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2的文章

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

圖片
  學生時代讀的病理學教科書寫胃癌的致病機轉,認定是精神壓力或飲食習慣與某些食物種類所引起的長期的慢性發炎,然後導致萎縮性胃炎,最後變成胃癌。     但是現在醫學研究已證明,單單精神壓力或某些易致癌物,並不足以引發胃癌,通常還要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才是關鍵因素。     而幽門螺旋桿菌是經口傳染,大部分在小時後家庭共餐時染上,若沒有刻意治療服用抗生素,這個細菌就長期存在體內,不見得會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頂多就是我們過去以為壓力或飲食導致的慢性胃發炎。     據研究,台灣北部地區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約二成五,中部三成五,南部五成,東部五成以上,最高的是馬祖,當地民眾居然七成以上都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也是過去馬祖地區胃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都是全台灣平均三倍的原因。     醫療研究團隊十多年前開始在馬祖進行大規模的篩檢,並且治療除菌,至今感染從七成降低到一成,而且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也減少一半以上,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也大幅降低。     胃癌既然可以有效防止,為何常年來胃癌在台灣所有癌症的死亡率始終名列前茅呢 ? 原因是胃癌被發現時都是末期,早期的症狀常與消化不良搞混而忽略,也因為現在有腸胃道症狀的人很多,緩解不舒服的胃藥也很容易取得,所以就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因此,若有空的話,不管有沒有腹痛,到醫院做個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是最能預防消化性潰瘍跟胃癌的方法了。

極簡的力量

圖片
     這幾年隨著 「斷捨離」的流行,人人都在思考「極簡」的力量,賈伯斯蘋果手機極簡卻又顯得高貴的外型,強調減法哲學的思考,也是時勢所趨吧 !     尤其在這個過剩的社會,什麼東西都過剩,都太多了,訊息太多,商品太多,功能太多,全世界所有企業,還有透過社交平台裡無數的人,都想吸引你的注意力,愈多元的意思也就是愈複雜,我們的大腦與心神早已乘載不了這麼多擺在你眼前—「任君選擇」的無數可能性。     多年來心理學實驗就一再證明,過多的選項反而會讓我們的滿意度下降,而不是更快樂。何況現在消費者還沒有想到的要求,就已經被過度滿足,就像一個早已吃飽的人,還要強迫他吃完桌上的菜餚,我想,即便眼前是山珍海味,也會只想吐吧 ?     非常多年來我們已知道,任何電子產品雖然擁有十種、二十種,甚至三十種不同的使用功能,但是我們常用的,會用的,就是主要那一、二項用途。在這社群分享的時代,比起功能繁複、品項眾多的加法企業,用極簡且目標明確的減法企業,反而容易獲得消費者的好口碑,因為簡單且明確,容易被語言或文字描述,也容易被記住,更重要的,容易輕輕鬆鬆的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與介紹給其他人,相反的,一個太複雜,太難被具體描述的產品,也很難被人分享與推廣。     因此,新的行銷概念也已經不再是「多了這個很棒」而是「這樣就好」,不附加太多複雜的機能,只留下最基本的功能,突顯商品的本質。 日本有一間只接待兩人同行的旅館「時之宿•堇」,顧客只限定為夫婦、朋友、情侶,成年的親子……等組合,不接受單身以及三位以上的客人,連二對夫妻一起來也不行,而且這個旅館總共只有十個房間,一天最多只能接受二十位旅客。     更特別的是,房間沒有電視與時鐘,旅館也不需要留什麼會議室或宴客廳等公共空間,也沒有唱卡拉 OK 休閒娛樂的設備,整個旅館只有蟲鳴鳥叫、風聲與流水聲,充分展現寂靜的價值,溫泉浴池裡也沒有嘈雜擾攘的聊天或嬉鬧聲。     對於旅館來說,因為客層明確,所以省去許多設備與業務,整個營運成本可以大幅下降,而服務人員也能夠全心全意就兩人組的房客特性來設想,服務品質因此大幅提升,顧客滿意度當然也增加。     當然,也有人會想,假如極減是當下潮流,那麼為什麼企業一直往集團化發展,透過併購或不斷增資而長成超級巨獸 ?     沒錯,在全球化時代,大者恆大是個定律,但是集團變大

