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0的文章

現代方舟

  有人說,每個人一生至少都會到動物園二到三次,第一次是小時候被父母親帶去,第二次是長大當父母後帶孩子去,幸運的話還有第三次,就是陪著孫子一起去。     動物園大概是在現代,唯一跟大型獵食性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了,幾十年前有馬戲團,獅子老虎還會表演跳火圈,但是在愛護動物的思潮下,現代的馬戲團已經沒有動物在表演了,只剩下空中飛人跟小丑。     甚至,動物園在保育的觀點下,差一點也如同馬戲團般被時代淘汰,除了因為展示活生生的動物不人道之外,往往從野外捕捉以及運動物的過程,會死掉十倍以上的動物。尤其在早些年,人們不太會照顧這些動物,再加上關在狹窄的籠子裡,通常很快的就死掉,又必須去野外捕捉,所以幾百年來動物園的確是動物的殺手。     動物園的歷史很悠久,人類在三、四千年以前就開始圈養動物供人觀賞,甚至有些動物園還曾經是人獸格鬥的競技場,直到歐洲的大冒險時代,許多探險家到全世界蒐集各種珍奇異獸,然後買賣供人欣賞,這大概是現今動物園的起源吧 ?     動物園之所以沒有被時代淘汰,主要是轉型成功,從娛樂的功能,轉變成環境教育或保護動物的重要角色     首先,現在的動物園已經不能購買野生的動物,而是透過與其他動物園所繁殖的動物彼此作交換,其次,有些動物園已轉型成生態保育單位的附屬機構,擔負現代方舟的角色,也就是為那些因為族群數量非常少,而且在牠們的自然棲地裡有許多危機而瀕臨絕種的生物當作庇護所,或者復育中心。     原本保護動物或研究復育的工作,應該是由學術單位或生態保育機構來做,但是因為動物園一則有場地,二者有人員編制,除了飼養更可以進行研究,同時也因為賣門票所以有經費,復育物種是很花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孩子喜歡參觀動物園的機會,正是從事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的大好機會。     動物園的轉型有一位著名的自然生態作家杜瑞爾有很大的貢獻,他很小的時候就在火柴盒裡養昆蟲,夢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動物園,長大後他寫了幾十本非常暢銷的書,也主持與拍攝了許多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宣傳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觀念,最後他創立了幾個基金會以及他理想中的動物園。     他曾經反駁那些到動物園抗議的志工,他說,認為動物園裡的動物飽受折磨,而住在大自然裡就像住在伊甸園中,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野生動物必須面對不斷尋找食物的勞累,隨時得躲避敵人的精神壓力,還有疾病的

永續生活就是不再有垃圾的生活

  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即便進入文明的這幾千年裏,所有使用的東西都是可以回到大自然,直到這幾十年,才出現垃圾這樣的名詞,阻斷了地球亙古以來物質的不斷循環。   記得小時候常常拎著空瓶子,幫媽媽到柑仔店去「打油」;味全花瓜的罐頭,或者用完的黑人牙膏管子,都有人來收購。更古早一點的農村生活,根本沒有所謂垃圾,所有用過的剩餘物品,都可以變成其他東西的材料,連人或雞鴨的糞便都可以利用。這樣的社會才是永續的社會,也是過度消費的我們一定得重新思考的永續之路。   這些年來,一方面因為科技進步,一方面因為全球化競爭,東西似乎愈來愈便宜。也因為便宜,我們就輕易地買,愈買愈多;也因為便宜,我們就不會好好珍惜,隨隨便便就扔掉了!即使我們把不要的東西分類回收,處理過程中也將耗掉許多寶貴的能源。所以要提醒自己:買東西時不要只看價格是否便宜,而是要想那件東西是不是真的用得著,用完後它會到哪裡去?要看東西來自於大自然的價值,而不是販賣的價格。倘若我們過著不斷消費、不斷購買、又不斷丟棄的生活,大自然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我們用完了。   當然,近年環境危機與氣候的變遷,的確也讓很多民眾思考,到底我們可以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做什麼事?「浪費」這本書提供了我們非常詳實的資料,讓我們了解在這個看似方便的飲食消費生活背後,付出了多少環境的代價。   知識可以產生行動的力量,過去因為我們不知道,所以將廠商為了利潤所形成的販售體系視為理所當然,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們除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建立新的習慣之外,也可以要求廠商,要求政府改變。   以前上超市購買食物時,都會挑選有效期限距離最遠的,現在我反而改買即將屆臨保存期限的食品,因為從書中得知,超市大量丟棄這些已到期,即將到期,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才到期的食品,而且這些食品標示的保存期限其實是最佳賞味期,除了少數生鮮的肉類之外,過了最佳賞味期並非不能吃,而且也與健康無關。   這些明明可以吃卻在超市被大量浪費的食品原因來自於生產廠商不斷縮短賞味期限,這一方面來自廠商的謹慎(怕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官司賠償不完),但是另一方面也來自於當保存期限愈短,消費者會丟掉得更多,當然也就會買得更多,這也意味著營業額更高,利潤愈大了!   至於超市通路為什麼會大量丟棄這些雖然即將過期卻尚未過期的食品呢?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不太會買這些即將過期的食品,與其擺

