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太極拳
雖然周邊有許多朋友都開始上健身房找教練,肌力訓練也朗朗上口,但是另外有一群朋友卻開始練氣功,打太極拳。 有一天朋友們聊天談到運動的重要時,練氣功的提醒只顧練肌肉的朋友,認為年齡愈大反而比較適合練氣功或者像太極拳之類的運動。 他比較了兩者的不同,運動通常只強調動,但是氣功有靜有動,而且所謂有氧運動重點在耗氧,但是氣功兼重吐和納,有進有出,練功時著重保持 「細慢長勻」的呼吸,所以練完心平氣和,而運動後氣喘如牛,心跳加快,血壓上升。 而且運動稍不小心就會形成運動傷害,而氣功除了養生健身之外,還能修復傷害,同時運動往往只加強身體的某部分組織,比如說打羽毛球的人手臂很粗,騎單車的人腳很粗,但是練氣功的人往往身材勻稱,體態優美,最後他強調,運動追求的是具體可見的表面功效,但是氣功最後達成的是天人合一的身心靈平衡。 練氣功的朋友講得頭頭是道,說得一堆上健身房的人目瞪口呆啞口無言,另一位打太極的朋友也落井下石 : 「太極拳也算是氣功的一種吧 ? 打太極不但具有運動的好處,還能幫助氣血循環,不要看打太極動作慢慢的,它可是一種全方位的運動,結合了心肺功能及肌肉鍛鍊,更棒的是,沒有年齡限制,到九十歲一百歲仍然可以隨時練,而且不用找場地,隨處可練。」 說著說著,他就起身示範 : 「太極的精隨在於中心穩定不動,利用關節的力量挪移身體,動作、呼吸、甚至心念都必須專注,動作慢,也代表拆解肌肉關節運動的軌跡,讓大腦有意識地且專注地思考肌肉關節的組合與協調性;同時在動作時,微蹲或半蹲的姿勢,就是在鍛鍊核心肌群的穩定,大腿、小腿及腳掌的肌肉力量及平衡力,都在慢慢挪動中加強。」 記得 二十多年前荒野保護協會剛成立時,李鳳山老師曾參加過我們舉辦的自然生態體驗營,之後也曾在荒野辦公室地下室小小的演講廳教大家幾個氣功的招式,這些年我有空也會做些李老師推廣的平甩功,以及小甩手、大甩手,算是我唯一持續得較久的 「運動」,因為很簡單,又方便。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