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教孩子愛惜自然與自己的生命

圖片
    人類的生命與起源原本就來自於大自然,人類的演化也與所有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在我們的基因裏,蘊含著對自然荒野的熟悉與渴望,聽到美妙悅耳的鳥叫,我們也許不知道是什麼鳥,但是會很感動,看到野生動物,會覺得興奮,貼近有著軟綿綿皮毛的小動物,就會想摸牠,或許是我們的祖先幾百萬年來都穿著獸皮,給了我們安全溫暖的感覺。   走在自然的曠野中,我們可以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為這繁複的「生物多樣性」而深深喜悅與感動。   自然荒野以及萬物生命除了給人類帶來心靈與美學上的啟發之外,實際上人類的存活與發展,也依賴著所有自然生命的貢獻。比如說,我們吃的食物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需要蜜蜂幫忙傳播花粉,最近幾年蜜蜂大量死亡,造成了農作物產量減少。有一首英國童謠這麼唱著:「釘子沒了,鐵蹄就丟了,鐵蹄沒了,馬兒就丟了,馬兒沒了,騎士就丟了。」 若騎士沒了,一場戰役,整個戰爭,甚至整個國家都會受影響,所以,同樣的,若是蜜蜂死了,很多花因為沒有傳粉也死了,靠這些花的果實為生的動物也死了,吃這些動物的動物也死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小小的改變,或許就會對其他生物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所謂食物鏈的環環相扣。因此,一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度與其複雜性有關係,一個群落中,若共存的生物種類愈多,表示生物種類間的關連愈多,對大自然的改變,以及突發災變的抗拒力或適應性也愈大,因此,保持生物多樣性,尊重所有的生物,讓所有的物種都能活下去,對整體地球生態與人類生存非常重要。   至於環境中的颱風、豪雨、火災、地震、土石流等等天災,並不會對於自然界中的生物產生種族的滅絕,這是因為這些物種隨著地球整體氣候與環境在幾千萬年幾百萬年裏一起演化,都已經能夠適應,反而是人類在這幾百年裏,人口大量增加,侵佔了物種繁衍生長的地方,再加上這幾十年發明的許多有毒化學物品,對生物而言,才是快速滅絕的主要原因。     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愛惜樹木,除了樹木可以提供我們果實木材使用之外,森林在穩定氣候清淨空氣,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還會防止土石流,山洪爆發,一方面使人類免於水災,一方面也使我們免於乾旱之苦,一棵樹木等於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有許多藤蔓、蕨類與蕈類都依賴著樹存活,還有數不盡的微生物、昆蟲、鳥類與哺乳類也都棲息在樹上。   我們除了透過知識讓孩子理解尊重所有生命的必要...

生命中最浪漫的事

圖片
    我很喜歡趙詠華唱的一首歌──最浪漫的事; 「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聽聽音樂聊聊願望,  你希望我愈來愈溫柔,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  謝謝我帶你找到天堂,  那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直到我們老得那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我想,這不只是最浪漫的事,其實也是人生最大的安慰與幸福,當然歌曲中的你我指的是夫妻或伴侶,但是我卻認為這個老伴應該把老朋友也算進去。 人的一生往往被所謂事業與愛情這二件事弄得疲累不堪,但是友誼卻是上天對人類最大的恩賜,友誼是讓我們撫平傷痕然後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生活的力量來源。 但是友誼值得珍惜與珍貴的地方,是來自於生命中共同的經驗,因此若只是一起吃肉喝酒的酒肉朋友,或是彼此交換金錢利益與算計的朋友,當然不會是值得懷念的心靈之交。 所以,我是透過與朋友一起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或者參與公益團體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為大伙曾經一起奮鬥,一起滴下汗水,流下眼淚,彼此有革命情感,這種共同的生命經歷才值得回味,才動人。 這也是我從學生時代參加社團,進入社會後大半時間也是從事公益活動的原因吧! 甚至我也盡一己之力,把在生命旅途相遇的每一個有緣人,想辦法變成老朋友,從早期我在家裏辦的聚會「民生健士會」到之後成立的「荒野保護協會」,無非也是希望架構一個平台,讓大伙可以在此不為名不為利,盡己所能的付出,並且從中獲得超乎金錢物質的成長與體會。 我常常把邀請老友參與的活動想像成古代的「趕集」。一聲吆喝,朋友們就從四面八方響應,大伙兒肩挑手提,騎著驢趕著牛,每個人都不可或缺,但也沒有哪一個人是主角,是偶像。   這群人聚集的文蘊居或荒野保護協會,就像是古代的客棧;客棧是自在的、熱鬧的,客棧的氣氛與內涵,是由在此歇腳的人共同創造的。   客棧裡會有拿卡西走唱的表演者,也有手持驚堂木、聲調抑揚頓挫的說書人,當然跳舞的或打坐練瑜伽的,也都各有空間。   在客棧大廳裡,或許有一群整裝待發的兒童教育專家;在餐廳的一...

