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8的文章

為什麼會自殺?

圖片
             昨天在臉書上看到有位老朋友痛苦地寫著,他的兒子在上周自殺。震驚之餘,與朋友聊天時,又得知有位共同的老朋友在國外讀書就業的兒子前一陣子也自殺了。去年到東部演講,順道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也赫然得知他在當老師的女兒因憂鬱症而自殺。      我很少主動探詢別人的家務事,除了對方主動分享,不然我是很重視別人的隱私,因此,在非常有限的閒聊當中,就得這些知令人悲傷的訊息,未免比例太高了 ?!      為什麼現代人這麼不快樂 ?      當然,我知道自殺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絕對不能用單一的理由去簡化自殺的原因,但是我也看過些研究報告,指出自殺最關鍵的兩大危險因子,一是如憂鬱症之類的精神疾病,另外就是失落的生活事件。      所謂失落的生活事件,指高達近九成的自殺者,曾在死前不久經歷過重病、失去所愛,或失去工作 …… 等等,而也有六成以上的自殺者,失落的是抽象的事物,比如自我價值感,名譽或個人尊嚴 …… 等等。         很多自殺者,周圍的人很驚訝,因為看起來很正常,或者說,他人很好啊,很少看他生氣或沮喪啊 ? 專家說,這正是問題之所在,因為這是一個要你死命硬撐,卻還要裝作沒事,強顏歡笑的社會。        許多鼓勵的話 : 「加油 ! 你一定可以做得到 ! 」往往會把人的情緒壓力往內心深處擠,無法宣洩,直到崩潰為止。             有些自殺者是眾人羨慕的成功者,但是若這些外在的成果是來自求完美的性格,也會因為不斷驅策自己來繼續獲得成就,但卻也會因一旦無法持續領先,而跌入失落的深淵。這些成功者因為不能示弱,也沒有勇氣放棄,在長期的焦慮與失眠之下,往往只能偷偷藉由藥物或酒精來支撐,結果情況就越來越糟糕了。             對於這些因追求完美或別人認定的成就感的人而言,要讓他們多做一些選擇,知道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成功的定義更是百百種,當然,也要允許自己能表達出情緒,知道大哭大笑或憤怒都是正常的,不是弱者的表現。

台北最後一家蛇店熄燈

圖片
  今天報紙用幾乎全版的篇幅,報導了台北萬華華西街夜市裡,最後一家蛇肉店「亞洲蛇肉店」結束長達近六十年的營業,報紙說,這是一個世代的結束,不過倒是沒有指名是什麼樣的世代。            小時候住萬華,讀老松國小,華西街夜市就在學校不遠處,當年的華西街夜市好好玩,絕對比現在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好玩得多了 !           在一九六 0 、七 0 年代,生態保育觀念不普及,當然也沒有什麼野生動物法之類的法律,記得       當時的華西街熱鬧的不得了,除了七、八家蛇店之外,不時就會有大型的野生動物出現,比如關在鐵籠裡的台灣黑熊、被鍊子綁著的台灣獼猴,還有在頭上飛的猛禽。      因為走江湖的郎中要賣鐵打損傷的狗皮膏藥或壯陽藥,他們會利用這些生猛的野生對物招來群眾,然後叫賣。            至於蛇店也很精彩,蛇肉店外擺著一籠一籠的活蛇,當有民眾要吃蛇肉時,指著籠子裡點選一條,老闆就當場抓出,然後掛在店前的鐵彎鉤上,拿出刀子當場剝下蛇皮。喔,不,之前會先摘出活生生的蛇心與蛇膽,分別泡在高粱酒杯裡向圍觀的群眾叫賣。剛從活蛇身上摘下的蛇心在小酒杯中還會跳,讀小學的我,看得目瞪口呆。           等到蛇心蛇膽賣出,民眾一口吞下肚子之後,老闆繼續把蛇皮剝掉,將蛇切塊煮湯。華西街夜市全盛時期,華西街的蛇肉店一家可以賣出一百多條蛇,七八家蛇肉店,一個晚上需要進補的台灣人就吃掉了一千多條活生生的蛇。            不過一直到一九九 0 年代,正是國際上對生態保護與關切未來世代與環境永續最熱情的年代,當時一張刊登在國際媒體上頭版一張大大的照片,標題寫著 : 「台灣當街殺老虎 ! 」吸引了全世界的媒體記者來到台灣,結果看到幾乎每家中藥行櫃檯上都會擺著泡在大酒罐中的虎鞭,玻璃櫃裡是鹿茸,藥櫃裡是犀牛角,然後藝品店擺滿了猛禽標本與象牙雕刻品,當然,街頭巷尾到處有的印章店也都是打著象牙印章為旗幟,在這麼生猛熱鬧的街頭,夜市裡的蛇肉店也只是點綴罷了 !             不過也因為引起世界矚目,我們差一點因為殘害野生動物與買賣國際瀕危犀牛角與象牙而被貿易制裁,就在國際壓力下,我們也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了各種相關的野生動物保育法令。      華西街夜市蛇肉的熄燈,讓我想起這段歷史,雖然是沒多久前的事,但是許多年輕朋友可能沒聽

