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但永不止息的退休進行式—「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自序

      最近這三年多,只要是很久不見的老朋友或剛遇到的新朋友,都會問我:「你們在台南要蓋的蝸居,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這個好奇,是來自於掛在網路上的一部微電影——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這是遠見出版集團在20148月的年度特刊主題「養得起的未來」所搭配拍攝的影片,短短不到三年,單單網路上的點閱率已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除了顯示大家很關心退休這個主題之外,也期待能用正面,甚至浪漫一點的行動來準備自己下半生的生活。
         當初之所以答應遠見出版集團以我為主角,記錄我們這一群一起參與社團並且相約同居共老的朋友的紀錄片,是因為高齡化社會席捲全世界,如何在來得及的時候,將自己有限的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時間與金錢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資源),是我這些年非常關注的領域,因為這不僅攸關個人幸福,對家庭、甚至社會國家的影響也很大。
         這個紀錄片短短的,不到十分鐘,裡面有四個主題,其中大家最好奇的是「蝸居」,也就是老友們集資買地,自己規劃設計營建一棟自己住的老人公寓。
    故事的緣起來自於我們2012年底旅行到台南,當地朋友導覽介紹時提到台南除了是富含文化與歷史的古都之外,氣候非常好,據說一年有將近三百天的好天氣,再加上豐富的小吃以及適合悠閒散步且富含人情味的巷弄老街文化,當下就有人起鬨,我們退休後一起搬到這裡來住吧!
          說起來也是緣分,過沒幾天就傳來消息,有一塊巷弄裡的土地,幾位地主已高齡九十來歲有意出售,素來行動派的我們,立即推派我高中至今最好的老同學羅綸有專程到台南看了一下,然後在電話與E-mail討論幾天之後,有十來位朋友立即響應,就共同買下這塊地,開始構築我們的「蝸居」夢。
          人生真的很奧妙,201212月到台南旅行,2013年初買下土地,並且近年我們的旅行以「蝸行」為名,希望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慢慢且貼近地走在自己的土地上,所以將這塊地命名為「蝸居」。然後2014年遠見雜誌拍紀錄片,2017年居然很巧的台南市政府將蝸居所在的巷弄,命名為「蝸牛巷」,除了巷口做了雅致的門坊標誌外,整個巷弄街區重鋪地磚,空間也營造出令人驚艷帶有蝸牛意象的裝置藝術。
          這是因為出生於台南的前輩大作家葉石濤先生,生前曾住在這個巷弄內,並且多次在文章中提及他住的小小的房子為蝸居,並將這條小巷命名為蝸牛巷的緣故。
        當我們這個屬於二十一世紀的「蝸居」買下後,就積極的討論並且設計,營建屬於這一代人的退休夢。其實週遭有很多朋友退休後想搬到山裡面或到鄉間蓋一座夢想中的養老別墅,但我覺得這太浪漫或是久居都市忙碌工作後反向的想法,退休後的居住空間其實應該依不同年齡與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規畫,這在本書其它文章會再仔細討論。
         不過,不管哪個階段,怎麼選擇,如果能跟許多有共同生命經歷或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住在左鄰右舍,是最幸福的。俗話有道是:「千金買房,萬金買鄰」「遠親不如近鄰」,良有以也。
         好朋友退休後一起住,並不一定要自己買地蓋房子,其實現在也有很多建商甚至政府單位積極營建各種適合年長者居住的公寓,只要大家能一起去訂購預約,也不見得要耗費心力自己找地蓋房子。
         我們的「蝸居」在記錄片拍完之後不久,就設計完成,也找了營建廠來估價,但是後來有幾個因素使得計畫暫緩,一方面是因為完全合乎建築法規是我們的前提,建築物必須蓋地下室與停車空間,也因此施工要避免損及鄰近房舍的安全措施將會使得建築造價非常高昂;另一方面這群朋友退休大概也還要五到十年,房子蓋好之後若沒有真正定居而閒置在那裡,其實也不太好。幾經考量,目前調整後的計畫是,因為蝸居地處商業區,若花了相對高的建築成本只蓋公寓空在那裡實在可惜,因此希望能找到友善環境或具有文化或產業前瞻性的企業合作,也許將建築的一、二樓供商業使用,三四樓以上樓層才留作我們自己規劃。
         其實「蝸居」的進展就像我們的人生,或者我們面對退休的態度一樣,必須不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調整。退休進行式的意思是,不管我們現在幾歲,都必須預先做準備,但是直到告別世界前,我們也不該從生活中退休,這也是這本書最想傳達的觀念。

        「因為有大家,我不害怕年紀變老,甚至很期待老年的到來……」這是不久前,林國香在某次蝸行路上有感而發。國香曾經是位資深的媒體記者,也像許多其他老朋友一樣,三十年前就加入我在家裡舉辦的讀書會「民生健士會」,然後和大伙一起籌備以保護台灣自然環境為職志的荒野保護協會,當我們陸陸續續卸下在荒野裡的志工幹部職務後,就開始以更緩慢的腳步旅行,這也是紀錄片裡第二個主題「蝸行」,只要透過一點心思和心意,可以讓旅行更有深度,同時也能鼓勵更多在地方上為公益而努力的在地社團與朋友。
         是的,的確如國香所講的,因為有大家,大伙們其實期待著退休,不怕變老。雖然年齡愈大,體力當然也會隨之下降,許多刺激與冒險的活動必須割捨,但是我覺得年紀大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不必在乎別人的想法與眼光,我們也不再需要勉強自己去學不想學的東西,更不必勉強自己跟不喜歡的人應酬往來,我們總算可以活得愈來愈像自己了!

         影片最後一段講樹葬,樹葬是最環保的方式,也符合我們這群愛好大自然的荒野伙伴屬性。如果好朋友們都能相約,把辦喪禮的錢省下來,一起合買一塊棲地,只要把地買下來當樹葬園區,當地就不會開發,就能為後代子孫留住一塊美麗的大自然。
    此外,假如好朋友們都葬在相同的地方,子孫們就自然會來這個地方追思懷念,連祭拜都可以「揪團」,孩子們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互相成為老朋友,這也才是名符其實的友誼長存。
         我這本書裡的每篇文章,每個想法與做法,相信都是大家可以做得到的,雖然這些年媒體不斷嚇大家老後破產,國家財政即將崩潰,這些觀點與數字當然也不能說錯,但是我們若因此而緊張、焦慮其實也無濟於事,反而要冷靜地思考,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

    就像這本書的第四部分講的養生也是如此,許多事情只要預先想到,提早準備,人人都可以活出個精彩充實又有意義的人生。

留言

  1. 深有同感 from 南四解_台灣藍鵲

    回覆刪除
  2. 變老但是也可以很健康!
    重點在心靈保持活力!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萬冠麗與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