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8的文章

關於「瓦力」與「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

圖片
         近兩年陸續有幾篇文章被選入國小 . 國中與高職的教科書,以下這篇是國三教科書採用的 「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場」 ,編輯要我寫的背景說明供老師參考用的。 當今青少年的時代課題與他們的長輩很不一樣,相對於戰後嬰兒潮從戰爭物質匱乏中走過,經濟成長與改善生活為王道,但是到了現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經成為主流思潮,也是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概念。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身體力行,創造出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又是另一回事。我以為,能夠讓我們長期努力的動力來自於兩種途徑,第一種是內心被碰觸到,這種感動的力量是最持久的動機,另外一種是來自於知識上的真正理解,系統性且追根究柢式豁然開朗的理解。     以賈伯斯成立的皮克斯動畫公司拍的 「瓦力」當作題材,就是希望在好看影片的包裝下,探討垃圾與資源這個議題。     中學的孩子應該已經學過物理化學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定律「物質不滅」。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基本上由兩種基本元素所構成 : 來自太陽的能量以及地球本身的物質。換句話說,除了偶爾出現的隕石以外,地球是個封閉的系統,物質是不斷在循環的。     比如說,我們現在呼吸進去的氧原子,也許兩千多年前孔子也呼過同一個氧原子;組成皮膚的碳原子,也許來自楊貴妃頭髮裡的碳原子。在地球這個密閉系統裡,所有元素,都是反覆循環再利用的;但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大部分卻回不到這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長久下來,當然會有問題。至於短期對個人而言,這些廣泛散布於整個環境中的人工化合物也會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是的,孩子應該可以理解到人類近百年來科技文明的發展,創造出無數種地球原本不存在的東西,這些東西也很難分解重回地球的物質循環。換句話說,人類之手阻斷了地球自然的物質循環,長久以往,若乘上龐大的數量 ( 全世界無以計數的工廠一天三班制不斷地快速生產中 ) ,勢必會對地球的生態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     當然,活在這個追求便利為核心價值的經濟體系裡裡,我們已經不可能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品,但是製造與拋棄的處理過程要更謹慎,站在資源永續的立場來研發新的科技,這也是文章後面提出「從搖籃到搖籃」必須這種設計概念的原因。     這篇文章的主旨似乎是環保,好像應該放在「生活科技」這個科目來上,但是國文課是現今中學所有科目中,比較能夠透過課文的多元選

洋垃圾襲台的罪魁禍首!

圖片
抓到了 ! 原來洋垃圾之所以會侵襲台灣,是蔣顯斌害的 !     其實,原來我是非常欽佩蔣顯斌的 !     二十年前,網路剛開放商業使用沒多久,他創辦了 「新浪網」,是當年備受矚目的新媒體,十年前他將新浪網的股份讓出所獲得的資金,立下一個大宏願,將以每年投資拍攝十部紀錄片,十年以一百部紀錄片還為這個世代的華人留下時代的備忘錄,我總是覺得紀錄片是真實的時代切片,從紀錄片關切的議題中,也可以窺見當下所面對的挑戰,而當我們真誠地進入紀錄片裡小人物的故事裡,理解事件與社會或環境的關係時,我們的眼光和看待事情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因此我相信會去看紀錄片的人,會是比較關心社會、關心弱勢,以及願意將關懷化為行動的人,而,願意拍紀錄片的導演以及願意出資贊助拍攝的企業家,也是我願意尊敬的人。     蔣顯斌在十年前創辦的視納華仁文化公司 (Cnex) ,許下十年拍一百部紀錄片的宏願,並以「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為願景,今年正是第十年,也真的交出一百部紀錄片的成績,但是為什麼他會成為洋垃圾侵襲台灣的罪魁禍首呢 ?     原來是他發行的「塑料王國」惹的禍 !     王久良導演在 2012 年拍攝的「垃圾圍城」紀錄北京城的第八環,也就是七道環城公路外的第八環垃圾將整個城市圍繞,這些垃圾是中國大陸本土產生的,而紀錄片也讓官方清除了垃圾,但是王導演再接再厲,拍攝了他的家鄉,堆積在山東的進口洋垃圾,剪接成的 26 分鐘短版影片在中國大陸瘋狂傳閱後,引起廣大迴響,結果影片被官方下架禁止播出,但是中國政府卻真的願意改善洋垃圾進口的問題,在去年底以維護生態環境以及民眾健康為理由,禁止洋垃圾的進口,結果這些中國不要的垃圾,居然今年起轉而入侵台灣,八月底蘋果日報連續幾天以全版的篇幅揭露這一消息後,迅速引起台灣民眾的關心 !( 我對於垃圾與循環經濟的看法,會另外以專文作討論 )     既然「塑料王國」是蔣顯斌出資拍攝,如今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剛好可以利用公開上映的機會一起來思考這些塑膠垃圾的問題,因此昨天邀集了蔣顯斌及 Cnex 的重要幹部以及荒野保護協會的幹部一起討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事 ?     這部「塑料王國」 9 月 28 日起即將在全台灣大戲院上映,在上映前,也就是 9 月 19 日晚上我會包下一個場次,邀請一些關心塑膠垃圾問題的朋友們一

