是讓我們不致於瘋掉的葯方。   不過,到底什麼是浪漫?   情人節裡在布置豪華的餐廳吃燭光晚宴?   在花下月前海誓山盟?   或者,像電視劇裡常常有的,冒雨在屋外站一夜,或獨坐海邊,一支接著一支地抽煙?   我想,浪漫是一種本質,而不是一種行為的表相。   在我看來,為女朋友獻上一把鮮紅欲滴的玫瑰花,比不上「莫道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那樣以生命來實踐出個人的理想!   浪漫是一種生命的情操,是心靈更崇高的呼聲,是追求完美之夢的嚮往,是生活中不斷地實踐與堅持。   浪漫也是生命能量的大量釋放!但是我舉目四顧,社會上多的是「三十歲死,六十歲埋」的人,他們渾渾噩噩,一天過一天,黯淡無光的日復一日的呼吸著(只是活著)。   同時,浪漫就是給自己留一點時間,給現在的生活留點空間,也給未來留點餘裕。   是的,給自己多留點時間與空間。     也許不必是多偉大的理想追尋,只是出差時早一點到或晚一點走,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心情就是浪漫;也或許我們對於一定必須做的事,嘗試用不一樣的方法與心情去做,也是種浪漫;當然,達賴喇嘛所建議的:「每年到一個從

關於時間的一些隨想

圖片
  時代的變遷令人困惑,有位廣告人曾感慨:「這是一個還沒流行就已過時的年代。」的確,一個全新的產品若在研發或生產線上耽擱了幾個月,甚至會慘遭還沒上市就被掏汰的命運。   多長的時間算長?多短的時間算短?   前幾天在高鐵站遇見一個老同學,駐足聊了一下,談到某位共同認識的老朋友,我說:「不久前才遇到他。」可是後來想想,這個「不久前」,其實已經是兩、三年前了。   想起二十多年前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才成立沒多久,有一次暑假過後辦活動,我們一群台北的志工幹部就睡在分會館舍的木板教室。晚上大伙出門去找宵夜吃時,有位可愛的小女生蹦蹦跳跳地帶路,不管看到什麼都很興奮,一副久別重逢的樣子。我忍不住問她到底離開花蓮多久了?原來她暑假前才大學畢業離開花蓮,想不到她的二個月不見是好久不見,可是對於我而言,兩三年前是不久,的確,對時間的感受是因人而異的。   到底多快算快?多慢算慢?   有一句流傳在開刀房的名言:「你只有三分鐘時間,所以要慢慢來!」靜下心才能改變對時間的感受,甚至真的會改變時間的流速。就像在棒球場上,一顆時速一百多公里的球,對我們平常人來說,根本看不到,但是在經過訓練又專注的選手眼中,那顆球是又巨大又緩慢的飄在半空中。   心理學上常常到的顛峰經驗或高潮經驗,在那神奇的時刻中,通常會伴隨著時間感的消失,也許在真實世界已過了二、三小時,可是你卻覺得是一瞬間的事,當然更有可能你覺得你在那物我兩忘的狀態中過了像是一輩子的漫長時間,可是在別人眼中也許你只是恍神了沒幾秒鐘。   這種顛峰經驗在我們這個忙碌時代,愈來愈難遇到了。因為永無止盡的訊息與不斷迎面而來的事物,將我們的心靈切割得破破碎碎,我們很難專心花時間在同一件事情上。   可是就如同小王子書裏提到的:「你為你的玫瑰所花費的時間使你的玫瑰花變得那麼重要。」當我們太快完成一件事,那件事情在我們心中也就沒那麼重要了,在這個連感情都追求速成的時代,許多珍貴與美好的感受也就流失不復存在了。   許多人面對這太過紛亂的生活節奏時,想到的解決方案是時間管理。可是時間其實是無法管理的,因為時間不是我們的,時間也不能「節省」,因為我們無法存下沒用完的時間,我們只能活在每個當下,在每個瞬間迎向每個機緣,或透過分享促成每個因緣的發生。   記得年輕時候看德國兒童文學家邁可安迪所寫的「默默」(有人翻成夢夢

