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次數與壽命

  記得以前在各寺廟都擺有許多善心人士助印,免費贈送給民眾的勸人惜福行善的書,這些自古流傳下來的故事裡,有許多都提到,人一出生,福分與祿份是固定的,當你太過奢侈浪費,提早把這一生該享有的福祿消耗掉,就會陷入貧困。

    這種老調牙的勸誡,卻似乎在現代某些科學家的觀察中得到有趣的印證。科學家發現,大部分恆溫的哺乳動物,在小到老鼠,大到大象,或者馬,牛羊或人,心臟一輩子跳動的次數是固定的,約二十億次,呼吸的次數約五億次,跳完、吸完,生命就結束了!

    當然,大部分的醫療保健專家不會將這理論用在實際生活,倒是有一位在日本及台灣都非常知名的南雲則吉醫師相信這觀察,因此他主張絕對不要劇烈運動,讓心跳跳得太快,他自己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建議挺胸縮腹大步健走就是最好的運動。

    記得以前醫療專家對於運動的建議,提出「三三三」的標準,也就是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而且必須運動到心跳至少每分鐘一百三十下。但是現在已有不少醫生改口建議心跳次數已降至一百一十以下,所以也有人提出新的口號:「一一一」,也就是每天至少運動一次,每次至少十分鐘,每次達心跳一百一十次。

    理想的運動心跳次數雖然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但是有益健康的呼吸次數古往今來,大家的看法都很一致:多深呼吸,最好是腹式呼吸,同時降低每分鐘的呼吸次數,尤其大多建議要拉長吐氣時間,最好能達到吸氣與吐氣比例能維持一比四,也就是假如5秒鐘吸氣,那吐一口氣就要緩慢拉長到二十秒。

    楊定一博士認為,用腹式呼吸不但能增加身體的能量,也能改善許多慢性病,而且在拉長吐氣中,甚至能夠達到「息」的境界,將身體的氣脈完全打開,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境界。

    那是中醫自古的說法,若以西醫研究來說,呼吸時若將吸氣縮短,吐氣拉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增加,血紅素也就比較容易將攜帶的氧原子釋放出來給細胞,增加細胞的代謝效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