當志工預防失智

  昨天到台中的自然科學博物館跟他們的志工們演講,才知道現役排班服勤的志工就有一千多人,我想這在公立機構裡應該算是非常多的。      我看這麼一大群志工的年齡,八成以上全部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退休人士,甚至有些還超過八十幾歲呢 !      演講的最後,我提到能當志工是很有福氣的,不管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精神活力,以及心靈的滿足都有很大的好處,然後隨口提到,很可惜許多企業的高階主管或老闆們,往往只捐錢,卻不太願意勞動身體奉獻時間當志工。結果這一段話引起許多的迴響,大家都認同我的話,演講後也有許多位朋友圍著我問,該如何讓他退休後整天只待在家不願參加活動的老爺子能夠當志工 ?      這個簡單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甚至也沒有標準答案,的確要讓從來沒有當過志工的老太爺願意放下身段,參加新團體服務別人,原本困難度就很高的。      不過,無論如何,還是應該要想辦法「誘導」他們當志工,因為好處非常多。      一個人在幫助別人,從事公益行動時,身體的壓力反應會關起來,那些比如憤怒,憎恨和嫉妒的負面情緒會降低,連帶影響內分泌系統,會增強我們的抵抗力,有研究發現,這些因為無私奉獻所呈現的愛,對我們身體整體健康的保護能力,比每天固定吃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還高出幾倍呢 ?      付出會讓人快樂,這是因為體內多巴胺的濃度會大幅增加,而大腦的腦內啡也會給人美好的感受,釋放緊張的情緒,接著帶來比較持久的平靜,這種正向樂觀的情緒也在許多研究中證明,免疫力的確比心情差的時候強得多。      而且當志工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志願服務通常會接觸到不同的人群,這種人際互動對大腦的刺激與活化有強烈效果,同時志工可以擴展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這種新鮮不一樣的經驗,也是大腦神經成長與健全的神奇肥料。      對一個離開職場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最大的失落是來自於不再被人需要,那種覺得自己已經沒用,即將報廢的感受對健康的精神與心靈是很大的傷害。當志工在幫助別人當中,可以獲得被需要的存在感,心靈不再自我孤立、自我厭棄,因此有研究發現,付出是療癒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的確,對一個退休的人來說,能夠持續為社會、為人群而付出,對自己身心靈的健康具有強大的功效,而且當我們能夠透過當志工的機會,做到無目的或不求回報的付出,自己的生命與世界也將改變。

