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這些年應邀演講與主辦單位的主管聊天時,他們常會問我:「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這個問題很單純,但是我常常猶豫著不知該怎麼回答。因為若是一般人認知的,參加活動是網路上有公告,需報名的活動,那我的確多年沒有參加活動,甚至我還在當荒野理事長時也早就沒空參加這類公開活動。

    但若是以荒野志工幹部的角色,所參與的荒野非對外活動,那麼一直到現在,每年都還有非常多場,或許也因為荒野的志工團隊非常多,單單不同團隊的志工訓練或各個層級的幹部訓練,這些不是表列民眾可以參加的「活動」邀請我去上課的場次就不少。

    而且若荒野活動的定義再擴大來看,只要是荒野伙伴在一起所從事的活動,就稱為荒野的活動,那麼我幾乎出門只要不是演講或看門診,十之八九就都算是荒野活動了。

    這麼多不同層次的「活動」對非荒野人很難解釋,他們也很難理解,至於為什麼要把一個單單純純的生態保育團體搞成這麼一個「無所不在的荒野」?也把自己搞得那麼忙,這其中當然包含了我們對未來的許多想像。

    後面附上一篇多年前曾跟AB寶聊到,組織的文化與制度各自對組織發展的功能與限制,或許可供有志從事NGO的朋友參考。

 

帶著團隊飛翔的兩張翅膀―與AB寶談組織發展71

不管是活動還是一個組織機構的運作,我們從表面上看得見的是技術、業績、專業知識、規章以及制度……等等,背後看不見的是人際溝通、理念想法,態度風格乃至於價值選擇……等等。」

停了會,我才繼續說:「就以你們現在已經開始在經營一些團隊來說,一開始一定是有個共同的目標,然後經過大家討論,決定該用什麼方式達成這個目標,這種方式就是所謂組織的流程,當事情愈來愈多,就會發展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規則或模式,也就是形成制度,這些過程相信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可是當組織愈來愈大時,就必須輔以組織文化來協助,否則單單是靠制度最後會產生許多後遺症。你們先說說看,制度對組織發展有什麼好處或壞處….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060837efd89780001b8ffa7

 

…. 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彼此產生的權力運作,除了我們上次說的中央集權與分權的區分之外,在形式上組織裡還分為委員會或團隊;權力運作則分為首長制或委員制,決策方式也有多數決與共識決的不同選擇… 全文請見連結

https://vocus.cc/article/60631540fd89780001b452a3

 

世界不是只有一種速度

古希臘哲學家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這個觀點,也就是我們會以人類的行為來衡量這世界的一切事物,因此,跟人類的步行速度來比,蝸牛就爬得很慢,一塊花崗岩要被雨水穿透,那就更是慢了。

    其實萬事萬物都以自己的速度在進行者,但是人很奇怪,往往對不同事情時間快慢的認知也有很大的差異,這不只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而是生活中每個時刻我們的真實感受。

或許是現代人工作壓力很大,每天都被時間追著跑,連帶著幾乎連偶爾的空檔或休閒時間也汲汲惶惶,心神不定。因為感覺到時刻未止歇的壓力,因此反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是無法忍受緩慢,總是担心著時間,也因為如此,我們反而更要提醒自己,並且主動,或者刻意地讓自己隨時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習慣,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感受周遭的一切,提醒自己「萬物靜觀皆自得」,而且除了人的眼睛,我們還可以透過心靈之眼來觀看。

在一切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希望能留有一些緩慢的餘地;在

https://www.blogger.com/blog/post/edit/4813292319947076508/5571005596589173551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