愛在瘟疫蔓延時

圖片
最近重新看了史蒂芬史匹柏拍的「虎克船長」,電影中,長大了的彼得潘重回夢幻島大戰虎克船長救回兩個孩子,溫蒂奶奶問彼得潘:「彼得,你的冒險究竟看到些什麼?你會懷念嗎?」 覺悟後的彼得說:「生活,將是一場最大的冒險!」 說得真好,在現今的世界,每個人都深刻體會到「生活是一場最大的冒險」,因為每個人戴著口罩,互相懷疑地與他人保持距離,走到那裏都要不斷地被量體溫,隨身帶著消毒藥水,隨時噴灑,呵!生活不只是險冒,簡直是步步驚險啊! 或許,生命被逼到了最後的境地,也就是當我們無可逃避地面對死亡時,一切才變得深刻。 我們總是以為,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一定會繼續如此。今天與親戚朋友告別,我們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見到面,因為日子既然一天一天如此的來,當然也應該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我們轉身的那一剎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 我們或許因而體會到,生命是不肯為誰等候的,成長啊!離別啊!滄桑啊!接踵而來! 有一首西洋老歌,「不曾許諾的玫瑰花園」裡這麼唱著: 「我不曾許諾給你陽光下的玫瑰花園,偶爾總會有場小雨……」 或許,擁有玫瑰花園,擁有平順的人生,是我們對人生的期待,我們希望親愛的朋友能夠常常相聚,希望快樂時光能夠永遠停留;以為所有的付出都能有所收獲,祈望一切的心願都可以實願……但是,誰能許諾我們? 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中的話令人深思? 「我要求有不幸的權力, 有匱乏的權力, 有被種種不可言說的痛苦折磨的權力……」  若我們活在一切完美,一切順遂的環境中,那無寧是一種窒息般的繭,人世間沒有永遠的烏托邦,只有無盡的自我追尋的旅程。 人生就像過河卒子般,要熱熱烈烈地盡心盡力地勇往直前,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如何面對每個當下的生活吧。 在生活中每一秒鐘都是做決定的時刻,我們不是變得更強就是更弱,不是更勇敢就是更懦弱。每個愛的行為,同情的行為,都都一種復活,每個貪婪的行為,每個自私的行為,都是死亡! 在我們生活的每個時刻裡,都不斷面對著死亡與復活的選擇,選擇的答案不在於我們說的是什麼,而在於我們怎麼行動! 書特價 https://www.silkbook.com/book_detail.asp?goods_ser=kk0505317&fbclid=I

