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依舊在

十月中旬臉書私訊有一則劉月梅理事長捎來的訊息,告知兩個好消息,一個是荒野保護協會再度獲得綠獎的贊助,另一個是有位會員遺產捐贈荒野 150 萬元。 因為看診忙,再加上想說過幾天會參加荒野共識營就可以見到月梅,也就沒有立刻追問細節。想不到當天晚上就接到副理事長柯典一的來電詢問 : 「認不認識王某某這位荒野的會員 ? 」 想了一下,對這個名字沒有什麼印象。原來協會帳戶忽然多了一筆 150 萬的個人捐款,於是打電話詢問匯款人,才知道是這位伙伴的家人遵照她的遺願,將部分遺產捐贈給荒野。協會當然想知道這位夥伴跟荒野的淵源,但是她的家人只知道她曾經跟她們分享聽過我演講後的感想,其餘就一問三不知。於是柯典一就打電話來問我認不認識她。 當然,協會也在資料庫中翻查她的資訊,只知她是早年入會的永久會員,二十多年來只參加過一次活動,沒擔任過志工,也沒參加過任何荒野辦的課程,應該算是不活躍或是失聯會員。 掛斷電話,心裡很感動,腦海中浮現多年前曾寫過的一篇文章的標題 : 「看不見,依舊在。」 這是 1999 年 921 大地震之後,給荒野夥伴的募款信時所用的標題,以下摘錄當年信件的片段 : 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很久沒有見面,也許我們剛剛才掛掉電話,也許我們在協會人來人往的各組志工聚會中擦肩而過,也許在山上在海邊,咱們都曾戴著綠色領巾分別向民眾分享過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熱愛……每當想起有這麼多相知相惜,把盞言歡,同辛共苦也一同興奮歡笑的朋友,心裡總會充滿溫暖 。「看不見,依舊在」, 散居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荒野伙伴,只要我們常常想到彼此, 只要我們彼此仍然為理想在努力,我知道,我們都是一直在一起的 。 ...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索,台灣有沒有機會能擁有一個全民性的環境保育團體 ? 符合這個全民性必須有三個條件 :(1) 會員人數很多 ( 完全自發性的 )(2) 很多人願意長期捐款 ( 會費及義賣品 )(3) 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