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寫文章―鄭志凱的觀點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CK就是一位每次回國,大伙就會相約碰面的好朋友。我是CK的鐵粉,這十年來,他在天下雜誌的專欄文章,我總是再三拜讀。這個「再三」不是誇大的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描述。

因為他的文章知識密度非常高,值得反覆閱讀與思索。我曾問他,他一篇文章要寫多久?因為以同樣是創作者的角度來看,他的每篇文章從選定主題,尋找資料數據,然後再把視野拉大,從地區到世界,思考縱深也跨越不同時空,最後凝聚出能說服人的觀點,這除了來自他因創投接觸到五湖四海的能人志士所淬煉出的創意與胸襟之外,還是得下許多考察資料與思索的時間。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他的專欄還在寫,累積的文章數量也應該夠了,不集結出版實在很可惜!

不過,其實我也知道,網路無數的訊息及社群媒體已侵蝕人們購買書籍或好好讀一本書的時間,所以像CK這種知識性散文(或者放入書寫分類算是雜文類)在現今的出版市場的確很難行銷。

看到我滿臉遺憾的樣子,CK連忙安慰我:「雖然無法出成書,但是最近我有四篇文章被選入高中生有關閱讀的參考書裡,能讓年輕人藉由文章多點思考的機會也不錯,也不一定要集結成書!

的確,CK跟我寫的文章多半屬於知識性雜文,題材廣泛,剛好適合現在108年課綱教改後,國文課從文學性轉成思辨的養成,考試題目也從考字詞轉變成給一長篇知識性散文後,再用題組來考學生的思考能力。

也大概是這樣的趨勢,所以這幾年,我已有六篇文章被選入中小學國文課本的課文(還有一篇經教育部國教院近二年的審查,最近才通過,今年下半年小學四年級的課本會採用。)

也因為曾經有教科書編輯曾經來函說文章沒通過教育部審查,所以只能放在習作或給學生的補充教材,我才知道,原來從二十多年前國立編譯館時代開放給民間編教科書後,課本還要經過官方審查。

大概也因為許多篇文章被選為課文,所以這三、四年每當出版社要編新的參考書或測驗卷那二、三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收到至少二、三件要求授權的合約書。往往授權費很少,卻要簽一堆資料,又簽名又蓋章的,實在很麻煩,但就像CK說的,文章能提供給學生參考,究竟也算是件好事,就耐著性子填寫了。

比如說,有時候測驗卷的考題選用你一小段文字,也許只用五、六百字,授權費只有新台幣六百元,我卻必須簽一式三份的合約,早些年曾跟編輯說,我所有文章你們要用就用,免費都沒關係,只要不麻煩我簽東西,但是編輯說不行,即使免費提供,我也一定要簽合約,否則他們不敢用。

~其實我也知道那些編輯的為難處,在這重視著作財產權的時代,任何出版品若沒有拿到作者簽名同意的授權書,那出版社可真的會吃不完兜著走的。

人為什麼要寫作?

CK寫一篇文章要花那麼多時間,稿費收入遠遠不及他的時間成本(他可是美國矽谷的創投家),那他為什麼要寫作?顯然不是為了稿費,或許如我在「小國大想像」的推薦文所說的,寫作是來自關心社會,希望改善社會,為既存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公益與分享是創作的動機,而不是版稅或授權費。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還是期盼能看到CK的第三本書,因為在網路上零星的看一篇篇的文章,絕對比不上印成書,拿在手上,可以反覆閱讀,而且是整體的閱讀,再加上可以劃線作眉批,這才能算是閱讀,也才有閱讀的樂趣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