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藻礁連署--守護環境的眼永不止息

 

珍愛桃園藻礁公投連署書今天送到中央選舉委員會,共七十萬份多,大家恐怕對七十萬份有多大體積沒有多少概念,大概是中大型的紙箱(裝十八公斤的連署書)五百箱左右。

    量已經很嚇人,但是還要再想到,必須一份一份檢查,分成三百多個行政區裝訂成冊,然後再一份一份影印,一份中選會一份戶政機關(影印機一份一份印,一台機器一整天大概也只能印數千份,那七十萬份呢?)

    這還只是連署書收回來的工作,但是民眾親筆簽名填上許多資料,要收到七十多萬份是多耗費人手啊!元月初,荒野保護協會全員投入之後,設在全國各地的連署站一舉增加到五百多個,幸好荒野的志工人數多又超級熱情,才能及時順利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

    最早希望在二月底前截止連署,那麼至少有十八天可以整理連署書,但是後來民眾太熱情,延到三月十日截止收件,結果一直到三月十八日,每天還有數千份至數萬份民眾親自送到荒野來。

    這數十萬份連署書原本放在公投連署的總部,也就是荒野桃園分會的辦公室,後來擔心保全與消防沒有台北總會好,就在上周從桃園在警方的護送下,移到台北的荒野總會。

    而荒野台北分會也緊急動員志工,趕在這星期內把最後一批連署書整理好,不辜負每個民眾的心意。

    老婆大人也連續幾天到荒野幫忙,據她描述,總會將近兩百坪的空間,每個會議室跟演講廳,從早到晚都擠滿了志工,許多上班族特地請假過來幫忙,她也聽到許多感人的小故事,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後面附上一篇我在二十多年前的文章「守護環境的眼永不止息」,這篇文章後來也收錄在2017年出版的「悠遊在荒野─因為愛的緣故」

李偉文 2021.03.18


 

 

守護環境的眼永不止息寫於2001.3

台灣,最不欠缺的就是環境議題了!

我們從小唱的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除了在當年是事實的描述之外,在現代而言也是居家理想環境的憧憬,的確,山林與溪水原本就是人類最終的撫慰與最原始的鄉愁。可是,曾幾何時,門前的小河會汔濫,後面的山坡會傾頹,會有土石流?

美好的憧憬怎麼變成了令人戰慄的恐怖家園?

 


(一)                           如何讓一時感動,化為長久的行動?

每天打開電腦就會收到各地伙伴傳來的訊息,幾年時時刻刻不斷有求救信。是的,伙伴們在回應來自大自然微弱的呼喚,山川、大地、鳥獸、蟲、魚,為那不能自述的受苦者說話,為那不能自伸的受屈者表達。但是,這麼多的環境破壞議題,像希臘神話裡的九頭妖龍一般,砍掉一個頭,它又長出兩個頭來,我們該怎麼辦?

境運動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基本上已經是一種普世價值,也就是人人知道,人人同意的價值觀。但是,這也是環境運動現在面對最大的挑戰與瓶頸:「你如何去不斷告訴別人一個他早已同意的觀念呢?」

環境問題已不在於民眾知不知道,同不同意,而是民眾願不願意改變生活,願意付出代價?我們知道,改變是痛苦的!要讓民眾願意犠牲現在的舒適與便利,去顧慮不特定對象且不可預知的未來世代的利益,絕對不是訴諸道德或上媒體爭取大家注意的議題操弄可以達得到的。

因此總覺得生態保育是條漫漫長路,荒野守護的工作也是時刻不得鬆懈,環境教育的紮根工作更是必須一代又一代永不止息,因此,自荒野成立開始,

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民眾一時的感動,化為長久的行動與努力。

(二)                           以參與及行動造成改變

我常覺得,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大家都太會講話了,所謂眾聲喧嘩,反而誰也聽不到誰,誰也不相信誰。再加上一些話語被反覆述說後,反而失去了「真實的意義」,當每個人都知道環保很重要,但是卻不斷的看到不該發生的事一直發生,該做的事一直沒人做,久而久之,人就會有無力感,社會就會麻痺沈淪。

荒野保護協會從多年的經驗中體會到,只有行動可以克服無力感,只有真正的參與,才能造成觀念與行為的改變。任何人都會同意你說,環保很重要,但是大部份的人只是說說,並不會在生活中產生任何改變;但是若是他加入了一個團體,其至進而擔任義工,這種行動就會產生改變。

