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愛惜自然與自己的生命
人類的生命與起源原本就來自於大自然,人類的演化也與所有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在我們的基因裏,蘊含著對自然荒野的熟悉與渴望,聽到美妙悅耳的鳥叫,我們也許不知道是什麼鳥,但是會很感動,看到野生動物,會覺得興奮,貼近有著軟綿綿皮毛的小動物,就會想摸牠,或許是我們的祖先幾百萬年來都穿著獸皮,給了我們安全溫暖的感覺。 走在自然的曠野中,我們可以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為這繁複的「生物多樣性」而深深喜悅與感動。 自然荒野以及萬物生命除了給人類帶來心靈與美學上的啟發之外,實際上人類的存活與發展,也依賴著所有自然生命的貢獻。比如說,我們吃的食物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需要蜜蜂幫忙傳播花粉,最近幾年蜜蜂大量死亡,造成了農作物產量減少。有一首英國童謠這麼唱著:「釘子沒了,鐵蹄就丟了,鐵蹄沒了,馬兒就丟了,馬兒沒了,騎士就丟了。」 若騎士沒了,一場戰役,整個戰爭,甚至整個國家都會受影響,所以,同樣的,若是蜜蜂死了,很多花因為沒有傳粉也死了,靠這些花的果實為生的動物也死了,吃這些動物的動物也死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小小的改變,或許就會對其他生物造成很大的影響,這是所謂食物鏈的環環相扣。因此,一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度與其複雜性有關係,一個群落中,若共存的生物種類愈多,表示生物種類間的關連愈多,對大自然的改變,以及突發災變的抗拒力或適應性也愈大,因此,保持生物多樣性,尊重所有的生物,讓所有的物種都能活下去,對整體地球生態與人類生存非常重要。 至於環境中的颱風、豪雨、火災、地震、土石流等等天災,並不會對於自然界中的生物產生種族的滅絕,這是因為這些物種隨著地球整體氣候與環境在幾千萬年幾百萬年裏一起演化,都已經能夠適應,反而是人類在這幾百年裏,人口大量增加,侵佔了物種繁衍生長的地方,再加上這幾十年發明的許多有毒化學物品,對生物而言,才是快速滅絕的主要原因。 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愛惜樹木,除了樹木可以提供我們果實木材使用之外,森林在穩定氣候清淨空氣,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還會防止土石流,山洪爆發,一方面使人類免於水災,一方面也使我們免於乾旱之苦,一棵樹木等於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有許多藤蔓、蕨類與蕈類都依賴著樹存活,還有數不盡的微生物、昆蟲、鳥類與哺乳類也都棲息在樹上。 我們除了透過知識讓孩子理解尊重所有生命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