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出入自如的人生觀―搶不走的競爭力
.jpg)
走進湯城牙醫診所,如果不注意那一方小小招牌,一定會以為走進社區圖書館。從門口、玄關到候診室,甚至前往洗手間的通道,滿是書櫃、書牆,觸目所及都是書。漫畫、偵探小說、武俠小說、人文、自然、藝術、科學、雜誌、期刊,琳瑯滿目。 從這樣的空間擺設,就知道這家診所主人一定極度愛書。 診所主人,是知名親子作家李偉文。他對閱讀的喜愛,扎根得很早、很深。 李偉文念國小的年代,學校普遍資源不足,常常兩個班級輪流用一間教室,學生只上半天課。功課少、時間多,偏偏那個年代還沒有電玩、網路,電視只有三台,白天還可以在野外玩,晚上根本沒什麼娛樂。再加上和姊姊、哥哥年紀有些差距,玩不起來,他常常覺得孤單。 「能做什麼呢 ? 」李偉文笑著說,自己找到的出口,「就是看課外書。」 班長的「家庭訪問」 只要是書,李偉文什麼都看。 不過他的家境普通,父母偶爾給的零用錢,他全拿到牯嶺街的舊書攤買書,也只能買幾本,哪能滿足他的閱讀渴望。 聰明的李偉文,想出一個好方法。 「 小時候我當班長,那個年代班長很有權威。我跟同學說要去他們家做家庭訪問,因為我的成績不錯,同學的爸媽都很歡迎我。」 「我一到同學家,就把他的書分成兩邊,一邊是我讀過的,一邊是我沒讀過的,然後把沒讀過的書借回家,一次借五本。還書時,請同學把書放在我看過的那一堆,再拿五本我沒讀過的書借我。就這樣,幾個星期後我把一位同學家的書看光,再繼續去另一個同學家,」李偉文不諱言。 一天看五本書,數量相當可觀,同學家的書夠讀嗎。 李偉文幽默的說 : 「還好,國小每兩年就重新編班一次,所以,當班上同學家的書看完,剛好又換了一批新同學。同學知道我愛看書,也會幫我介紹新朋友,如此一來,我借書的對象就源源不絕 。」 借書借成終身幸福 自幼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李偉文上了大學,自然而然成了圖書館的常客。 「我每天都跑圖書館好幾趟,如果哪一堂課不想上,上課前就去借一本書,利用上課時間看完,下課後還書。這樣借書、還書,到最後我跟圖書館的人都很熟,他們看我那麼愛讀書,要我乾脆到圖書館當工讀生,所以我在圖書館當了三年工讀生。」 李偉文就讀中山醫學院 ( 今中山醫學大學 ) 牙醫系,除了讀醫學院的專業書籍,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