當素直遇見荒野

圖片
 前 天參加「兄弟」簡靜惠老師的影片首映會,會稱她兄弟是因為二十多年前初識時,在那還沒有網路時代,與簡老師的書信往來,她以兄弟自稱,我也因素來佩服她有如豪傑般的今之俠者,便也稱她為兄弟。簡老師對隱性台灣的力量與素質貢獻很大,我會另以專文來介紹,現先附上日前在廣播採訪老師的錄音連結。 http://www.uni967.com/newweb/AOD2_no.php?ID=19633 當素直遇見荒野──秋夜書簡系列之9…寫於2005.11.10   在秋高氣爽、浪漫醉人的秋天裏,素直遇見了荒野。   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在董事長洪簡靜惠兄弟領軍下,素直讀書會籽子講師的伙伴們拜訪文蘊居,他們給這個活動冠上一個名稱──當素直遇見荒野。   我喜歡遇見。正如辛波絲卡的詩所寫的:   「他們彼此相信是瞬間迸發的熱情讓他們相遇, 這樣的確定是美麗,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   我常常珍惜著生命中每一次的相遇,我也祈願與每位朋友的相遇,都能成為彼此生命中可以不斷流轉的美麗因緣。   對於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我一直懷抱著感激與敬佩之情。感激是因為我的年少啓蒙,(大概也包括其他六七○年代所謂的文藝青年)得之於洪健全文教基金會很多,那時候的「洪建全視聽圖書館」以及「書評書目雜誌」,開啓了許多人對生命各種可能的想像,尤其在那苦悶且封閉的六○年代。而且,很多人大概也不記得了,校園民歌在最初萌芽時刻,基金會也提供了非常關鍵性的協助,楊絃胡德夫等人出的「我們的歌」頭三張唱片,就是由洪建全基金會所出版的,我不知道若不是集結成唱片加以流傳,那麼1975年6月6日的演唱會長,是不是就只是一場演唱會,而無法滙聚力量形成磅薄的運動?   令我敬佩的是,洪健全文教基金會數十年來所做的耕耘,是沒有炫耀的燈光,也沒有關注的掌聲。   最近這二十年來,洪建全文教基金會一直在推廣讀書會,不僅在促成各地讀書會的組成,網絡建構,同時不斷培訓讀書會帶領人與籽子講師。   基金會曾經規劃「讀書會帶領新模式」的系列課程,培訓資深讀書會帶領人,這個課程裏挑選出五本書當作研習教材,其中包括了「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一個牙醫師的荒野大夢」,經由這個研習的討論,這些籽子講師們,想到我家看看,與荒野進一步相遇。   簡靜惠兄弟對素直友會的期望是,透過讀書會的推廣變成一個更具體可行的全民學習活動,對社會整體素養產生向善的提昇影響力!她也認

我最快樂的時候

圖片
  昨天在某個評審會議中遇到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 , 二十多年前曾與她一起擔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好幾年,她是非常熱情又有活力的學者, 之後偶而會在某些會議或評審席上碰到,她擔任成功大學校長近八年,明年元月卸任。她很開心能多出一些時間看自己想看的書,的確,閱讀是全然自己為自己做的事,是最奢侈的享受。  快樂很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有些令我們覺得快樂的情境的確可以追求或複製的,當然,每個人覺得快樂的狀態應該是不太一樣,對於我來說,只要想到有本好看的書等著我,然後隔天沒有什麼稿子要交,也不需要波奔遠地去開會或演講,那麼,這天晚上床上的閱讀時間就是我的快樂時光。   不過,這種快樂,是很確定的,也較容易獲得的,因此,程度也比較一般。記得從小至今,可以持續較久,快樂程度也較大的狀況,是採購書籍前後那一段時光。   小時候,如同當時的一般家庭,生活是很拮据的,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家都是到巷口雜貨店買破蛋,當年雜貨店的蛋都是放在米糠中販售(就像買油必須自備瓶子去打油), 有些蛋在運送過程中破掉了,就挑在一旁,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販售。   但是即便在如此節儉的家用開銷中,每二、三個星期爸爸總會給我們一些錢,讓我們到位於牯嶺街的舊書攤買書。雖然當時舊書攤的書價已經很便宜,但是通常我們都是在三本五元或三本十元的攤子上挑選,每次回家總是雙手提滿袋子,回家看到數十本沒有看過的書,就覺得好富足好富足,這種快樂可以支持好多天,等到那批書全都看完為止。   很可惜的,長大後,購書費用雖然不再是問題,也常上書店買書,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胃口變大了,還是少了因匱乏而產生的期待,總覺得每次買書回家,興奮的感覺沒有小時候那麼強烈。   這個遺憾持續了好多年,本來以為那種坐擁書籍,被知識包圍的喜悅已不復再有了,直到這幾年有機會擔任圖書獎項的評審時,小時候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目前國內有許多圖書獎項的評比,歷史悠久且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新聞局主辦的國家圖書金鼎獎,以及市立圖書館與國語日報合辦的「好書大家讀」,以及最近這幾年國家文官學院推動的「公務員專書閱讀推廣活動」這三種,我都擔任過評審。   其實蠻好玩的,台灣一般民眾不太買書的,但是卻擁有我相信是世界屬一屬二高比例的讀書會,這數千上萬個讀書會也都會參考各種得獎書目來購書。   每次當圖書獎項評審的快樂,就是在短