小氣財神裏的聖誕夜幽靈

圖片
  疫情解封,生活恢復正常後,全國各機關單位全卯起勁在趕進度,各團體與朋友間也開始邀約,補足因疫情隔離無法進行的 ”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 所以整個 11 月 .12 月都排滿了活動,不過看大家都很開心,也就跟著開心起來了        聖誕夜你都怎麼渡過?     每年聖誕夜我必看電影《小氣財神》。   小氣財神是根據 180 年前英國大文豪狄更斯的原著「聖誕歌頌」所拍攝的。狄更斯的那個時代,正是英國工業革命之後,城市快速興起、人口集中、貧富懸殊大,有許多境遇悲慘的工人與小童工 , 他的作品如《塊肉餘生錄》以及《雙城記》,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巨作。   每年重看《小氣財神》,每次都還是令人感動不已。透過聖誕夜裏出現,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個鬼魂的引領,讓原本冷酷自私自利的富翁史顧己,重新體會到聖誕節真正的意義:「……聖誕節是表達仁慈、寬恕與快樂的時光。這一天所有的人不約而同的打開他們的心胸,想到生活不如自己的人。其實大家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而非毫不相干的生命體啊!」狄更斯這麼寫著。     現今經濟全球化的競爭之下,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因此人人都有充份的藉口來逃避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小氣財神》裏的聖誕夜幽靈們,帶著史顧己去回顧他年輕時候曾有的夢想、年輕時的熱情,以及在成長過程中,他曾經接受多少人的協助與善意對待。現在之鬼則帶他去看他一直在有意無意中忽略掉的社會現況,原先他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並不如他想的那麼一廂情願。未來鬼魂則帶領著他去看到未來的情景──假設他目前不改變、不做點事情時,他所面對的未來世界就是如此悲慘。     劇情非常簡單,但是我卻一年又一年不斷反覆地看,不斷地提醒自己。     在荒野裏,伙伴們常常互相勉勵、互相提醒,要「憶起自己的初心」,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困頓、生活中的挫折,甚至伙伴們做事時彼此產生的誤會與傷害時,只要我們能重新回顧自己當初加入荒野的那起心動念,往往就可以讓我們鼓起勇氣,湧現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     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年年聖誕夜看同一部電影,也是創造儀式感的機會。 小時候,每到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忙上忙下的準備著,小孩子感受到這些忙碌中的興奮,這些期待與儀式性的活動,變成了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溫暖回憶,我覺得如果能在童年中能創造許多如此的經驗,其

用空白填滿行事曆

圖片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剛上任時,強調他的即知即行,曾講了一句名言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 」     的確,在時時刻刻與全世界連線的時代,有人說「誰也不比誰傻五秒」,在過去往往期待追求完美,面面俱到的工作方式,也隨著時代變成「快還要更快,先做了再說」,因此產品從一點零,一點一,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出新版本,相對於消費者而言,就如同搖滾團體「皇后」所唱的 : 「我全都想要,而且現在就要 ! 」     像瘟疫一樣,人人都如同「活屍」上身,幾乎找不到一個正常人肯用十年或二十年前的速度來過日子,有位主持創意與思考訓練長達三十年資歷的講師曾說 : 「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再也沒有人願意為任何事情多等一會兒。當我要求學員思考一個問題一、二分鐘,結果他們十秒鐘就開始看自己的手錶。」     有些事當然不得不快,比如若我們知道別人的耐心愈來愈短,我們就必須很快回覆別人的訊息,以免得罪人,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知道,這世界上有很多複雜的事,甚至可以說,重要的事幾乎都是複雜的事,這些事就不能用快速的解法處理,作者就認為,快速解法從來就沒有辦法真正處理任何事情,往往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甚至很多時候快速解決比乾脆不處理還糟糕。     比如說,前些年全世界最有錢的公益基金會「比爾與米蘭達蓋茲基金會」,這個全球首富很急著想解決全球醫療衛生最大的問題,他提供了一百五十億台幣徵求解方,很快地,全世界湧入了一千多項提案,比爾蓋茲在這些提案中挑選了四十五項提供充裕的經費去執行,結果五年後一切回歸平淡,砸下大錢希望快速解決的目標還是沒有辦法如願,即使最被看好的方案,離提出真正解決之道仍有漫長的路途,最後比爾蓋茲自己也承認 : 「我們一開始太天真了 ! 」     的確,任何有意義的創造,都需要經過漫長地醞釀,我們必須長時間浸潤在問題之中,所謂靈感或創意,才能出現。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經驗,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在我們洗澡或散步時,突然靈光一現,但是要注意,要有「靈光一現」,之前得經過漫長的「百思」。 比爾蓋茲與股神巴菲特曾經同時接受媒體採訪,記者問比爾蓋茲 : 「巴菲特教了你什麼 ? 」     他緩慢而慎重地說 : 「巴菲特教我用空白填滿行事曆。」這時,巴菲特從衣袋抽出一本比他手還要小的日曆記事本,輕聲細語地說 : 「時間是唯一沒有人能買的東西。」    

