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方舟
有人說,每個人一生至少都會到動物園二到三次,第一次是小時候被父母親帶去,第二次是長大當父母後帶孩子去,幸運的話還有第三次,就是陪著孫子一起去。 動物園大概是在現代,唯一跟大型獵食性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了,幾十年前有馬戲團,獅子老虎還會表演跳火圈,但是在愛護動物的思潮下,現代的馬戲團已經沒有動物在表演了,只剩下空中飛人跟小丑。 甚至,動物園在保育的觀點下,差一點也如同馬戲團般被時代淘汰,除了因為展示活生生的動物不人道之外,往往從野外捕捉以及運動物的過程,會死掉十倍以上的動物。尤其在早些年,人們不太會照顧這些動物,再加上關在狹窄的籠子裡,通常很快的就死掉,又必須去野外捕捉,所以幾百年來動物園的確是動物的殺手。 動物園的歷史很悠久,人類在三、四千年以前就開始圈養動物供人觀賞,甚至有些動物園還曾經是人獸格鬥的競技場,直到歐洲的大冒險時代,許多探險家到全世界蒐集各種珍奇異獸,然後買賣供人欣賞,這大概是現今動物園的起源吧 ? 動物園之所以沒有被時代淘汰,主要是轉型成功,從娛樂的功能,轉變成環境教育或保護動物的重要角色 首先,現在的動物園已經不能購買野生的動物,而是透過與其他動物園所繁殖的動物彼此作交換,其次,有些動物園已轉型成生態保育單位的附屬機構,擔負現代方舟的角色,也就是為那些因為族群數量非常少,而且在牠們的自然棲地裡有許多危機而瀕臨絕種的生物當作庇護所,或者復育中心。 原本保護動物或研究復育的工作,應該是由學術單位或生態保育機構來做,但是因為動物園一則有場地,二者有人員編制,除了飼養更可以進行研究,同時也因為賣門票所以有經費,復育物種是很花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孩子喜歡參觀動物園的機會,正是從事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的大好機會。 動物園的轉型有一位著名的自然生態作家杜瑞爾有很大的貢獻,他很小的時候就在火柴盒裡養昆蟲,夢想擁有一個自己的動物園,長大後他寫了幾十本非常暢銷的書,也主持與拍攝了許多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宣傳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觀念,最後他創立了幾個基金會以及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