將心願化為星塵的永續天燈

圖片
一個尋常上班日的下午,新北市平溪鄉擠滿了各國觀光客,三五成群興高采烈地放著天燈。     從千禧年元旦天燈代表台灣躍上國際媒體開始, CNN 推薦為世界上 52 件最值得參與的年度新鮮事,探索頻道也曾將天燈節評為世界第二大重要節慶,世界最大的旅遊出版集團 Fodor’s 列為全球 14 個此生必遊的節慶,有了這些國際著名媒體的推薦,難怪國外觀光客這麼多。     當然,放天燈還有二大賣點,第一是花費成本很低,第二是視覺效果非常好,在社群媒體拍照分享盛行的現代,放天燈絕對是物超所值的行程。     也因此,單單平溪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每個月施放三萬盞天燈,全年超過三十萬個天燈,這些天燈的外罩與鐵絲支架都會落回地面,若是遇到起風,尚未燃盡的天燈被吹回地面時,也曾導致多次的火災與交通事故。天燈為平溪山區每年製造了四十多噸的垃圾,當然,在鼓勵回收天燈殘骸換錢之下,有將近九成能回收,但是每年也有五噸左右永不分解的垃圾散布於山林中。     在國際行銷,在地產業的角度下,平溪的天燈當然是值得保存的傳統,但是若以防火防災及生態環保的考量,也應該要有規範的措施。    在這種兩難情境下,一群長期關心民俗文化也關心生態環保的年輕人,透過網路募資平台募集資金,研發出兼顧文化與環保的永續天燈。     經過幾十次的測試,最後參考雞蛋防撞盒的設計原理,用紙塑形熱壓的加工方式作成結構穩固的紙支架,取代原本的鐵絲與電線膠布,紙材遇火即燒,遇水能溶,就算未能燃盡的細碎紙屑也會在雨水沖刷後很快分解。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能百分之百回歸大自然的素材,而永續天燈販賣的收入也將提撥一定的比例委託梧桐基金會植樹,以彌補放天燈所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     而永續天燈在施放時,會升到四百公尺的高空,遠比傳統天燈高,不會像放傳統天燈時,我們可能會很尷尬的看著它掉到山林、甚至民宅,乃至於在我們眼前就墜落而卡在電線桿上。     而且永續天燈會在高空中完全燃盡,讓我們的心願隨之化為星塵,這是多美好的回憶啊 ! 或許今年元宵到平溪時,就可以改放永續天燈,在為我們心愛的家人朋友祝福之餘,也為地球盡點心力。 ―蘋果日報名采專欄已刊登

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

圖片
隨手翻閱作家張曼娟多年前寫的書,「百年相思」,看到其中一句話令我徘徊良久:「……始終深信不移的,傾圮破滅;一直疑惑徬徨的,竟然能夠成就。得失難以計較。」   我們追求什麼?   我們在乎什麼?   我們相信什麼?   當我們漸漸長大時,才體會到,原來我們常說的「永遠」,是一種虛妄的願望。年輕時以為自己可以掌握很多事情,可是年齡愈長,愈覺得自己的渺小和無能。   是不是我們年少時以為偉大的東西,在追求到了之後,覺得不過爾爾,反倒是當時我們認為不值一顧的小事情,反過來日日夜夜啃蝕我們的心?   是像 法國作家布紐爾說得:「世間只有一種東西是真實的,那就是遺忘,畢竟人對事物的熱情都是短暫的。」還 是否如席幕蓉感慨的:「原來在這個紛紜雜亂的世間能夠保有一些不變的感覺和心情,其實是不可能的,歲月在變,周遭在變,自己本身也是逐漸緩慢地在改變……」 尤其這些年在全球化浪潮狂捲之下,從地景地貌到人情事物的改變更加快速, 因此,生命中保持某些不變與舊有的老東西老朋友 , 對我們的情緒穩定是重要的 ,也可以照見我們的初心 。   由於有許多老朋友這些年來都到全世界或者大陸做生意,待在台灣的時間不多,所以平常很難遇到,有位長輩 曾說:「老朋友見一次是一次,不要以為大家都年輕,不要以為交通往來很方便,要知道世事無常。」他有一位讀大學時宿舍住一起,兩人一起打工,一起啃同一顆饅頭果腹的生死之交,長大之後,大家各自忙碌,雖然同樣住在台北市,卻在他死後一年多才得知消息。   沒錯,許多我們以為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事,往往卻成為難以彌補的遺憾!   我們總是以為,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也一定會繼續如此。今天與朋友告別,我們以為不久一定可以再見到面,因為日子既然一天一天如此的來,當然也應該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我們轉身的一剎那,有的事情就是全不一樣了。   在時空長河中,人類實在太渺小,永恒與瞬間,幾乎沒有差異。體會生命的無常,使我更珍惜當下的每一時刻,當下的每個因緣聚合。   和老朋友見一次面是一次。次次機會都要把握,都要珍惜,都要感恩!   是的,我願意空出時間,與老朋友訂下約會,然後用一種美麗的心情,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