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錯新聞與科學

有人說 : 「科學是一則很冗長的故事。」但是當媒體要報導時,只能像閃光燈一閃,只記載下剎那片段,沒有前因,沒有附帶條件,所以一定是不周全甚至有問題的,更何況我們或許永遠沒辦法知道那則新聞被報導的背後動機,或者提供素材的那個研究是那個機構或廠商贊助,是如何設計研究方法,如何選擇研究樣本 ……?     因此,我的答案是,永遠不要相信單一的研究,單一的報導。科學是一則很冗長的故事,科學的進展來自於點點滴滴地發現與驗證,只有在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研究單位,不同設計方法,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結果時,才可以暫且相信那個結論,所謂暫且的原因是,在科學研究上,是沒有真理的,所有的結論都應該只是暫時的,也就是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承認這個結論也許是到目前為止最接近真相的,其實在疾病診斷過往的書寫慣例也呈現了如此的謙虛態度,診斷病名前我們會寫 R/O ,也就是 Rule out 的縮寫,意思是「排除」,排除這種病,也就是目前找到最後尚未排除的可能性。。     以醫學研究來講,一個可能被接受的研究一定要有對照組,也就是一組接受某種治療,另一組接受安慰劑,但所有實驗這必須採用「雙盲」的嚴格標準,也就是接受治療的患者與病人接觸的醫生,雙方都不知道自己是屬於被實驗組還是對照組。以如此方式進行,才能得到有價值的實驗結果。     另外近年醫學界也推動所謂「實證醫學」,也就是採取的手術與治療方式,並不能只是「理論上」有用,而是必須有大量的臨床病例來支撐。比方說,你認為你採取這種方式治療,有六成改善的效果,但是假如同樣病情但沒有這種方式治療也有六成改善的結果呢 ? 或者用其他方法卻有七成改善的結果呢 ?     其實正規的醫學臨床實驗費時又費錢,很多媒體報導的醫療研究,大多只是觀察流行病學,也就是找出疾病與環境或行為上彼此的相關性,這種研究只要問卷,電話跟電腦就行了,很方便很簡單,但是問題也在這裡,不管是問卷設計本身,答問卷的人他們的個人偏好與習慣 …… 很多因素是沒有辦法標準化與控制的,所以這些研究只要隨便看看就好,不用當真。     另外媒體也常報導的研究常是吃某些東西後,會增加或減少某種疾病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機率,其實這種報導也完全不要去裡它,除非像是這種很巨大的差異,比如說抽菸會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三十倍,這個機率差到這麼大,這種觀察流行病學的統計才要注意。

妖魔鬼怪走人間

圖片
  你相不相信有鬼神 ?     應該是相信的人多,就像是真愛,我們都相信它存在,但是看過的人很少。     馬上就是中元普渡,祭拜那些沒有後代子孫供奉的孤魂野鬼,是農曆七月開鬼門後的大事,宗教上稱為盂蘭盆會,放水燈,不只是華人的習俗,在日本至今仍是與新年並列,最受關注的重要傳統慶典。     農曆七月又稱鬼月,諸事不宜,有很多的忌諱。不過大家雖然怕鬼,但是又特別喜歡聽鬼故事,也喜歡講鬼故事,這大概是人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也會不安,甚至害怕。這是演化而來的自我保護機制,好奇促使我們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不安、恐懼與安全感的追求,增添我們存活的機率。     不過問現今的年輕人,知不知道虎姑婆 ? 搖搖頭 : 「你是說白雪公主的後母嗎 ? 」吸血鬼與狼人早已取代了水鬼與林投姐。台灣本土的妖魔鬼怪敵不過好萊塢製造的怪物,隨著上一代的老去而隱沒在歷史典籍中。     幸好有這本「妖怪台灣」,及時從數百本台灣的古書跟古代的報章雜誌中,爬梳出屬於台灣的妖魔鬼怪。     妖怪跟鬼神有什麼不一樣 ?     其實很難定義,有人認為妖怪是淪落的神明,也有人認為妖怪不是鬼也不是仙,而是不被了解、真實存在的特殊生物,當然,在這科學昌明時代,似乎找不到具具體體可以看得見或摸得到的妖怪,因此也許可以認為妖怪的出現是來自於人類對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總認為一定是個像人一樣有生命的東西,再加上幻覺,誤認或刻意渲染,妖怪就此誕生,並且流傳一代又一代。     「妖怪台灣」這本書所收集的幾百種妖怪中,分為「幻獸」跟「魔人」,幻獸的代表就是那隻父母總是用來嚇小孩晚上不要出去玩的「虎姑婆」;魔人中最令我們害怕的是那靈活靈現的故事中,含冤而死的女鬼,比如說林投樹下吊死的林投姐,或者在水裡抓交替的水鬼。     其實說現在台灣已經沒有妖怪是不對的,因為至今社會新聞甚至電視報導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被「魔神仔」帶進山林失蹤,幾天後被尋獲時,那些似乎被催眠恍神的人卻說不出為何會走到那裡,發生了什麼事 ?     「魔神仔」有人認為是山精,有的學者認為自古傳下魔神仔的說法,是因為當時山裡有「矮黑人」這種現代已消失的種族,不過也有人言之鑿鑿,魔神仔常常化身為大嬸模樣,手上拎著一個布包袱。不管怎樣,魔神仔的傳說,提醒我們到山林野外時最好有同伴互相照顧,千萬不要落單。