但是,要讓一個人願意參與,願意當義工,並且可以長遠的行動,其實並不容易,尤其在現代這個全球化競爭下的社會,有幾個特徵,第一是,每個人壓力都很大,每個人都有自己工作上艱困的挑戰要應付,有自己家庭或生活上的難處要面對,因此,沒時間,沒力氣或沒心情參與太偉大的公益活動。

第二是,現代人選擇太多,理想太少,除了工作,以及家庭要照顧之下,只剩下非常有限的時間,面對的是太多的選擇,不管是做好事,或者是休閒娛樂,太多誘惑

之下,很難讓一個人專心且長期地做一件事。

因此,荒野就不斷嚐試以最生活化,同時採用正面樂觀的態度,以多元的活動及義工團隊,讓每個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工作領域的民眾,都可以在荒野保護協會裏悠遊,從行動中得到成長,也在義務服務中,達到改變生活方式與價值觀。

而且,這是個複雜的社會,真的要長期的守護環境而不是滅火式的為環境議題而奔波,必須多管齊下,因此,荒野保護協會從三個方向來努力:

(1.)              紮根:自然教育與保育觀念的推動。

荒野從成人到兒童,從體制內到體制外,從鄉村到城市,共有十多個義工領域,一百多個團隊,三千多個義工,在做教育紮根的工作。

(2.)              守護:環境監測,環境議題與政策游說及立法。我們透過邀請專家學者的參與,對於台灣的環境政策的擬定,環境議題的處理,以及環境基礎調查與監測,來及時守護台灣的自然環境。

(3.)              經營:荒野地的管理。

荒野的宗旨清楚標舉著「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並儘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因此,現地保育,維持現有棲息地的完整生態是我們的理想。

可是,台灣環境面臨改變或開發的壓力非常大,再加上台灣物種非常豐富而且歧異度大,很多物種分佈範圍狹窄,往往某些棲息地的環境被破壞,就會有某些物種有瀕臨絕種的可能。這是荒野水生植物庇護站成立的原因。

同時對於較大範圍的棲地透過認養來進行圏護工作,同時也致力於人造濕地的經營,並且荒野也積極協助各個機關團體做義工培訓。

(三)                           守護的力量從地方昇起

經過多年的努力,到如今我深深體會到,「最困難的路也許是唯一可行的路」,守護環境,如果沒有地方民眾的覺醒與支持,很難真正的成功。

但是要地方民眾覺醒以及願意支持與行動,就非得設立組織來作長期的耕耘不可了!這很辛苦,但是似乎也只有這樣子了!

最近這十多年來,各級政府及中央各個部會,都以社區為範圍,大力推動各種計劃。「社區總體營造」是進行最久規模也最為龐大的,十多年來已經投入超過一百億的經費。除了文建會之外,教育部、環保署也都不斷在社區進行各種軟體或硬體的建設。

的確,社區在現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顯得重要。

因為以家庭為單位太小。

以城鎮或國家卻又太大,在其中個人無從著力。因此,透過社區可以讓熱情有理想的人足以貢獻所能,只要匯集一些具有使命感的居民,就可以對社區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富有活力的社區形成之後,可以變成典範,快速複製到更多的縣市鄉鎮裏去。

這種在地守護的力量若能從短暫的「污染受害意識」,提昇到長期和持續的「環境生態意識」,這才是台灣各地保護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我們是否能夠尊重自然的這種在地守護的力量若能從短暫的「污染受害意識」,提昇到長期和持續的「環境生態意識」,這才是台灣各地保護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我們是否能夠尊重自然不與山爭地、不與河爭地、該還給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的,就還給大自然?

關懷環境,癥結不在環境,而在人心。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以來,就以走入社區為目標之一,這十年多,曾與荒野進行過中長期合作的社區,在全國粗略估計大約也有好幾百個以上。最近,我們剛發展成熟,有教材教案,有方法有團隊的,就是綠色生活地圖。若是加上已經實施多年的解說定點小組及自然觀察班及社區自然導引班,還有社區的兒童團隊,還有正在發展中的社區守護義……我們相信透過各種不同義工團隊的努力,可以協助社區裏良善力量的滙集。

守護環境的力量從地方昇起,在社區紮根,永不止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