在殯儀館裡演講

圖片
在農曆七月,即將關鬼門前,應邀到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演講,會在七月,因為這個月是殯葬業或者殯儀館的「淡季」吧 !      這些年演講的邀約不少,除了民間團體與企業外,公部門也不少,累計二十年來,可以說幾乎什麼類型的公家機關都去過了,不過殯儀館倒是頭一遭。      想不到新建的大樓裡,還有相當不錯的演講廳,演講前很好奇,到底是誰會到殯儀館裡聽演講 ?     主 辦的北市政府殯葬處的課長說,這一場報名滿座,來聽的人大概有一般民眾 (?!) 殯葬業者 ( 算他們的在職進修吧 ?) ,還有一些出家人。      這次的演講是希望我講環保自然葬,這也是我在新書裡「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的序中有提到的,將來我會用自然葬的方式回歸自然荒野。      不過 AB 寶對於這樣,隨便給我題目,我就可以掰個兩小時的功力,表示佩服。其實這也是這二十年來我給自己的挑戰—任何人或任何單位給我任何題目,只要你敢邀請,我就敢講。這也是藉此給自己一些壓力,擴展自己的關懷領域與強迫自己用功讀書吧 !      何況,環保自然葬的確也是我們面對退休規劃很重要的一環。我們必須體認到,這一代的熟齡人口即將面對幾個全新的社會變遷,第一是不該期待終老的最後幾年,孩子會在身邊照顧我們,第二是老家這個概念或事實,就在我們這一代終結,第三就是埋葬方式的改變,從遺體土葬到火化入塔再到火化回歸大地。      其實這一代熟齡人口 ( 五十歲以上至八十歲 ) 在人類歷史上有四大特點,第一是人數的龐大 ( 高齡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之高是人類數千數萬年以來不曾有過的 ) ,第二是壽命長,第三是身體相對健康 ( 絕大多數六七十歲的人還活蹦亂跳,活力體能不輸年輕人 ) ,第四是擁有相對多的資產支配權力,因為這群人是在台灣經濟快速成長中進入社會工作。      因此,如何讓這群受過完整教育的人,利用他們的活力與資源,協助整個社會面對人口結構改變所需進行的大工程,這是我這些年相當關心的。      換句話說,如何讓我們愈來愈少的孩子與年輕人有競爭力,以及讓已屆退休的熟齡人士將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是我未來會持續關心與努力的領域。

爬出兔子洞―「別告訴愛麗絲」推薦序

    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只是一個童話故事,因為它的家喻戶曉,愛麗絲跌進兔子洞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一種隱喻,對於青少年來說,更是一個必經的成長過程。     青少年是一個很特別的時期,是從父母百分之百照顧監護之下,跨到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過渡時期,他們非常渴望脫離家庭,卻又害怕;在身體的快速成長中,有許多情緒是他們無法掌握也不了解的,其中最大的困境來源是同儕的互動,若是被排擠,感覺就會像是掉進兔子洞無法掙脫而絕望。     排擠,孤立,對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創傷恐怕是大人無法想像的,一方面是沒有證據,孩子有口難言,那種無從訴說的委屈,是非常大的折磨,另一方面來自於人類本能的恐懼。人類的情緒反應與本能,很多還是根源於數十萬年在演化過程中形塑成的,人類祖先在大草原狩獵時代裏,若被團體排斥,與別人不一樣,就無法存活,因此被孤立被拋棄代表的就是死亡,雖然到了文明的現代社會,被團體排斥並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古老的本能卻還一直影響著我們。   孩子在家即便倍受父母寵愛,但是他們內心知道父母與他是不同群體的人,孩子同年齡的班上同學才是屬於他的群體,因此當他被這群體排擠時,來自本能的恐懼與形成的傷害,是位在群體外的大人無能為力的。 若是大人總是等霸凌發生了才去處理的話,許多傷害已經造成,而且心理創傷有時候是一輩子也難以平撫的,所以最好能夠防患於未然,讓每個孩子都能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許多研究也都指出,校園霸凌事件的加害者,大部分也都是受過傷害的人,有著自己難以處理的困境,不管來自於家庭或他們內心不安焦躁,無法疏理的情緒,最後才化為霸凌別人來宣洩長期累積的壓力。     因此,不管在教室或家裡,除了教導孩子知識技能之外,幫助他們學習情緒管理以及與人相處的技巧,是少子化以及網路世代裏新的重要課題。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氣、憤怒,難過 ... 這些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對錯,但是情緒的表達與行為,有恰當與否的分別,大人也必須協助他們練習了解與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技巧正如其他技能與知識,沒有經驗與練習是無法學會的。     同時,陷於情緒困境的孩子,常常會以為這種狀況將一直持續下去,因此會痛苦絕望到人生無以為繼而有自我傷害的舉動,所以如何讓孩子能體會到不管多大的挫折都是一時的,再悲慘的事件都會過去,這是成長中最重要的課題。     只可惜這些體會無法從教條言語