假新聞是民主社會的挑戰

圖片
       雖然自古以來謠言的殺傷力就很大,但是到了現代有了即時的網路訊息與社群媒體以病毒式的擴散後,類似謠言的假新聞已經造成民主社會的危機。     或許政府應該阻止錯誤的資訊或捏造的數據在社會上傳播,但是若真的要有效的防堵,是否會變成一言堂的威權國家 ? 若要充分保障言論自由,網路上那些惡意煽動對立或仇恨的假消息,還是會撕裂社會。     荒謬的是,那些網路流傳的虛構訊息,卻會在社會中製造出真實的影響。比如說, 2017 年 6 月,由於有訊息指出卡達政府支持恐怖主義,導致至少八九個阿拉伯國家與卡達斷交,隨之而來的是金融危機與糧食短缺及邊界衝突 ...... 是這麼真實且血淋淋的立即發生。     後來經過調查才發現,引起爭議的卡達官方訊息是由於卡達的國家新聞局網站被駭客入侵,蓄意植入錯誤的資訊,這個駭客與影響美國大選的假新聞都是來自俄羅斯。     網路與社群媒體對一則 「爆炸性」新聞的擴散速度實在太快了,假新聞除了有莫須有憑空捏造之外,還有含沙射影具高度暗示性的陰謀論,這些新聞在還沒有獲得澄清之前,就已經產生真實的影響,更令人沮喪的是,據研究,聳動、誇張,虛假與惡意的訊息,擴散得比四平八穩正確無誤的新聞訊息快得多,而更正的資訊往往觸及到民眾的比例不到假新聞的十分之一。     換句話說,百分之九十的人只會看到偏激的新聞,根本看不到更正的訊息,而且,更令人沮喪的是,往往人有先入為主的傾向,那百分之十接受到更正訊息的人當中,大部還是會選擇相信先看到的報導,即便理智上會對假新聞存疑,但潛意識裡還是會受它影響,畢竟我們總是相信無風不起浪。     其實要定義新聞的真或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說,美國總統川普就經常指控那些批評他的媒體報導的都是假新聞,顯然美國大眾是買單的,也因為選戰雙方都指控對方捏造假新聞的結果,將素來是民主國家典範的美國,撕裂成兩個對立的社會。     假新聞不容易定義的原因也許不見得是憑空捏造而是來自於不同觀點或不同立場,或只批露部分的事實再佐以敵意的假設 …… 真實社會的複雜,跟數學考題有明確答案,是很不一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個相反的結論都各有其死忠的支持者 …… 是社會常見的現象。     如何在合理管制與威權專制之間找到平衡點,避免即時訊息對社會的殺傷力,是當今民主社會的一大挑戰。

忽然想起地老天荒這回事……

圖片
  忘了是不是張愛玲小說中的對白:「忽然想起地老天荒這回事。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崩潰了,還剩下這片荒野,那時,或者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   常會覺得,人的記憶常像弄亂的檔案冊,一些大的事件,不知積壓到那個角落,以至淹沒無蹤,而許多以為微不足道的片片斷斷影像,竟隨手翻得,輪廓鮮明得彷彿可以超越時間和歲月。   遠的日子近了,近的日子遠了,對時間的感覺也愈來愈模糊。很多感覺和心情,像天上的浮雲一樣,隨風而逝,一去便不復返,這時候,才會深深得體會到,我們失去的不只是歲月而已。     假如真有地老天荒,那時我們還會剩下什麼 ? 還會珍惜什麼 ?

