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

   當在學校所學的一切全都忘記之後,還剩下來的才是教育。               -科學家.愛因斯坦

 


  有一定的考試範圍、一定的考題型式,在準備上的確是有方法有技巧可學習,甚至臨時抱佛腳考前苦讀也會有一定的效果。可惜的是,人生面對的問題與學校的考試完全不一樣,因此,要用在學校考高分所學會的技巧運用到真實人生,怕也沒辦法發揮作用。

  忘記在那裏看過一則「當代的寓言」,有個歐洲的貴族式的住宿學校,每當學校要大考前一星期會帶學生出去旅行,並且不准學生攜帶課本或有關於考試內容的教材,然後旅行一回學校就直接進教室考試。

  這種作法大概就符合愛因斯坦所主張的,當你把強記背誦所得的知識全都忘了之後,剩下的東西,才是你一輩子帶得走的智慧。

  還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寓言。

  有位熱愛武術的年輕人,歷經艱難,總算找到一位大師。學生向師父請教:「我想學會第一流的武術,那必須學多久?」

  師父說:「至少十年。」

  學生又問:「十年太久,我如果加倍用功,那需要多久?」

  師父回答:「那就需要二十年。」

  學生有點困惑:「如果我日以繼夜,全力練習,那要多久?」

  師父回答:「那就三十年。」

  學生愈來愈疑惑:「為什麼我更用功,反而需要更長的時間呢?」

  師父回答:「如果你眼睛一直認定一個目標,你那裏還有眼睛看見你自己呢?」

  的確,許多學問與技能,進入初學的門檻之後,已不再是技巧的反覆練習,而是個人生命的體會與境界,當然,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是否有創意,才是勝出的關鍵。

  攝影大師柯錫杰就曾說:「相機不過是道具,最重要的是眼光和心。」

  因此,他強調若真的要把攝影學好,不是那些技巧解說能告訴我們的。反而是應該去看表演,去看舞蹈,去時看名畫,去聽音樂,去讀各種領域的書。

  換句話說,要用全身每一個細胞去感受,去了解這個世界,把我們的心充實,它才能在我們的眼睛透過觀景窗觀看時,給予我們最大的回饋。

  我想,攝影是如此,人生其他領域的學習也是如此吧!

  而且,人生不像考試,有標準答案,有明確不移的目標,生命太複雜、太多變,有無數瞬間聚合與消逝的種種變因影響著我們,因此若只追求單一具體目標,很可能無法達成之外,那個目標反而成了我們的束縳,我們的限制,或許如同武術大師所提醒的,要放空,要無所求,要留出空間觀看自己,保持輕鬆開放的態度,不斤斤計較,接受未知的不確定和生命的種種可能性。

  是的,當我們不再執著,願意放下過去所學,才能夠迎向全新的未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