美力台灣來自這些傻瓜們

圖片
       二年前昇龍科技的楊總經理請我吃飯,說要介紹一位令人敬佩的朋友給我認識,當時楊總經理剛出了一套這位朋友拍攝的紀錄片「美力台灣」,這是我認識曲全立導演的開始。      當時,曲導演正在後製「美力台灣」 3D 版,邀請我到他的工作室觀賞,不過當時我正在趕一本書的稿子,同時演講邀約的行程也排得很滿,抽不出時間過去。隔年,知道曲導演即將出版他創作的生命歷程與執行「美力台灣」這個計劃的緣由,我很開心能夠為這本「這世界需要傻瓜」寫序,也期待這部 3D 電影的公開上映,總算在 2017 年聖誕節前夕  於全國各大戲院上映。          影片好看,不過更好看的是他的經歷,建議大家能去找這本圓神出版社發行的「這世界需要傻瓜」來看。           曲導演這幾年發的心願與做的事情,聽到的人都會大驚 : 「你的頭殼是不是壞掉了 ?! 」這時他就會笑嘻嘻的說 : 「我的頭殼本來就壞掉了。」然後讓人瞧瞧他後腦勺動過大腦手術後留下的疤痕。            他除了腦部的大刀,長期以來還帶著單耳失聰,單眼失去正常視力,臉部有輕微中風,吞嚥困難等等症狀,他也常消遣自己是半聾半盲的人。可是他完全無視於這些障礙,以龐大的生命熱情與韌性,為我們呈現了最美麗的台灣。          曲導演在台灣的卡拉 OK 與 KTV 最鼎盛時期,拍了近萬隻的 MTV 伴唱帶,有人說,當時去 KTV 點的歌,畫面都是曲導演拍出來的,他因此存了第一桶金,買下了當工作室的房子。求知慾強盛的他,拍了 MTV 就想拍廣告,拍了廣告就想拍電視劇,拍了電視劇就想拍電影,就這樣一步一步將自己往前推,學習新的技術與手法。           在 2007 年底為了研究 360 度環繞電影到國外考察時,無意間認識了 3D 的攝影,被這項技術迷上,居然單槍匹馬獨自挑戰這種精密而複雜的攝影技術。記得那次與他吃飯的席間,他很生動地描述如何土法煉鋼,自己找資料、實驗,自己研發器材,拜託台灣超厲害的黑手技師幫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地想辦法克服,居然以個人之力研發出在國外必須以數十倍人力及數百倍金錢才得以操控的儀器與技術人員,以他自己研發的器材拍出的 3D 影片,最後竟然與李安導演同台並列國際 3D 電影技術的大獎。           不過令曲導演沮喪的是,國內媒體