從能力到素養

圖片
這些年來出了不少書,但是幾乎都沒有在自己的臉書或朋友圈中宣傳,頂多出版後告知一下, ( 除了去年出的「退休進行式」,因為我覺得這個議題很重要,所以在臉書上跟朋友們介紹了這本書,但好像也只提過二次 ) ,但是明天將出版的這本「想讓你看見我眼中的世界」倒是破天荒的在臉書預告,甚至辦贈書的活動,主要也是想透過這本國內大型出版社發行的書,讓一般社會大眾「間接」地認識「荒野的孩子」,其實也是將「荒野親子團」做置入性行銷。      常常有種隱憂,時代改變了,但是許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方法還是停留在自己成長期的思想,換句話說,假如想要自己的孩子擁有未來的競爭力,那麼他們所必須具有的能力也絕非是過往那種只要會背誦會考試就能取得競爭的優勢。      現在教育現場已不再講能力,而是談素養,素養比能力更進一步,除了必須擁有相關的知識,還包括了價值與態度,更重要的是必須真的能夠運用,也就是實踐出來。      所以只有課堂上的學習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創造適當的情境與環境,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競爭力的素養。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跳脫過往別制學習的「實驗學校」這麼夯的原因吧 ?      不過,如果你像我們一樣,沒有將孩子送到這類型的學校,就像 ABCD 寶都留在體制內的中小學裡上課,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利用周末假日補足體制學校的不足,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的場域就是這樣的機會。      後面附上親子團創團總團長林耀國所寫的文章,闡述親子團可以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素養,明天當這本「想讓你看見我眼中的世界」上市後,我再以 ABCD 四個在荒野長大的孩子,寫一篇親子團帶給她們的影響。 荒野親子教育的理念與特質 壹、    荒野親子團是 … 一、     是有組織的團體 二、     是具延展性的團體 三、     是親子一起成長的團體 四、     是以戶外做為學習場域的團體 貳、    荒野親子教育的理念 一、     培養感官與心靈的覺知能力 二、     養成欣賞自然的能力 三、     人格特質的自我實現 四、     創造能力的釋放 五、     從自主探索中擴展知識的觸角 六、     建立人與環境的正確態度 七、     累積環境關懷的能力與經驗 參、    親子教育各階段的活動重心

想讓你看看我眼中的世界:李偉文教你如何跟孩子聊夢想、挫折、工作與未來

圖片
作者:   李偉文 ,  A 寶李欣澄 ,  B 寶李欣恬 ,  C 寶盧品潔 ,  D 寶王雲安    「我對這個科系根本不感興趣,為什麼不能休學重考?」 「明明我就已經成年了,為什麼還要管這麼多﹗」 父母和子女真的只能像兩條平行線,他說的你不想懂,你說的他不瞭解嗎? 被孩子暱稱為「偉文兄」的李偉文,要帶著「大人們」一起去瞭解年輕人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們的思維到底跟大人們有什麼不一樣﹗ 親子專家李偉文要帶你透過四個不同個性與家庭的 Z 世代交換日記, 理解世代差異間的落差, 化解彼此間的衝突與隔閡﹗ 父母和子女都該閱讀的親子溝通書 當孩子覺得被忽視時,你可以開導他: 我們認為家人應該記得我們的生日、伙伴應該要瞭解我的苦心、老闆應該知道我的努力、我們也希望朋友應該能夠體會我們的心情,每一個的「應該」都是我們對別人沒有說出口的期待,這些秘密的期待落空之後,就造成我們感到被剝剝、被忽視,以及失望,氣憤或幻滅的種種情緒。因此,若免不了還是會有期待時,盡量把這個期待說出來,因為我發現人之所以不快樂,覺得被傷害,往往都來自於這些沒有說出口的期待。   當孩子對職涯產生迷惑時,你可以跟他分享: 以前的時代,每一份工作的內容都很清楚,很固定,甚至從學校畢業進入一個公司,往往在同一個辦公室,跟同一群人做同樣的事,一直到退休,可是這樣的時代早已經結束了,即便在同一個公司,工作的內容與形態也會常常改變,甚至趨勢專家也指出,未來每個人一生的職業生涯中,至少會轉換四個不同的產業,不是同一個產業四家不同公司,而是不同的產業!   當孩子跟你的價值觀產生衝突時,你要自問: 價值觀必須在真實生活情境中養成,也就是必須由眼睛所見以及一次又一次親身經歷而建立的,不是老師或父母嘴巴所講的。因此,要教孩子價值觀,不如父母反省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才是根本之道。   一輩子的知己 聽過或看過可愛的左左右右雙胞胎的爸爸媽媽應該不少吧!但早在十多年前,拜李偉文醫師高居排行榜前十名久久不墜的暢銷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所賜,台灣關心(苦惱)於親子教養的家長們,最熟悉又最關注的雙胞胎該是 AB 寶了吧﹗偉文和他的太太蘊慧對 AB 寶的教養方式,以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的創意及奉行的原則都引起廣大迴響,欽羨和追隨. 在這樣浪漫又理想的教養方式下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