咖啡的隨想

圖片
    ( 一 ) 咖啡時光 「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流傳了數十年的經典名言,不只是膾炙人口的金句而已,而是許許多多的人,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最早也許只有文人知識份子,或者作家,會終日泡在咖啡館裡,但是現在業務員跟客戶約在咖啡館碰面,學生在咖啡館寫作業,情侶的約會在咖啡館,老友相聚也在咖啡館,咖啡館取代了家裡的客廳,公司的會議室以及學生的書房。     「我們在某某咖啡館見 ! 」是現代人每天會說上好幾次的話,而選擇什麼咖啡館也呈現了自己的品味,生活態度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     創立星巴克連鎖咖啡的霍華蕭茲三十多年前把米蘭咖啡館的氛圍帶到美國,讓咖啡館裡不只有咖啡香,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對話。咖啡館變成客廳空間的一部分這樣概念立刻席捲世界,很快在全世界複製出數以萬計的連鎖咖啡館。     因此,咖啡館已經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咖啡館的空間,泡在咖啡館的時間,也彰顯出人與環境互動的氛圍及獨特的價值觀。     二十世紀初,著名的作家阿登伯格就寫過這一段讚頌咖啡館的詩 : 「 你如果心情憂鬱,不管是為了什麼,去咖啡館 ! 深戀的情人失約,你孤獨一人,形影相弔,去咖啡館 ! 你跋涉太多,靴子破了,去咖啡館 ! 你所得僅四 00 法郎,卻願意豪放地花五 00 ,去咖啡館 ! 你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卻總夢想著當一個名醫,去咖啡館 ! 你覺得一切不如所願,去咖啡館 ! 你內心萬念俱灰,走投無路,去咖啡館 ! 你仇視周圍,蔑視左右的人們,但又不能缺少他們,去咖啡館 ! 等到再也沒有人相信你、借貸給你的時候,還是去咖啡館 !         ( 二 ) 我的咖啡時光     我不常上咖啡館,除非有朋友邀約碰面,但是我也喝咖啡。每天早上起來,泡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天色慢慢轉亮,城市逐漸清醒;第二杯咖啡是在午飯過後,在上班前泡的。     我不是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藉由一杯咖啡彷彿在身邊圍出一個「結界」,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可以暫時停下一切,整理自己的情緒與心靈。     是的,我的咖啡時光是一種儀式,就像跨年倒數,慶生會或祭祖一樣,儀式對渴望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儀式是一種轉換,讓之前與之後畫出一個明顯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從

學習動機來自情緒

圖片
    學習有三種:人生、知識領域、考試成績的學習。家長要確保孩子在人生找到好角度、對知識有熱情、考試成績當下過得去。   我認為學習的動機來自於情緒(喜怒哀樂、痛苦、自尊等),而絕非理智;孩子絕不會被你說服,如果他被說服,只是當下要討你歡心。孩子激發出學習熱情的動機,有時是來自同儕間羨慕的眼光(這也是情緒),而不是對於知識本身的追求。家長要務實,不是要你不重成績,而是幫孩子找窗口、找工具和方式,家長應該花一點心思來引導出孩子的動機。   偏偏教學現場,都是講課本,都是知識的灌輸、孩子聽不進去的大道理。你以為講「好好讀書對你人生有幫助」很白話、很淺顯,但他沒有真正聽進去,沒有真正感受到。況且二十五歲前,大腦前額葉沒有發展完成,所以在那之前,要不要做都是靠情緒在決定,找藉口才用理智。講再多道理沒用,孩子不想做就不想做,你要他做,他做到也是「你叫我做的」。這些情緒,往往不足為外人道也,自己也講不出來。   讓電影跟他講大道理   我覺得一起看電影是和青少年談話很好的觸媒。因為看電影會有感動,不用講大道理,找到合適談論的影片,挑起對的情緒,家長只要丟點東西可以討論就好。   另外,社團很重要,可以培養綜合性的能力,包括同儕互動必須溝通、協調合作;有機會從發想、規劃找資源、找同伴,靠著自己去完成一件事;而且可以提早練習失敗,要讓孩子不斷有失敗的經驗,學生時代失敗愈多成本愈低。考試考一百分對未來沒有幫助,這種能面對失敗、溝通協調、有信心去執行規劃的能力,才更重要。如果沒有適當的社團,就鼓勵孩子找幾個好友,自己去計畫,去完成一件事,這個訓練很重要,偏偏在我們教育中很少有這種練習的機會。   例如,我雙胞胎女兒之一的 B 寶在北一女的國文課,老師要每個人挑一個論語中的人物來拍一段四分鐘、有劇情的影片,讓你跟四、五個人一起去完成。當老師真的有心安排,孩子就多了這種訓練。其實各科都可以這樣做,跟一群人溝通協調、從發展到執行完畢、從執行中經歷失敗。做什麼都可以,辦演唱會也是練習啊! 自己選擇,就能說服自己忍受   另外,讓他們在青少年階段,有機會為自己做決定、並為選擇負責任,也是很重要的練習。 AB 寶小五時我就問她們:「你想讀怎樣的高中大學?」當時他們就讀社區附近的小學校,選擇國中時,我們可以選擇留在社區附近的小型中學,或是要到市中心念滿額學校,但

