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來早知道?

   有一回,一個人脫光衣服跳到仙人掌上。當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答道:「當時我以為這樣也不錯。」            -美國持槍歹徒.維恩 

  常常會聽到有人懊惱的說:「早知道就好了!」其實我總是覺得人生沒有所謂早知道,事情只有當下的選擇與承擔之後的結果。我之所以從來不提早知道,是因為後來我知道,有些事就算早知道,也是莫可奈何的。別人的經驗自己非得依樣走過一次,甚至跌得鼻青臉腫,才會甘願,才會死心。

  如果經驗的傳遞那麼困難的話,那麼為何要到處奔波去演講?

  有無數次,在身疲力竭下,我質問著自己。

  常常,對人生的感慨,很難對人訴說。比自己年長的人會覺得你還年輕,懂什麼?比自己年幼的人會覺得你在說教。因此,演講者必須面對一個弔詭的兩難困境,聽得懂的人,也不必由你來說;聽不懂的人,說了也是白說。

  那麼,為何要去演講?

  我告訴自己,從自己的經驗還有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別人會忘記你說過的話,你做過的事,但是他們不會忘記你給他們的感受。

  是的,你給他們的感受,原來我是希望用自己的熱情傳遞給聽眾一個感覺:「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可能性!」

  記得有好多次千里迢迢到偏鄉,或到一些根本沒聽過名字的職業學校或科技大學,花了許多車程時間與耗盡我的精神體力,甚至即便到頂尖大學演講時,看著底下學生如同某位教授形容的「人型墓碑」,還是會興起所為何來的感慨!

  或許真如我曾安慰某個滿懷歉意,邀請我到偏鄉的老師所說的:「這些成長環境不理想的孩子,才是我們更要關切與影響的,因為我們後半輩子還是會留在台灣,我們能不能安渡晚年就看這一群孩子長大後爭不爭氣了!優秀的孩子也許會到國外發展,這些沒有能力離開台灣的孩子,才是台灣未來的希望啊!」


  也或許我知道演講的內容聽的人很快就會忘掉,他們會記得的是講者整體氛圍留下的感受。因此我上台前總會再回顧一下自己的初心,找回自己對生命的熱情,警惕自己不要變成照本宣科的錄音機。

  至於真正要讓人記住的實質內容,我知道只有透過文字才有可能,因此我花時間寫文章,貼在部落格與臉書裏,也出版書,希望讓這些心得留在虛擬的網路空間或一本本的書裏,留待有緣人的撿拾。

  雖然,內心深處還是常常響起攝影大師李屏賓的感慨:「有的時候心中有事,嘴裏懶得說;有的時候心中有事,覺得沒有必要說;又有的的時候,心中有事,卻又不知道該去對誰說。」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