西班牙的飲食

圖片
       跟北歐或者英國比起來,西班牙的飲食又豐盛又便宜,不只在餐館是如此,超市的食材絕大多數比台灣還便宜,往往一不小心就裝滿了購物車。     西班牙的傳統飲食、與希臘、義大利、葡萄牙這些圍繞著地中海的國家的傳統飲食文化,並稱為地中海飲食,包含了穀物、豆類、堅果、大量蔬菜,深海魚肉,橄欖油以及紅酒 …… 等等。雖然每餐包含的數量與種類很夠份量,但是總卡路里並不多,是目前被全世界公認最健康美味的飲食方式, ( 日本傳統飲食也很健康,但是不見得全世界人都會認為是最美味的 ) 。     2013 年聯合國的教科文組織將地中海飲食列為無形的人類文化遺產,主要理由是這些傳統飲食背後關於農作物及畜牧業、漁業、以及在加工及烹調,還有消費方式及進餐的 分享習慣上,有一整套獨特的技術,知識、流程、象徵與傳統。     的確,正統的地中海飲食,不只是餐桌上那盤食物或獨特的橄欖油、紅酒、而是特別的飲食文化,包括了家庭團聚以及社交活動,當地人認為必須全家或好朋友一起相聚享受美好的飲食,才是所謂道地正統的地中海飲食。     這一點在 A 寶住的芬蘭國際學生宿舍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各個國家的交換學生通常都各自用餐,但是整棟一百多人的宿舍中,那五個西班牙學生每次吃飯都一定吆喝彼此一起進餐,他們認為一個人孤獨的用餐是一件太悲慘的事情了。

母親節的蛋

圖片
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在診所附近的小學擔任校醫,定期到校維護學生的口腔保健。     昨天在幫學生檢查牙齒時,看到他們胸前都掛著一個小袋子,很好奇,詢問是什麼寶貝 ?     結果是老師出的作業,從周一開始,要學生將生雞蛋掛在胸前一個星期,看誰能夠不弄破,以稍稍體會媽媽在懷孕時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肚子裡的胎兒。     看來這個老師還蠻用心的,不是只有口頭上告訴學生說,母親節到了,媽媽很辛苦,而是讓孩子實際體會一下,什麼是辛苦。     我知道也有國中老師要學生在肚子綁上沙包,而且還逐日加重,模擬媽媽懷孕時挺著大肚子的辛苦。     也有大學生在修愛情的通識課時,作業是必須整天攜帶著一顆生雞蛋,呵護著,不能弄破。難道這個教授要要修課的學生體會男女之間的感情脆弱如易碎的雞蛋 ?     教育的方式有所謂 「知情意」,也就是知識的傳授,情緒的感動以及行動的意志。課堂上單方面的授課,老師說,學生聽,通常只能達到知識的傳授,若是能設計些好活動,就比較能讓學生有感情的迴響,然後產生行動的決心。

浪漫與現實的距離

圖片
  星展銀行今年在全球各分行同步推環境永續的行動關懷,四月中下旬,我應老同學羅綸有的邀請,也到星展台北的兩個辦公室各講一場有關環境行動的專題。      他們除了聽演講之外,還有一些鼓勵節能減碳或日常生活如何做環保的比賽,也就是用手機拍下自己的行動方案,然後上傳給公司比賽抽獎。      的確,如何將對社會的關懷落實在真實的生活中,也就是從認知到行動,是很不容易的。      很開心看到有影響力的企業願意將口號化為行動。      羅綸有是我高中建雛的同學,建雛是建中高一 24 班的班刊,從民國 66 年至今,很難得的,整整四十多年的友誼其間毫無失聯或中斷,甚至在生命各個階段都有合作與共同努力的交集。      以下附上綸有在我出的第一本書, 2003 年 10 月 由正中書局出版的「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的序。 浪漫與現實的距離 —    序  ..  羅綸有 因爲工作關係離開臺灣移居大陸已經超過了兩年,這段時間臺灣正處於政治紛亂,經濟停滯,人心不安的階段;這時很多目光都指向大陸,羡慕那單純,效率,高速的成長以及這種成長所帶來的機會。   身處這樣一個有趣對照的環境中回望,卻屢屢驚訝於臺灣這幾年在社會許多層面,許多團體,許多人,所表現出來的反省力和行動力。   似乎在一個躁動的表象下,   隱性而正面的力量亦悄悄集結,相互呼應,為一個永續,開放,多元,尊重的社會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而這其中“荒野保護協會”的茁壯和發展更是個令人驚喜的亮點。   一個理性平和沒有財源也沒有資源的環保團體,居然可以點燃數千上萬志願者的熱情,呼群保義,而且樂在其中;它的經營方式不經意地碰撞了許多人心中微妙的領域,於是相信自己初心願力可以改變世界的情緒開始蔓延,願意挺身而出的勇氣逐漸擴散。   而這一切在這本書裡都可找到完整的綫索與答案。 “荒野”有個自嘲的傻瓜理論,“哪裡來的一群傻瓜,看見花的美會哭,看見樹的巨大會哭,感受別人的熱情也會哭;老往山上爬,老往人群鑽,   逢人就說大自然多好;自己出錢出力出時間,還自嘲是快樂的傻瓜 …… ”這段話讓人挺窩心的,   這個世界聰明人太多,欠缺的就是傻瓜。    讓傻瓜現形似乎是偉文有跡可尋的本事,   我與他建中高一同班,   他當時是我們的班長兼班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