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不同年齡的孩子溝通

   有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三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三個孩子後,我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是若要直接套用別人經驗,恐怕是無效的。

    教養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質或每個家庭獨特的親子互動狀況,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為自己的致命毒藥。不過,話雖然這麼說,每個孩子的成長歷程還是有相當多的共通性,因此別人的經驗,的確也可以當作自己選擇的參考。


    其中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不同年紀,應該採取不同的策略與工具,在孩子成長中不斷調整彼此的互動關係。比如說,在嬰兒時期,父母理所當然是孩子的貼身保母,到了幼兒,就會加上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的玩伴角色,進入到學齡階段,就又得加上指導教練與生活規範的建構者的角色了,然後到了青春期就得開始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獨立,這時父母的重心應該是扮演孩子建立生命價值觀的學習典範,協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到了大學與成年之後,父母就該變成孩子的顧問,也就是孩子沒來徵詢我們意見時,我們就不介入與干涉。

    親子關係應該是分立而親密,這也是我向來主張的,父母應該是像孩子身邊的空氣般的存在。孩子不感覺到父母親的壓力,就像我們不會覺得身邊有空氣,但是空氣的確存在我們身邊,也就是父母應如同空氣般對孩子有無所不在的影響,彼此是很親密的,但是彼此又是自在而獨立的。

    陪伴過程中我們最常忽略的是,應該在孩子的「他律階段」,也就是十歲以前,一方面還相當依附父母,聽父母的話的階段,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常規與待人接物等等有關品德方面的要求。

    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

    但同時,父母也要有耐心,如果少了從容的心情,再簡單明確的道理,能夠真正做到的人,依舊少之又少。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傾聽孩子的話,也知道要鼓勵孩子、讚美孩子。多年前很流行的一種書籤,上面印著「……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欣賞……」可是,有多少人做到呢?

    比如說,很多年前,就讀三年級的小女兒學校的綜合活動課中上到「我和我的長輩」這個單元。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張卡片,要大家寫出「家中長輩最常說的一句話」。老師把大家的卡片收回後,一一抄在大黑板上,接著要小朋友從那些話語中挑一句他們最喜歡聽到的話。女兒把那些句子全都抄回來了,令我感慨良多!在二十八個家庭中,有二十六個最常講的話,居然都是負面的,例如「不要再玩了!」「快一點啦!」「不要來煩我!」「去彈鋼琴!」「東西呢!

  我從中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並且想到,如果真的把一天中和孩子說過的話錄下來重聽一遍,你會很訝異你所聽到的內容。事實上,曾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在大多數時間裡,父母對孩子說話,大多使用訓誡、批評或命令的方式,難怪孩子不想聽,縱使父母知道親子溝通的重要,只要少了從容與用心,就算有再多教養知識,讀了無數親子教育書籍,都將徒勞無功。

    在孩子成長中,最關鍵的階段是進入青少年階段。

    對於一個逐漸想獨立,想脫離家長的束縳,也就是愈來愈叛逆的青少年而言,父母親正經八百地訓話,不僅無效,通常還會有反效果,這時候如果能夠善加利用居家生活中最自然的休閒方式,也就是挑部適當的影片,與孩子一起坐下來專心的看,然後再觀影後的感動氛圍中,再分享父母自己的情緒或與影片可以呼應的真實故事,也許不必講太多,往往三言兩語,就可以達到超乎預期的效果。

  而且,更棒的是,與孩子一起專心共享電影的次數多了,也就是親子的親密感與信任度增加之後,孩子往往在看完電影也會說一些他平常不會跟父母講的心事。因為電影演的雖然是別人的故事,但是能夠引起孩子共鳴的部份,就是他們現在正在關心或憂慮的事情,身為家長也可以從孩子透露的蛛絲馬跡中,獲得一些訊息,以便適時的提供協助。

    從一部部的電影中,以「別人的情節」作為引子,共同就青春期的叛逆、愛情的無可捉摸、才華的表現形式、人生意義的終極追索……等話題,做了深度的討論,除了改善親子之間原先疏離的關係,也同時讓他們自己內心挖掘,面對無可預測的未來,有了更清楚的方向。

    那麼,孩子就能滿懷信心與熱情的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同時父母也能與孩子保有終生的親密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