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與大咖

 聽說現代的年輕人不會崇拜「大咖」,也就是那些有權力有地位或企業創辦人這類業界的大老級人物,因為這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他們現在崇拜的是「大神」,也就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中做到極致的人,即便那個領域很冷門,或者往往也談不上有什麼名利地位。

這種價值的轉變,應該跟他們習慣看短影音有關,他們從五花八門的地分享者中感受到那種熱情,因此他們認為能堅持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把它做到無人能及,那就是一種成就,這種追求跟過去社會定義的升官發財這種成功很不一樣。

這些當代年輕人,有人稱為Z世代。

雖然追求自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是所有世代共同的嚮往,但是Z世代比起之前的父執輩來說,他們更勇敢,更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盼望當一個能忠於真實的自己。

趨勢專家的觀察認為,野性美學漸漸成為Z世代的潮流風尚,化妝造型不再強調刻意的精緻,反而希望能保持一些野生真實的美感,同時在網路社群平台上,也從刻意塑造個人形象的「人設塑造」,轉為希望能以真實的自己來獲得認同。

對於工作的態度,除了不願意加班,會跟公司跟主管努力爭取該有的權益外,會花更多心思在嚮往的私人生活,認為人的價值不能全由工作來定義。


你身邊有Z世代的年輕人嗎?你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嗎?

天賦不是那麼容易找的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這麼表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非正常現象,而是一種罕見並且困難的心理成就。」

    我同意他這句話,並且也有點擔心,這些年所有人都鼓勵孩子尋找天賦,並且從小學國中高中,一直到大學,透過「生涯輔導」的課程,期望幫助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天賦,會不會產生另一種後遺症,認為自己是不是犯了某種錯誤,或者太過愚笨,才會沒有找到自己的「天職使命」?

    其實相反的,我相信很早就顯露出自己獨特的能力或天賦的學生,應該並不多,通常是在人生不斷摸索中,跌跌撞撞中,才能慢慢地確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的建議是,假如還沒找到自己的天賦很正常,只要把自己眼前應該做的事認真的做,把有機會嘗試與參加的活動,好好把握,那麼自然而然,總有一天一件件完成的事情就會帶領我們找到天賦。

    生涯輔導單位會提供一些比如性向分析、人格類型分析或職業傾向分析……等等的問卷表格供我們填寫與檢測,不過我還是覺得人的性格與偏好很難只分成九種或十六種或任何數量的類型,因為人真的非常複雜,不要以為這世界上會有一種最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等著被我們發現,而是應該接受「多重自我」的現實,然後尋找各種可能適合自己各個面向的不同職業,換句話說,也許先嘗試,先做做看,再檢討得失,也就是在不同領域裡面實際測試不同的自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天職」很難「找到」,而是必須「培育」或者「創造」出的,我認為較可能的情況是,在我們幾乎沒有察覺之下,天職在我們認真地活在每個時刻中,緩慢地形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