談永續發展

圖片
  談到永續發展,這個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專有名詞,我反而比較喜歡中國大陸翻譯成的「可持續性發展」,雖然永續這兩個字比較簡捷且典雅,可是談到永續這兩個字,大部份人腦袋中想的還是『成長』,而不是『發展』,而『永續』,在眾人的想像中,似乎也是不斷往上昂揚的曲線,而不是較為謙虛的『可以持續的』,那種對後代子孫的責任感。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 ( 結構的改變 ) 。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永續發展不是追求無止境的成長,因為沒有總量管制的成長,就會像癌細胞一樣,當數量沒有節制的增加,只會殺死宿主。   因此,發展的思索應該是尋求我們在宇宙中安身立命的位置,發展的面向也可以是很多的,物質與財富的追求或許只是眾多選擇項目之一。   如果全球的經濟是在一個無邊無際無限大的世界,或許靠著不斷成長,的確可以解決問題,但是真實世界並不是如此,我們的一切消費都靠著有限的生物圏來支撐,如果我們經濟不斷地擴張與消耗,侵蝕了周遭的生態系,這種以自然資本換來的短暫成長,絕對會是划不來的成長,很快就必須面對後遺症與品質下降的苦果 ( 一定會是宗教說的現世報 ) 。   永續發展的真正意涵,看的並不是現在當下的數字表現,而是未來的潛力,而且這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不斷強化體質,不斷減少錯誤決策的發生,將力量用在對的方向上面。   因此,要建立並維持永續經濟發展,政治人物、經濟學家,以及選民們都必須調整心態,追求結構的改變、質的改善,而不是數量的增加。   在喜馬拉雅山區的小小國家不丹,就以「國民幸福指數」來取代「國內生產毛額」當作國家施政的目標。的確,也有愈來愈多人體會到,我們的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遠比物質消費來得重要,偏偏很多政府首長總是以為蓋愈多的硬體建設,就是進步,其實有時候恰恰好相反。     其實追求永續發展,對每個人影響最大的就是讓政府與企業一個頭兩個大的「淨零碳排」,要達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節能減碳是最基本的要求。     那麼我們個人可以做什麼呢?   在吃的方面,儘量不要喝冰涼的罐裝飲料,因為這樣的飲料從...