賴榮孝的淡水河及諸羅樹蛙復育大夢

圖片
  阿孝原本是五股國中的數學老師,二十八年前他到我診所,那時候荒野剛成立,辨公室還在我診所裡,我遊說他參加第一期自然解說員訓練,他真的去報名,也認真地上課,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王牌數學老師,但是卻多了一位生態保護的超級守護者。 因為阿孝是一個人從南部到台北來求學與教書,沒有結婚也沒有家累,解說員訓練後,幾乎就以荒野為家,下班後就到荒野當志工,二十多年如一日。 十年前他當選理事長後,就申請教職退休,名符其實的成為荒野的全職志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荒野,不是在荒野保護協會,就是在荒野大自然。 七年前卸任理事長後,不到一個月就搬回嘉義老家種田,有點解甲歸田的意味,也遵循著荒野的優良傳統,幹部卸任後,雖然依舊是荒野的永久志工,但是都能謹守分際,不再插手荒野的行政會務,除非現任幹部徵詢才會給意見,換句話說,就是全然信任接任的幹部。 那麼,擁有豐富經驗的卸任幹部要做什麼 ? 通常是另闢戰場或回到守護的第一線,再為荒野搭建一個全新的舞台。 阿孝回嘉義老家種田,除了當一個全職的農夫,也獨自實踐保育諸羅樹蛙的計畫,希望將他嘉義老家親戚的田,都能改成有機種植,復育以嘉義為名的諸羅樹蛙。 這幾年很多伙伴都等著阿孝的田種出來的米,以及諸羅樹蛙棲地裡的竹筍與芭樂。他真的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農夫。 2022 年下半年,疫情接近尾聲,實體活動逐漸恢復,大家也比較放心進行 「人與人的連結」,開始拜訪朋友。七月在東海大學的荒野環境行動論壇結束,我們一行人從台中南下嘉義,夜宿阿孝新落成的農舍。晚上到竹林果園尋找諸羅樹蛙後,洗完澡大伙坐在客廳喝冰啤酒聊天。 因為連日高溫,蘊慧心疼阿孝在這烈日下的農事會不會曬傷,因為前兩年來訪時看到他的腰已經有點狀況。 阿孝說,現在他都是傍晚才到田裡,這樣才會愈做愈涼爽,如果清早下田,一下子氣溫就很高了,愈做愈熱。大伙一邊聊著田間事,也聊著荒野老伙伴,蘊慧發現現代的農夫不見得天天一定會下田,就消遣阿孝 : 「我以為農夫是一年 365 天都在工作不休息,才那麼受人尊敬啊 ! 」 第二天日上三竿我們這群客人才起床,看到桌上已擺好早餐,接著阿孝從屋外進來,蘊慧問阿孝去哪裡,阿孝說 : 「沒辦法呀 ! 為了當個受人尊敬的農夫,我只好一早去巡田啦 ! 」 阿孝的生涯從數學名師,轉跑道成為環境教育推動者,最後再到最接近土地的守護者,感覺很