寒夜客來茶當酒

圖片
  古人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個靠,在昔日真有投靠的意思,在那個吃住都不方便的時代裡,出門在朋友家打尖過夜是個很平常的事。人情也在彼此依靠之下顯得濃厚。 如今,誰家的客房住過客人? 甚至,家裡的客廳一年招待過多少次客人?   荒野從成立第三年起,就大膽地推動「家庭接待」,證明在台灣這樣一個似乎已逐漸功利、險惡、可怕的地方,仍有真摰、信任與溫暖的可能。    在 1992 年春天,與蘊慧及朋友一起到歐洲遊盪近一個月,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不同國家的朋友家裡打尖,另一些時間睡在火車上或小旅館裡。 在比利時有三天住在安特衛普的朋友家中(台灣女生嫁給比利時人),當時她除了在家照顧兩個小孩子,有空時去大學修修課,空檔還到餐廳打工,她說要多賺些錢,明年在小庭院裡蓋間小木屋,讓遠來的朋友有地方可以住,「而且比較獨立的進出門戶會讓朋友住得比較自在」,我與蘊慧聽了很感動,決定我們也要如此效法。於是,在當年暑假,我們在民生社區買的房子就特地挑選頂樓。屋頂有空中花園及小套房,當時就打算有朋友來時可以打尖過夜。 1995 年,荒野成立那一年秋天,我們生了雙胞胎。因為住在沒有電梯的傳統公寓對頭一年沒有人幫忙的蘊慧來說(蘊慧是公務員,所以可以請三年育嬰假,自己帶孩子),只好學孟母三遷,找個適合孩子跑跳的地方。 我們把民生社區的房子租出去,租金剛好可以付在白馬山莊的房租。選擇白馬山莊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是相中山莊內的森林幼兒學校,同時有自然山林也有社區隱蔽及安全,另一方面也臨近東湖市區,朋友來訪及生活機能方便。不過當時我們就決定只住六年,等孩子上小學就要另外再找更山裡的地方住。 因此,這六年來,我們隨時留意著花園新城裡有沒有適當的房子要出售。 會想住在花園新城有很多原因,主要是自然環環境之棒加上社區濃厚的人文氣息及其間的能人異士特立獨行的住民之多所形成的氛圍。 花園新城的自然環境簡單的比喻,是人住到山裡去,其他社區(如大台北華城)則是把自然引進社區裡,一個較具荒野生命力,另一種較像設計過的花園。 花園新城是老社區了,已有三十多年,地質穩定,且位居翡翠水庫的水源區,可以確定這一帶不會再有任何施工,房子雖舊但是很穩固(當初蓋房子的建築師們仍住在社區裡),共有一千戶左右,卻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從十坪套房到數百坪有游泳池的別墅,獨棟、雙併、公寓,