營造家庭的魔幻時刻

圖片
 親子關係就像是銀行的存摺一樣,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貯存一些資產,好留待孩子進入青春狂飆期或長大離家的疏離感之際使用,但是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親常常待在家裏陪孩子就可以擁有,通常必須刻意營造才有機會。   或許偶爾有某個機緣,某個場景會留存在孩子的腦海中,一輩子陪伴著他們,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甚至感覺世界就要崩毀時,這些浮現的記憶會適時的撫慰他們,成為支撐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這些親子相處的美好回憶,我們可以稱為「魔幻時刻」。   有人會覺得這些神奇的魔幻時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或許是如此沒錯,但是我總覺得父母親至少可以營造些情境與空間,在這些刻意安排的活動中,魔幻時刻比較容易出現。   據我觀察,親子輕鬆自在,沒有任何目的性的悠遊在大自然裏,不是為了學習什麼知識,也不是要應付學校什麼作業,而只是單純的享受微風吹過的感覺,蟲鳴鳥叫的天籟,然後親子之間深層的知心談心或許就會出現。另外,若能全家人一起溯溪、攀岩,全家人一起面對困境與挑戰,那種同心協力的感受,魔幻時刻也很容易在此時浮現。   至於假日到人聲吵嘈的大賣場,或者擁擠的餐廳或炫目的遊戲場,我相信在那種聲光物質的刺激之下,親子之間要好好講上幾句話都很困難了,魔幻時刻更是椽木求魚了!   不過,一定會有家長說,我的孩子已經快進入青春期了,要找他們一起到大自然走走,根本是一件困難度極高的事,更何況許多大人自己也沒有這個習慣,那麼,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很方便很自然,而且成本很低的方法,也很可能產生魔幻時刻,就是營造一個家庭電影院的空間。只要挑到適當的電影,全家一起觀賞,看完在滿溢感動之下,父母真誠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若是孩子也願意講出他們的感動,這些深刻的心靈互動,就有可能會是彼此的魔幻時刻。   但是有一個重點要注意,那就是必須把燈關掉,電話拿起來,同時必須用單槍投影機打在牆壁或投影幕上,並且全家人一專注地觀賞。   同樣一部電影,一個人從電視機或電腦看,與全家人一起看大銀幕有很大的不同。通常我們從電視機看,只會看得懂劇情,但是全神貫注地看大銀幕時,我們的情感就很容易投射進入劇中的人物,跟著主角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選擇,整個情緒會跟著劇中人物而起伏,簡單講,我們比較會被感動。   有了這種感動的情緒,我們心會比較柔軟,也會比較把自己內心深層的感受

省時又有效的教養心法

圖片
我是個貪心的人,生了孩子之後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夢想與興趣,可是又希望能好好地陪伴孩子,維持親子親密的關係之外,也希望能達成理想中的教育目標。     因此我在忙碌的行程裏,利用許多零碎地空檔努力閱讀相關的書籍,用心地思索希望能找到省時又有效的教養方式,這些年隨著孩子成長我陸續出版的一些書籍也是分享了在實際生活中我如何善加利用情境的力量來「設計」孩子。     因為環境是我們可以事先安排與設計的,在那準備好的情境中,就可以放任孩子自由自在地在其中成長。總覺得教養孩子是一種藝術,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與氣質都不一樣,別人有效果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時,搞不好完全沒用,而且輕重鬆緊的拿捏,也是只有父母自己在不斷嚐試與失敗中才能知道,不過雖然如此,還是有些原則應該是共通的,比如說,從改造環境,也就是從結構面來處理,應該是最輕鬆有效的,因為有一句建築學上的名言這麼說:「人塑造環境,環境塑造人。」   意思是說人有能力選擇環境,改變環境,可是人一旦住進去之後,環境就會回過頭來改變我們。這裏的環境包括了硬體結構,也就是居安空間的安排等等,以及包括軟體環境,包括孩子的玩伴朋友,還有全家人的生活作息與各種習慣。   記得在孩子幾個月大,活動力增加之後,在客廳的一角,用遊戲欄圈出一塊屬於她們活動的場地,因為孩子屬豬,所以我們稱為「豬圈」。   自從圈了這豬圈後,我們輕鬆許多,因為裡面非常安全(底下墊兩層泡棉墊,上面又鋪椰絲床墊),而且非常好玩(放滿各種玩具),因為活動空間夠大,大人也可以進去陪她們一道玩,所以她們也很能適應。   豬圈也逐漸擴大,後來,柵欄已變成把我們關在不讓她們進來的地方(如廚房、浴室),其他部分已開放成她們可以隨意玩耍的環境。也就是因為這樣的體認,太太偶爾帶孩子回娘家尋找幫手喘口氣時,通常過沒多久,就覺得回家最好,因為空間大又較安全,雖然沒有幫手反而比較好照顧,不用整天喊:「危險!不能爬!」、「不能摸」。   除此之外,太太還在陽台庭院佈置了一個簡易的沙場,向水族館要了一些漂亮且消毒過的砂石,找幾個非常大的置物塑膠箱,就可以讓孩子玩得非常愉快。   當然,隨著她們逐漸茁大,其他硬體結構的塑造,包括家裏沒有電視機。在孩子具有足夠認知與好惡及行動力之前,我們家就把電視搬走了。當然,有人會說電視裡是有些節目不錯,都不看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