意外的旅程

圖片
  沒有料到自己居然會成為新聞中受困等待撤離的民眾之一。     這次的思源埡口懷舊之旅早在十個月前就敲定了,一群荒野早期的自然解說員想一起重回荒野成立的起源地重溫舊夢,或許顧及許多伙伴還是上班族,所以時間訂在周末假日。我與蘊慧決定不跟大家搭遊覽車,早一二天先到武陵農場附近的步道走走,然後等伙伴活動結束,再多留一、二天,到翠峰湖的寧靜步道走走。     週五,我們在武陵農場的天氣還很好,但是周六下午到思源埡口等待荒野伙伴的遊覽車時,雨勢相當大,其實,思源埡口原本就是台灣兩種氣候型態的分水嶺,所謂 「東山飄雨西山晴」正是每逢東北季風來襲時此地的寫照。     在大雨中,大家還是下車,到已被拆除的廢棄軍營原址。     1994 年 4 月 , 徐老師與我當年主辦的民生健士會裡的幾位伙伴在此地露營,一場營火邊談話,促成了荒野保護協會的成立,此處也成了荒野的起源地。     來到廢軍營現場,兩位當事人重新說著當年的故事。     其實我自從卸任荒野理事長後,就沒有再到思源埡口,也很少有機會再跟徐老師在野地裡行走 ( 偶爾碰面都是在人群雜沓的各種會議場合 ) ,感謝這次義氣相挺承擔主辦的富美與晨薇及小溪,能夠與荒野許多新舊伙伴重回思源埡口,在將來百年荒野的歷史傳奇中,也在荒野世代交替的此時此刻中,能夠與徐老師一起畫下很棒的節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有道是 「遇水則發」,也相信往後接棒的伙伴能再接再厲,承先啟後。     對隨遇而安無入而不自得的荒野伙伴來說,不管有雨沒雨都不會影響興致與活動的進行。     倒是周日中午活動結束準備北返時,傳來因土石崩落道路堵塞。我與蘊慧也因路況取消之後原訂的旅程,中餐沒吃就先行北返。     不料台七甲線剛過棲蘭山莊沒有幾十公尺,遇到道路封閉,傳來消息是下午五點才會搶通,而且因為雨還在下,土石持續崩落,是否能依原訂時間搶通,恐怕也很難說。     於是車頭轉向回到棲蘭山莊停歇,點了最後幾盤的義大利麵與咖啡,一邊等路通的消息。後來傳來荒野的遊覽車卡在南山村,原先我們經過的地方也陸續有落石必須清除。     在等待中,以暴漲的蘭陽溪為背景,拍了一張照片放在臉書上,因為辦慣活動的我們,平常都會看天候狀況,也會有備案,但是如今被卡在一個地方,進退不得,晚上住宿又沒有著落 ( 因為棲蘭山莊完全沒有房間了,

假如遇見年輕的自己?

圖片
  AB 寶最近分別回到高中時的母校,跟學妹們分享如何度過中學生活,回來之後, A 寶問我 : 「如果你能重新回到大學時代,你會如何安排時間 ? 」     B 寶補充 : 「還有你最後悔沒做到的事是那些 ? 」     「後悔 ? 其實你這樣問,沒有參考價值,對絕大數的人來說因為青春太美好了,好到不管我們當時怎麼過,都會遺憾,都會覺得可惜。」     「啥 ? 」 B 寶聽不懂。     「我的意思是,很認真讀書的,會後悔當年沒有多玩一點,糟蹋了青春的浪漫;玩得很精采的人,會後悔沒有認真多讀一些書;其他即便我們看起來會讀書又會玩的,內心也會有屬於他的遺憾吧 ! 總之,青春歲月太短暫了,令人懷念也令人捨不得 ! 」     A 寶追問 : 「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 」     「我知道妳們的心情,因為妳們回去跟高中學妹分享高中生活,因為對當時生活的回顧,所以有了早知道有人跟我這麼講就好了的體會,所以回過頭來想問爸爸,再確定一下大學生活該怎麼過吧 ? 我的答案還是跟以前常常跟妳們講的一樣,要均衡,不管是課業、社團或者社會參與,都要保持時間的均衡,哦,對了,最好持續運動及作息要規律,這是健康的基礎,有健康才有未來的一切。唉 ! 這些都是令人耳朵長繭的老生常談,我知道沒什麼新意 ! 」     B 寶換個方式問 : 「爸爸你就說一件大學時你沒有做,現在覺得遺憾的事嘛 ! 」     我想了一會兒,才說 : 「雖然我在學校很多年都是當班上或社團幹部,多少和師長必須有接觸,但是大多止於公事,並沒有從他們身上挖寶,不管是專業知識或人生經驗,現在想想,實在很可惜。其實在大學裡面,你去問教授問題,他們一定很樂於回答,不管是專任,兼任或只是客座教授,其中一定有非常傑出的大師,因為你是他的學生,甚至不一定要被他教到,你去找他們請教問題,他們一定會撥出時間見你們的。現在網路搜尋那麼發達,你們可以知道學校有那些你有興趣認識的老師,然後找到他們的著作,研讀之後再去找他們。」     停了一會兒,我嘆了口氣 : 「入寶山而空手回是很可惜的事,學校的偉大不是來自於建築物,而是一位一位老師的精神與典範堆疊起來的。如果能在大學裡找到一些能啟發自己的師長,才不虛拚死拚活讀書進入好大學啊 ! 」     AB 寶聽得很專心,若有所思, A 寶不知從哪裡學來,用一