荒野三十周年慶

圖片
  二 0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星期六傍晚,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三十周年晚會在大安森林公園小舞台舉行,離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下午在幼獅藝文中心的成立大會,隔了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足以讓剛出生的嬰兒長大成家立業,一個當年初入社會的青年,如今野是待退休的銀髮族,雖然談不上滄海桑田,但是在迅速變遷的當代,也算是相當漫長的時間,難得的是,當初創會的老伙伴們,有一大半仍然持續在守護台灣環境的路上努力著,更棒的是,一路上還有無以計數的人投入,在會場上,我能見到認識三十年的伙伴,也有願意擔起責任擔任志工幹部的中生代,更有最近這幾年才加入的新伙伴。 晚會上理事長感謝了第十屆的理監事,同時也宣布並頒發證書給新當選的第十一屆理監事。當天下午來自全國各分會的一百位荒野會員代表,先已開過大會,並且經過一連串的投票,選出理監事,以及常務理監事,最後是理事長。 看著新出爐的常務理事名單,有一半留任,但也有一半是新任。理事長球長續任,氣候變遷及自然解說的二位召集人也繼續留任,親子團召集人在五月改選,由北區總團長黑鳶擔任新的全國總團長,因此也代表親子團擔任常務理事。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納入三位分會長擔任常務理事,除了中區的台中分會鵂鶹續任外,新增加了北區的宜蘭分會長大熊及南區的雲林分會長海豚。 另外有二位專業型的常務理事,律師黑曜石續任,另外新增一位金融財務專家大冠鷲林力行。其實力行算是老伙伴了,他是台北第五期的解說員,創立富陽森林公園定點小組,不過後來因為工作忙碌經常派駐國外,所以漸漸淡出,直到這幾年較常待在台灣,所以上一屆邀請他擔任監事,這一屆再請他擔任常務理事。 另外新的常務理事裡面,有二位比較特別的,就是宜蘭分會長大熊及雲林分會長海豚,他們兩人都是第十屆才開始擔任分會長,而且這二個縣,相對來說,人口較少,所以荒野的會員也少,因此志工群組也較少。但是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倆人居然在諸多不利因素下,努力拓展會務,短短三年內,將分會的志工群組及人數呈高倍數成長,也證明事在人為。 其實從荒野成立第一屆至今第十一屆,總能維持讓在第一線打仗的人來負責決策,換句話說,各工作委員會現任召集人及現任分會長擔任理監事,而不是讓卸任的資深伙伴擔任,這也讓決策與行動能一致,不會有「只動嘴不做事」的決策者。 很開心荒野始終能一棒接一棒,老幹新枝相得益彰,我在歷任理事長給荒野 30...

美好的生活是由愛所召喚,並依知識而行的人生

圖片
  這些年因為寫了一些親職教養的書,所以常有機會應邀跟家長與老師演講,往往很多人會問 : 「你最期待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或素養 ? 」     身為貪心也憂心的父母,我們當然希望給予孩子十八般武藝,好面對變化莫測的未來,但是我們顯然無法預測未來什麼行業或技能最夯,或許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值得過的美好生活 ?      我認為不管什麼面貌的未來,美好的生活一定是由愛所召喚,並依知識而行的人生。是的,愛與知識正是我這一輩子的追求,其實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愛的召喚,就是源自內心對世界的關懷,也就是慈悲心的展現,而知識是智慧的基礎,也是我們能將善意正確實踐的方法。     我們過去的教育都太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但是在行動上網知識垂手可得的時代,以及人工智慧一日千里的發展讓特定技能的賞味期愈來愈短,為了適應現在與迎向未來,現在的教育透過新課綱的制定,從能力升級為「核心素養」。     所謂素養,不只包括知識、能力、更強調態度與價值,也就是希望孩子成為有積極主動的意願,以及與人溝通的團隊精神,進而參與社會的終身學習者。    焦慮的父母不必急著送孩子去補習,因為「核心素養」裡最關鍵也最難「教」的,其實是由「感動」所引發的「愛」,因為愛,我們願意去行動,去改變,也願意去學習行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也因為愛,能激發出生活的熱情,遇到挫折時比較有力量去克服。     能讓我們因感動而激發而效法的力量,往往是來自真實的生活經驗 . 。   傾聽自己的鼓聲   小學時曾經讀過一個故事,簡直可算是令我豁然開朗,生命從此不同。這本書相信大家也都聽過,就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寫的《湯姆歷險記》。 有一次湯姆因為調皮搗蛋,被撫養他的姑媽處罰,叫他去油漆院子外的籬笆。村子裡的孩子們都取笑他被處罰而不能跟他們一起玩。只見湯姆以一副藝術家的姿態,很得意地漆著油漆,這反而引起其他頑童的興趣,紛紛要湯姆讓他們玩一下。湯姆故意吊胃口說:「不行!這片牆面對著全村子,很重要,你們沒有資格漆。」這些頑童只好紛紛拿出他們最寶貝的玩具給湯姆,好交換讓他們也可以漆一下的權利。...

