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過著不生病的生活

 十年前,有一本在日本與台灣都非常暢銷的書,叫做「不生病的生活」,作者是在美國及日本行醫的腸胃科醫生新谷弘實。醫生出版養生的書不稀奇,但是特別的是新谷醫生有幾個其他醫生很難以比擬的成就。

    首先他是在1969年發明一個裝置完成世界首例,沒有進行開腹手術,進行「內視鏡息肉切除術」,開創了內視鏡外科的領域,從此許多腸胃道的小型手術不再需要開腸剖肚,造福無數民眾。

    在出書當年,他已在美國及日本做過30萬例腸胃內視鏡檢查,及9萬例息肉切除術,是腸胃道權威醫師。

    他推廣「新谷飲食健康法」,他數以萬計大腸內徑被癌細胞侵侵襲的患者,都能恢復健康,癌細胞沒有轉移或復發,而且他自己從19歲罹患流行性感冒後,這四、五十年從來沒有生過病。

    他的飲食健康法在現在來看,已經大多成為常識,比如要多吃讓腸道益生菌生長的食物,少吃肉多吃新鮮且沒農藥的蔬果,養成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等等。

    比較特別的是,他除了反對喝牛奶之外,也不建議喝優酪乳,也反對喝太多茶,包括大家都以為含有兒茶素,屬於優良健康飲品的綠茶,因為他從臨床上觀察到,每天大量喝茶的人,會出現萎縮性胃炎,這是胃癌的前驅症狀。

    他認為,雖然茶中的兒茶素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的一種,是好東西,但是數個兒茶素結合,就會變成丹寧的物質,丹寧是植物中澀味的成分,非常容易氧化,與空氣或熱水接觸很容易變成丹寧酸,而丹寧酸會使蛋白質凝固,對胃黏膜產生不良影響,讓胃不健康,而且他認為,市面上銷售的茶葉,栽種過程用了許多農藥,造成另一重的危險。

    因此,他建議不該用茶來取代水的需求,若真的喜歡喝茶,要確保是無農藥栽培的茶葉,同時要避免空腹時飲用,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而且一天不要超過二、三杯。

    他不主張多吃肉的原因是缺少食物纖維,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就他腸胃專業的觀察,持續且大量吃肉,腸壁會逐漸變硬,變厚,而且因為缺少食物纖維,糞便量會比較少,為了排出少量的糞便,腸子必須過度的蠕動,最後造成腸壁肌肉增厚,導致腸子變硬變短,內腔變窄,腸子內部壓力增加,會將腸道黏膜由內往外推,而形成袋狀的突出物,稱為憩室。

    當腸壁上有憩室的話,糞便會進入這些袋狀的凹陷處,更難排出,這些累績無法順利排出的糞便會有壞菌滋生,產生毒素,使附近細胞容易發生變化,形成息肉,若息肉繼續成長,就有可能變成癌症。

    因此新谷飲食健康法重點是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比百分之十到十五,也就是肉只能吃一點點。植物性食物包括穀類及豆類約佔全部飲食的一半,而蔬果佔四成左右,而且選擇的新鮮食物,盡可能保持自然狀態,也就是不要加工食品。

    另外,在「不生病的生活」書裡面,新谷醫生提出一個比較特別的主張,就是「奇妙酵素」,也就是「原型酵素」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所謂酵素就是所有生物在進行代謝作用時不可或缺的微量蛋白質,也就是在身體裡,任何物質的合成、分解、運送、排出,包括產生能量或者化解外來毒物……在所有化學反應中,協助進行的蛋白質分子。

    因為身體在不同器官與細胞間有很多不同的化學反應,而且每一種酵素只能作用在某個特定的化學反應,因此身體有幾千種以上的不同酵素來配合身體複雜的運作,這些酵素必須是由活生生的生物在活生生的細胞內合成的。

    新谷醫師提出的假說是,人體雖然有數千種酵素,但是數量並不固定,而是先製造原型酵素(也是他說的奇妙酵素),然後再依身體各個器官的需要而轉變成特定的酵素,然後使用在有需求的不同器官上。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推論,是因為觀察到當人體在特定部位消耗大量特定的酵素時,身體其他部位會出現必要的酵素量不足。他也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大量飲酒後,肝臟必須使用大量分解酒精的酵素,那麼胃腸用來消化與吸收的必要酵素就會不足。

    依他的推論衍生出的建議,不生病的生活就是要想辦法增加體內的原型酵素以及不浪費酵素。抽菸喝酒,暴飲暴食,食品添加物,不良的飲食內容,毒素以及壓力大的生活環境,紫外線,放射線……都是會大量消耗酵素的物質與行為,這也是為什麼他主張要有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行為或習慣中,新谷醫師主張每口飲食要咀嚼三十到五十次,這可以節省原型酵素的量。因為人類腸壁能順利吸收的最大粒子是15微米,大於這個尺寸的東西無法吸收會被排出體外,若不充分咀嚼,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會被身體吸收利用。麻煩的是,這些吸收不完全的東西,會腐敗,也就是會促進腸內壞菌產生毒素,身體必須消耗大量酵素去解毒,然後排出。

    另外我們也要多吃些能增加原型酵素產生的食物,比如攝取一些原本就富含酵素的食物,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幫助體內的益生菌製造我們需要的酵素。

    只有生命體能製造酵素,因此那些號稱活菌酵母乳或含豐富酵素的食物,身體是無法直接吸收利用,因為所有經嘴巴進入我們體內的東西,都會在胃內的強酸及腸道消化液的消化過程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胜肽或胺基酸,然後才會被腸子吸收進入人體,透過血液循環運送到各個器官。

    但是據臨床觀察,飲食中含有豐富酵素的人,體內有會有較多各式酵素,推測是,雖然只有活生生的細胞(包括腸道益生菌)能製造酵素,但是好的食物能促進益菌產生更多的酵素。

    所以,看完新谷醫生的書,帶給我的改變是減少喝飲料,包括茶,多喝好的水,進食前與進食中不要喝水,免得稀釋胃酸,造成消化酵素額外的消耗,另外,就是食物多咀嚼幾下,當然,還要選擇好的食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