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美味代價,拿回食物主權


            雙胞胎女兒AB寶看完「美食代價」這部紀錄片之後,姊姊A寶馬上就嚷嚷:「好可怕喔!我以後不敢吃牛肉、雞肉了!」

  只見妹妹B寶冷冷地吐嘈:「我們家本來就很少吃牛肉雞肉啊!」
  的確,自從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之後,(那一年也是AB寶出生那一年)我們家就儘量吃「環保素」,因為肉類比較耗地球資源且較易造成環境破壞,所以在家裏的飲食以素食為主,再加上太太是營養師,知道許多食品添加了太多的人工化合物,而且往往含有大量的糖份,鹽以及油脂,所以在家吃的三餐也儘可能的以真正的食物為主,而不是經由加工廠製造,已經無法辨識食物的形狀以及產地與來源的食品。
  「美味代價」入圍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揭露了美國食品工業背後高度機械化的處理過程,以及那些跨國大公司為了賺錢而不顧消費者健康以及殘害了自然環境。
  我們現在超市或連鎖店買到的牛肉或雞肉,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在畜牧場中自然成長的牛或雞,而是出生至死亡一輩子關在不見天日,無法移動轉身,簡直像工廠生產線上的一個螺絲釘,而且為了生產效率,工廠無所不同其極地利用各種方式,在牠們的食物中添加各種抗生素與注射生長激素,最後這些東西當然也都跑到我們體內了。
  當天晚上,A寶在她的周記裏記下感想:「從小我就對食物、對吃情有獨鍾,「美食」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深深吸引我。去吃到飽的餐廳,一定會努力讓自己吃到撐才肯罷休:對任何食物來者不拒,先嘗為快;對吃過的食物過口不忘。對吃、對食物,我有一種特別的興趣,美食也是我動力來源之一!但是看完紀錄片《美味代價》,我對美食有不一樣的認識,更對影片中的種種感到不寒而慄、驚恐萬分。」
  同樣地,B寶也寫出她的心得:「《美味代價》走訪各地尋求美食的真相。鏡頭從大賣場上看似乾淨衛生、訴求健康的食品,轉入一處黑暗狹窄的倉庫,雞群被監禁在不見藍天的鐵皮屋內,卻長得異常肥碩,細小的雞爪幾乎無一立足之地,甚至擔不起自己的重量,彼此推擠、隨意亂竄。而飼主只是一貫地拾起慘死在同伴雞爪下的犧牲品,扔在充滿細菌的土壤中。想到當今人類都得面對空前的自殺式災難,就很反胃。」
  一時的美味,得用源源不絕的代價兌換。首先,最切身相關的就是我們的健康、生命。當翠綠色的大地被受污染的土壤取代,食物鏈不斷惡性循環,生物體內的毒素累積在人體內產生「惡」勢力。只有當我們拒絕非必要的食品,才能制止大企業持續的擴張。
  其實我認為遠遠凌駕一切之上的是,對萬物生命的態度。人失去了人性才會將雞與雞肉畫上等號。如果用「適者生存」來反駁人類不應該屠殺萬物,那麼人類應該是最不適合生存:不遵守大自然的法則,如何談得上競爭?
  的確,這部紀錄片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超級市場,便利商店或大賣場琳瑯滿目的食品時,可以稍為停下來思考,或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們要拿回對食物的主控權。
  
我們應該有權力決定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如何生產出來,由誰來提供,換句話說,我們要回到幾十年前,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購買食物的來源,而不是透過全球化的工業體系,由工廠大量生產,食物從那裏來,如何製造完全不知道。
  目前工廠製造的食品大都是添加了許多化學物質來延長保存期限,才能長途的運送到全世界各地,不只對我們健康有潛在的威脅,這種運輸也花費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吃在地種植當地消耗的食物,除了省下包裝與運送成本之外,也會更重視環境的永續利用,因為消費者就在當地看著生產者。
  當我們確實能夠看到食物如何長出來時,也就是會吃到當地且當季的食物,這種體驗不只可以達到對生產者的尊重與環境友善的目的,其實對我們個人而言,除了更新鮮更健康之外,口味也會更好,同時也附加上了在地文化(傳統文化)的精神享受,是一舉多得的選擇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