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穿在身上、提在手上

 時代風潮真的改變了,日本著名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最近也開始打著永續環保之名,推出二手衣或破損衣服的回收,修補與再販售。

原本主打平價的服飾,經過修補後,反而賣得更貴。比如一件破損的休閒上衣,以精美刺繡圖案修補後,以原本全新價格高出將近一倍出售,除了環保的價值外,人工修補之後反而成為獨一無二具有特色的衣服,當然有理由賣得更貴了。

類似這種衣服修補的服務,也已進駐歐洲許多高檔百貨公司裡,因為他們有錢的客戶也爭相追隨潮流,永續已成為時尚的象徵。

比如英國高檔的百貨公司塞爾福里奇,從2020年進行一項地球計畫,展開二手物品的銷售、維修與出租的服務。


一走進百貨公司,一整排人型模特兒身上展示的,都是二手衣物,你也可以拿壞掉的鞋子到修理部門,有工匠幫你修好,用完的香水瓶,也可以請店家幫你補滿精油。

2020年剛開始,一整年拿鞋子來的數量雖然只有幾百雙,到了隔年2021年,就超過一萬雙,成長速度非常快,其中男性運動鞋的修理需求特別高,也最受歡迎,看來只要有管道,每個人都願意為永續的生活盡點心力。

也因為全世界有愈來愈多利用二手衣,二手牛仔褲再製生產的潮牌,每件價格不只比全新的貴,甚至會到數萬元之高,打破了二手衣就是很便宜的刻板印象。

這些二手產品除了品牌與潮流所附加的價值之外,手工改造的確也增添了製作成本。比如台灣早年很知名的婦運團體婦女新知基金會,就跟企業合作,回收二手牛仔褲作成衣服、包包或者筆電包。

一件二手牛仔褲拼成的外套,需要基金會裡一個專業的裁縫師花上三到四個工作天才能完成,這件二手衣物已經算是藝術品等級了,願意花數倍錢購買的人,不只是讓衣櫃多了一件衣服或地球上少一點垃圾,而是透過這件衣服或包包來表達自己的價值與立場,同時也把故事穿在身上。

利用回收衣物做成商品再販售並不稀奇,竟然連我們隨手丟掉的塑膠袋,也能變身成為賣價超過台幣七千元的名牌包,不得不感嘆環保永續真的是時尚主流。

這個取名Any bag的塑膠手提袋,是紐約著名的公園大道國際公司所出的,他們回收人們丟棄的塑膠袋,裁剪成長條狀,放進織布機裡織成塑膠布,再用這再生的塑膠布製成手提袋。

2021年,他們蒐集到58萬個塑膠袋,平均一個Any bag需要98個塑膠袋,總共製作出約六千個手提袋,成為紐約時尚名流的愛用品。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與高雄分會的一些志工,現正在推動將不要的T恤改造成購物袋贈送菜市場攤販的行動。

每個家庭一定都有大量穿不下、破舊等待丟棄的T恤,尤其孩子成長很快,每一年都會產生好多件穿不下的汗衫。這群志工回收這些衣服,消毒清洗乾淨之後,用簡單的幾個步驟就改造成方便好用的布提袋上街購物。

這些志工將這些布提袋贈送給市場攤販,以降低塑膠袋的使用,而消費者其實以後也都可以隨身帶著這個好收納且耐承重的布提袋上街購物。

我在20227月荒野保護協會第七屆環境行動論壇裡,聽到這群志工小規模試辦的過程,大為驚豔,覺得應該可以大力推廣,以更有組織更有規模的方式訓練志工與推動。

不過整體而言,透過手工再製希望能降低「快時尚」大量衣服的氾濫,實質效果還是很有限,畢竟每年世界快時尚的品牌服飾已等同環境的快汙染,數量已經大到必須以商業機制來處理才能解決問題。

比如一方面透過科技研發,把廢衣再重製成纖維原料,另一方面透過法規或消費者的力量,要求品牌及製造商,要使用回收的材料。目前愛迪達已宣布在2024年,所有聚脂纖維都要使用回收料,而快時尚龍頭H&M也承諾,在2030年前會全面使用環保永續的材料。

衣服的布料混紡的比例五花八門,往往是由多種材質混合,再加上衣服顏色的染料每一件都不同,要回收再製成原料的困難度很高,但是只要經濟的誘因夠大,科技研發的技術改良一定能提升回收比例,同時也降低處理的成本,以目前在全世界不斷出現的新技術與企業投入的轉型,舊衣再利用的比率相信會逐漸改善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