興趣不只是我們喜歡的事,而是再辛苦再累仍然不願意放棄的才算是

圖片
  曾經應陽明大學人文醫學研習營之邀,跟學生們有一場座談。     這些大都是對於人文領域有興趣的醫學系學生,主辦的學生幹部認為我雖然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但是又出了不少書 ( 大概就是這跟所謂人文有點關係吧 !) 所以應該能夠給他們一些意見。     看到他們準備給學員的資料還蠻豐富的,顯然也做了些功課,甚至把我出版過的三十多本書依主題內容還分為好幾大類。    這些會參加人文營的醫學系學生,想必大都對文學有興趣,只是因為太會考試了,因為成績高,而被 「強烈建議」讀職業比較有保障的科系。     果然,就有同學說,她的師長就以我為例子,說服她選醫學系──「因為可以像李醫師那樣,一方面當醫生,一方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其實這十多年來,已經不知道聽到多少像這樣的例子,有的是父母老師直接感謝我,有的是如這次般,到醫學院演講,學生自己私下跟我說的。     唉,對於向來主張要追求自己的興趣與夢想的人而言,到底我算是「妥協的失敗」例子,還是「永不放棄」的成功案例 ? 我自己都搞不太清楚了。     因為我中學時的確對文學,對為弱勢伸張正義的報導文學有興趣,但是當時看到建青社的學長、同學,甚至學弟,個個比我有才華,想一想,自己的天分不夠,還是應付考試比較容易做得好。但是自己內心對文學對公益的關懷還是常常呼喚著我,而我也不曾放棄,持續努力至今。     不過,對於 興趣與夢想的追求,我認為應該有兩個前提 ,第一,要先能養得活自己,才能侈言談自己的夢想,換句話說,要爭一時也要爭千秋。不能以追求夢想之名變成啃老族,而是必須要有能獨立自主,不再跟家人拿錢的骨氣,然後用上班之餘,以及周末假日長期的投入與累績,來證明自己是認真看待這個夢想。     第二,興趣不只是我們喜歡的事,那些做起來舒服自在的休閒項目,真正的興趣是我們願意投入我們的時間與汗水,願意接受相關的挑戰與試煉,再辛苦再累仍然不願意放棄的,才能算是我們的興趣,也才能形成真正的職業生涯。   ...

如何增進孩子的專注力

圖片
  今天上午 9:30 應 KiKi 家族教育集團的邀請,將在羅斯福路的台大集思會館演講,以下附上等一下演講的大綱,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討論。   演講綱要―如何增進孩子的專注力 主講 : 李偉文 (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   ( 一 ) 專注違反人的天性 * 專注違反人類演化本能,卻是人類文明及科技進展的基礎,使人成為萬物之靈。 * 專注思考及創造必須後天培養,是辛苦的。 * 真正的專注很「耗神」又「耗能」,因此要適時休息。   ( 二 ) 指向反應 * 身邊及視線所及任何風吹草動,一定會去注意它,沒有這本能的生物就滅絕了。 * 數位影像利用此本能,讓不斷閃動變換的畫面吸引我們。 ( 對新奇的偏好 ) * 長時間過度刺激,會產生混合專注及不專注的奇特現象,大腦會「當機」 ( 能量代謝等量化指標 ) 。   ( 三 ) 專注力的重要 * 有專注力,才能有效學習,建立長期記憶,擁有思考與創造力。 * 理解複雜的句子或新的知識都需要較長的專注時間。 * 知識付費平台創辦人羅胖的用人觀點,美國頂尖大學選才的考量。   ( 四 ) 專注力小偷 * 睡眠不足飲食不對等生理因素。 * 課程枯燥,太簡單或太難。 * 一心多用,媒體聲光刺激太多。   ( 五 ) 培養專心的孩子之 1 * 自主權 : 選擇的自由與決定權。 * 勝任感 : 進步,成就感與成長。 * 歸屬感 : 對別人而言自己是重要的;對自己而言,內心有重要的人。 ( 喜歡老師,這科成績一定好。 ) * 意願到能力 : 去除分心誘惑,騰出時間做想做的事成為想做的人。   ( 六 ) 培養專心的孩子之 2 * 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 空白且非結構性的玩耍 ) 。 * 與家人一起吃飯、聊天。 * 房間沒有分心源,有好的睡眠。 * 孩子參與對話並替自己訂出規則。   ( 七 ) 培養專心的孩子之 3 * 閱讀需要專注力,也能培養專注力,是一切學習與理解的基礎。 * 運動 (BDNF 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 ) ,接近大自然 ( 腦的休息與恢復 ) 。 * 心情愉快,靜坐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