重回大自然接觸真實世界

圖片
  我認為到山間散步就是相當於上教堂。                                  -生物學家.作家.赫胥黎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曾說:「每一個人需要美不亞於麵包,需要有地方遊憩與祈禱,讓大自然平復他的創傷,喚起他的歡樂,給予他的肉體與靈魂力量。」   因此他推動成立了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認為這些特意保留下來的森林與河流,除了是生命的泉源之外,也是成千上萬疲乏的,心神不安的,過於文弱的人,一個可以回歸與重獲力量的家。   相對於約翰繆爾身處的一百多年前,現今的自然世界在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下,已消失大半,除了因為當年的遠見而保留下來的國家公園與保護區之外,我們已經找不到大範圍未經人為破壞與干擾的區域,換句話說,大自然已遠離我們日常生活。   再加上這些年數位科技的進步,迷人的虛擬世界已佔據了我們所有的注意力與時間,在眼花瞭亂的聲光效果之下,我們已經失去了與真實世界接觸的機會與心情。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真實的世界已逐漸地逝去了! 自從有了電視遙控器,真實世界就開始在畫面跳動中,一點一滴地流逝掉了。 遙控器讓我們有了可以不再錯失任何「精彩畫面」「精彩節目」的期待,卻不知道這個小小的方便儀器卻改變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時也改變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從此,人們不再耐煩看長篇大論的公共議題討論,那裡有八卦,那裡有色煽腥,那裡有衝突與暴力,才可能吸引我們目光短暫地停駐。於是,人們只有不停探尋卻不再仔細觀察與思考,銀幕畫面來回跳動,無法安頓,對於知識只取浮光掠影,再加上 youtube 上的短影片,以及字數稀少的網路及通訊稿,文化與思想被分割成一片一片地碎屑,世界只是點狀虛線的構成,人們頻頻轉台跳動,接收無數訊息,愈是渴望瞭解這個世界,結果離真實世界愈遠。 無線通訊發達,行動電話不離身,似乎與世界隨時保持聯繫,卻離真實世界愈遠。你隨時可以被人聯絡到,結果卻是沒辦法真實地活在當下的時刻裡。我們把電話號碼給了許多人,擔心我們不被尋找與需要,可是在不斷地鈴聲與問候中,心底的失落與寂寞卻是更加地強烈。 真實地世界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 當人們在國地理頻道與動物星球頻道中接觸自然(我是愛好自然的人目前的定義是當我遙控器轉到這些頻道時會稍微停留一下),當我們在電腦上交朋友,當我們關在暗無天日的K TV

什麼是教育?

圖片
     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後,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               -科學家.愛因斯坦     有一定的考試範圍、一定的考題型式,在準備上的確是有方法有技巧可學習,甚至臨時抱佛腳考前苦讀也會有一定的效果。可惜的是,人生面對的問題與學校的考試完全不一樣,因此,要用在學校考高分所學會的技巧運用到真實人生,怕也沒辦法發揮作用。   忘記在那裏看過一則「當代的寓言」,有個歐洲的貴族式的住宿學校,每當學校要大考前一星期會帶學生出去旅行,並且不准學生攜帶課本或有關於考試內容的教材,然後旅行一回學校就直接進教室考試。   這種作法大概就符合愛因斯坦所主張的,當你把強記背誦所得的知識全都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才是你一輩子帶得走的智慧。   還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寓言。   有位熱愛武術的年輕人,歷經艱難,總算找到一位大師。學生向師父請教:「我想學會第一流的武術,那必須學多久?」   師父說:「至少十年。」   學生又問:「十年太久,我如果加倍用功,那需要多久?」   師父回答:「那就需要二十年。」   學生有點困惑:「如果我日以繼夜,全力練習,那要多久?」   師父回答:「那就三十年。」   學生愈來愈疑惑:「為什麼我更用功,反而需要更長的時間呢?」   師父回答:「如果你眼睛一直認定一個目標,你那裏還有眼睛看見你自己呢?」   的確,許多學問與技能,進入初學的門檻之後,已不再是技巧的反覆練習,而是個人生命的體會與境界,當然,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是否有創意,才是勝出的關鍵。   攝影大師柯錫杰就曾說:「相機不過是道具,最重要的是眼光和心。」   因此,他強調若真的要把攝影學好,不是那些技巧解說能告訴我們的。反而是應該去看表演,去看舞蹈,去時看名畫,去聽音樂,去讀各種領域的書。   換句話說,要用全身每一個細胞去感受,去了解這個世界,把我們的心充實,它才能在我們的眼睛透過觀景窗觀看時,給予我們最大的回饋。   我想,攝影是如此,人生其他領域的學習也是如此吧!   而且,人生不像考試,有標準答案,有明確不移的目標,生命太複雜、太多變,有無數瞬間聚合與消逝的種種變因影響著我們,因此若只追求單一具體目標,很可能無法達成之外,那個目標反而成了我們的束縳,我們的限制,或許如同武術大師所提醒的,要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