與孩子聊食品安全

圖片
  星期假日的午餐時間全家人可以好好的聊天。   姊姊 A 寶仔細看著桌上的菜餚,問說:「我們家用的油沒有問題吧?」    B 寶也附和著:「許多老師上課時也都抱怨不知道該怎麼買到沒有問題的食品了,本來以為有品牌的大廠比較放心,但是現在這個信心也沒了!」   我也接著問在醫院擔任營養師的太太:「這個時代對於飲食營養與健康保養的盛行,你們這個行業愈來愈受到關注,也愈來愈重要了喔!近年來媒體不時有黑心食品的恐怖報導,弄得人心惶惶,到底台灣的東西真的這麼危險嗎?」   太太一邊夾著菜,一邊思索著:「以前的不說,單單今年喧騰一時的食品安全報導,就包括了胖達人麵包、山水米、義美小泡芙、統一布丁、王品集團原燒牛肉,還有大統長基、富味鄉、福懋、味全和頂新的食用油,以及牛奶裏的抗生素、荷爾蒙 … 等等 … 你們也知道,媒體通常喜歡用誇大、聳動的報導吸引民眾的關注,所以其實不必那麼緊張啦!」    A 寶挑媽媽的毛病:「你怎麼可以這麼說呢?老師說政府應該把關,保障消費者能夠買到安全無虞的食品。」   媽媽歎口氣:「話是這麼說沒有錯,我們總期待政府是全知全能,現在老百姓一有任何問題,就全部推給政府,罵政府,但是就像衛生福利部部長所說的,規定再怎麼嚴格,人心險惡是很難克服的。而且民眾平常希望政府便民有效率,不要干涉太多,但是卻又期待生活大大小小細節被照顧得滴水不漏,這不是矛盾嗎?」   看著 AB 寶不服氣的樣子,媽媽繼續說:「比如說這次混油的情況,正常的檢驗幾乎驗不出異常,這種低價油混充高價油的行為,算是詐欺,不是食品有毒沒毒的安全問題,這也是部長講的人心險惡,很難以科學檢驗來查核商人是不是黑心的原因。」    A 寶喔了一聲:「難怪我們老師提到,政府亡羊補牢的方法是鼓勵吹哨者,也就是提高檢舉獎金,鼓勵知情的員工或產業上下游相關的人員檢舉不肖廠商的原因喔!」    B 寶接著問:「媒體舉發牛奶有問題,可是政府檢驗卻沒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問題我會回答,所以搶在媽媽前面回答:「因為媒體委託的專家所檢驗的方法與政府所採用的食品檢驗的標準流程不一樣。」    A 寶問:「是政府的標準比較鬆,故意放水,保護業者嗎?」   媽媽比較專業的回答:「那倒不是,政府採用的當然是國際上通用,一致遵循與認可的標準檢查法,反而這次媒體採用的以代謝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