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棣的「20之後」及拖鞋教授的夢想海洋


今天Line TV為了與公共電視台合作播出的20之後」電視劇來訪問我,要我回憶20幾歲的自己,然後分享當時的夢想與選擇,讓現在的年輕人參考。
    很訝異拖鞋教授(蘇帆海洋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蘇達貞教授)幾年前接受商業周刊為他拍的紀錄片—夢想海洋,居然被王小棣導演看見,而且將他的故事編成連續劇,即將上映。
    說是居然的原因,是當初紀錄片上映前在看試片時,我內心就暗暗說不妙,因為紀錄片的結尾是未完成(失敗的婉轉說法)的夢想(這牽涉到中華民國政府恐懼海洋的荒謬政策,暫且按下不表)而每個人都喜歡看成功的故事,所以我擔心影片不討好,果然,上映沒兩天就匆匆下片。
    不過幸好小棣導演被片中熱血的年輕人感動了,經過幾年醞釀與籌備,總算全片拍完,在九月底於公視頻道與Line TV播出。
    影片中的故事從四個高中死黨上台北念大學開始,租屋同住的他們,也結識了新朋友,也面對愛情、友情、親情的考驗以及職業生涯的選擇,當然,其中免不了有著年輕人的熱血與徬徨,小棣導演試圖透過故事激勵台灣的年輕人,在困境中突破自我限制,勇敢追夢。
    小棣導演幾十年來總是把拍連續劇當作是一種社會運動,希望透過連續劇,讓觀眾了解社會現況與問題,引起討論與關心,進而改變社會。因此,他的連續劇不是大家想像的,只是談戀愛的偶像劇,而那些俊男美女的愛情只是包裹社會議題的糖衣。
    他說,好想中樂透,希望能有錢開一個電視台,讓拍攝好節目的人有個好的平台可以發揮。
    20之後」的副標題是奔向藍色海洋的青春冒險,以拖鞋教授成立的蘇帆海洋教育基金會的志工為劇本雛形,至於拖鞋教授真實的精采故事可以看「拖鞋教授的海洋之夢—DIY一條船去環遊世界」這本書。
     2009年拖鞋教授帶著一群大學生,划獨木舟環台,2013年帶著八位不老水手勇闖太平洋清水斷崖,2014年他率領十六位年輕人,親手打造一艘帆船打算環遊世界,這種行徑,似乎既大膽又危險,但是這些活動其實都是經過縝密的計畫,因為,他說,一個偉大的冒險家,從來不做冒險的事。

    數十年來,拖鞋老師極力推動海洋教育,認為住在海島上的我們,沒有理由不認識海,他把從大學教職退休後所有的退休金與資產全部捐出,成立了「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就是希望讓台灣人民不再懼怕海洋。拖鞋老師常感慨,多年來媒體不斷恐嚇我們大海很可怕很危險,政府也不讓老百姓接近大海遨遊於大海,這是個很荒謬的海洋國家。
    他在2014年開始進行「DIY帆遊世界計畫」,親手設計打造一艘船,參考古太平洋島民所設計的獨木舟,以方便組裝和拆卸為觀念,讓小船可以到達任何孤島,登陸任何沙灘或礫石灘地形,更神奇的是能在海灘上拆卸,不需要停靠任何的海港,以「一個島接著一個島」的「跳島」方式來完成帆遊世界的目標。
    我知道大部分人一定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搭著一艘小小的帆船遠遊,沒關係,看完這本書我們就會相信,夢想的實現並不是那麼的困難,只要你願意去行動。
    拖鞋教授說:「明天要做的事,其實是你一輩子都不會做的事,只有今天做的事,才是真正會做的事。」
    很慶幸台灣有個像他這樣既浪漫又實際的夢想家,讓這個世界充滿光彩,也讓人覺得生命之旅真是繁華處處,美好而令人感恩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