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從吃開始的健康環保生活

圖片
    某個平常上班日的晚上,我們全家人非常難得的約在市立仁愛醫院後面巷子的一家小餐廳聚餐。特地排出時間就是想嘗嘗看老朋友的女兒所研發出來的 「無麩質有機素食料理」。     從前菜、沙拉、主菜到甜點與飲料、我們每個人都點不同品項,然後分著吃,一邊聽這位年輕的主廚詳細跟我們介紹每道菜的作法跟每個食材如何栽種與選擇,聽得已在醫院擔任三十年營養師的太太都直呼大開眼界。     其實這位頗有想法的主廚算是半路出家的,原本學的是彩妝,以前在加拿大工作時,一個月只要接幾個案子,工作三四天就可以賺足生活費,但現在卻願意在台灣每天從早忙到晚,小餐廳才能勉強收支平衡,好奇追問,她只淡淡的說 : 「我實在受不了為那些穿皮草的人服務。」     她媽媽接著解釋 : 「因為六七年前生病手術後,女兒想煮一些健康的食物幫我調養身體,就這麼自己找資料研究,居然煮出興趣來,之後也到幾個不同國家去學習,現在想在台灣推動這種無麩質的全素料理給更多人認識。」     原先我就知道在西方國家,有許多人對於麥類主食裡的麩質過敏,但是我以為對東方人應該不會有什麼困擾,因為就算不吃麵粉類的食物,吃米飯總可以吧,現在才知道,原來如果不特意避開,幾乎所有的沾醬,包括醬油,都會含有麩質,對體質過敏的人就會有消化不良拉肚子的情形。     看著這位年輕標緻有時尚感的女孩,很難想像是一個自從養了貓之後就開始吃全素,包括不吃蛋、奶,甚至不再用任何動物製品,皮包皮件皮鞋,一概從生活中消失。     也想起有位在美國大型畜牧場的經營者在得了重病差點癱瘓後,挺身揭露了畜牧業的黑暗真相,並且深自反省 : 「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我們會想用什麼標準來評斷我們度過的一生呢 ? 」是的,不管我們賺了多少錢,曾經多有權勢,死了都帶不走,那麼唯一重要的是,我們為世界留下了什麼 !     工廠化以農藥肥料生長激素抗生素大量飼養的畜牧業,對人類以及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與土地,已經造成難以彌補的影響和傷害。這位從貪心商人變成環保聖戰士的霍華李曼提醒 : 「在一個被毒化的星球上,人類是無法長久生存下去的。一個環境保護者吃肉,就好比一個人自稱為慈善家,卻對慈善事業一毛不拔一樣令人存疑。」     他這段話講得很嚴厲,令人冷汗直流。雖然我們家是在二十多年前荒野保護協會成立,知道飲食與環境的關係之後,家居飲食才以素食為主,但

抓魚、吃食與養魚

圖片
  在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事隔近十年,國際最賦聲名的「科學」雜誌,刊登了由歐美跨國學者聯合的研究報告警告:「如果過渡撈以及海洋遭受污染的趨勢不變,到二○四八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   先不看其他國家狀況,響譽國際,素有世界漁業大國,超會捕魚的台灣漁業而言,台灣烏魚捕撈總數從兩百七十萬尾減至近年每年二十萬尾不到,去年捕的黑鮪魚數量也不到十年前的四分之一,蚵仔減少五分之一,透抽少了四分之三。   其實我們真的很會捕魚,近年已被禁用的流刺網是用單絲尾龍編織而成,長 五十公尺 ,深 十公尺 的網片,往往連結數百至一千片,總長度 三十公里 到四十公里長的魚網,飄浮在海面上,攔截捕捉所有游過的魚群。   這種有「死亡之牆」之稱的網具被禁用之後,我們也發明了嚴重傷害珊瑚礁的漁具,一種大小通吃的三層圍網,等到三層圍網被禁用後,聰明的台灣男人又用二層或四層底刺網漁具來規避查緝。   台灣人真的很喜歡吃海鮮,幾乎已經到了無所不吃的境界,從最大的最貴的吃起,鯨鯊、象鯊、蝠魟,鮪、旗魚、翻車魚;一直到稀有的魚種,魚卵甚至連仔稚魚、魩仔魚也不放過。前一陣子看到旅遊雜誌的廣告宣傳:「珊瑚礁魚類美麗又可口」,差一點沒有昏倒,珊瑚礁有海底的熱帶雨林之稱,珊瑚礁魚類魚「種」雖多,但是「數量」卻很少,生態體系又十分複雜脆弱,「不吃活海鮮,以免吞噬海中熱帶雨林」是國際保育組織十多年來大力宣傳的保育行動,我們的媒體怎麼這麼沒常識啊?   那麼該吃那些魚,才能又健康又環保?簡單講最好是選擇食物鏈底層的生物為主,如水母(海蜇皮),蚵仔,淡菜,魷魚,虱目魚、沙丁魚、鯷魚、鯡魚、鯖魚等。有人會認為,吃人工養殖的是不是對海洋魚類比較沒有傷害,其實這也不一定,有許多養殖魚類只能餵食海中抓來的小魚,比如養殖鮭魚或鮪魚,生產 一公斤 的黑鮪需要 二十公斤 由鯷魚、鯡魚組成的魚飼料,非常不划算。   有人拼命吃魚,當然就會有人努力捕魚,幸好也有人竭盡心力復育海洋的魚類資源了。   前幾個星期到澎湖縣政府演講,順便參觀

掛上捕夢網,求得一夜好眠

圖片
  我們學科學的人,基本上是相信數字的,而且也知道通常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偏向保守,因此看到衛福部的資料說台灣有四百四十一萬人正仔在服用安眠藥,也就是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為失眠所苦,這麼高的數字不免讓人驚恐,尤其還指出台灣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台灣人一年吃掉十億顆的安眠藥 …… 看來獲得一夜好眠似乎是愈來愈珍貴的禮物了。 從櫃子找出捕夢網,這是很久以前到美國五大湖區旅行時,在禮品店買的。這是印地安人在入睡前會懸掛在窗前,用來捕捉惡夢的細樹枝編成的小網子。 他們傳說噩夢是由妖魔所引起,而妖魔會被網子上美麗的裝飾吸引,然後被纏繞在網絲上,不會打擾熟睡的人。當清晨太陽升起時,陽光會融化網上的惡夢,流入泥土中。 若是枕頭邊沒有捕夢網沒有關係,也有研究建議,在床頭櫃擺個盆栽可以幫助睡眠,比如常春藤能去除空氣中的黴菌,而蘆薈是淨化空氣最有效率的植物,能吸收並分解許多空汙成分,比如清潔劑和塑膠製品裡的苯,以及各種塗料裡的甲醛,而且植物能增加空氣中濕度,讓呼吸道有問題的人睡得更安穩。 雖然從小就聽聞的都市傳說告訴我們,睡不著就數羊,但研究證實,不僅沒用反而會讓人入睡時間平均慢 10 分鐘。睡前想什麼可以幫助入睡 ? 研究證實,想些可以讓我們平靜,放輕鬆或愉快的畫面,比如大自然的風景或度假的場景,用這些美好的想像來取代腦海中那些令我們煩憂的負面念頭。 身體內部的核心體溫降低可以讓我們快速入眠且有較深且高品質的睡眠,所以睡前一到二小時沖個熱水澡 ( 不能泡太久 ) 或泡泡腳都有效,因為體表短暫的升溫會促進四肢的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散熱而降低核心體溫 ( 泡太久的澡,若是整個身體都熱起來,包括核心體溫也跟著升高,反而適得其反 ) 。同樣的,讓體表溫暖,暫時騙過身體多排熱來降低核心體溫的方法,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過一篇文章指出,將雙腳弄暖保證可以讓難以入睡的人更容易入眠,因為雙腳雙手及頸部的皮膚,是身體增加動脈血流來調整體溫最有效率的部分。至於房間的溫度大約在 24 度左右最理想,太熱會影響睡眠品質。 也因為運動會增加核心體溫與基礎代謝率,因此睡前二個小時就不要再做劇烈運動,但是臨睡前可以做些和緩的伸展運動,或者靜坐深呼吸,讓身心都慢慢平靜下來。     睡前兩小時也最好不要再吃東西,以免胃酸分泌而且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半夜引起胃食道逆流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