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荒野親子團活動的隨想

前幾天應荒野台南分會親子團第三團的複合團團長甜菜根之邀,參加聯團活動,並且跟親子團的家長演講。 之所以會有這個邀約,是因為疫情三年,打亂了他們的招生節奏,所以去年疫情結束,七月招生時一下子來了二十多個新家庭,為了讓數量眾多的新伙伴瞭解荒野也能融入荒野文化,所以拜託我來跟大家聊一聊。 要跟對荒野文化完全陌生的人用 短短三個多小時介紹荒野,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荒野的組織發展或願景,或者我們很多做法與「潛規則」,跟一般的環保團體,或者跟絕大部份的非營利組織,民間社團,都不一樣,而每個乍看很奇怪甚至不太合理的制度背後都有許多思考過的考量。 即便連相對單純的親子團,在實際運作上,恐怕很多人也不太能探究許多儀典與組織分工背後的用意。 我知道每個家庭帶孩子加入荒野親子團,一定有著各自不同的期待與想像,面對這麼多新家庭,我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很難一一了解他們的問題與困惑,於是我開場就主動丟了二個問題要大家思考。 第一個是,為什麼荒野親子團累積二十多年經驗,一百多個團的成立,已有無數舉辦活動的經驗,應該可以篩選出幾個最好的教材教案,形成完整的 SOP 後,大家照表操課即可,可是為什麼我們都用最沒有效率的方式,讓每個團的幹部重新設計活動,討論、探勘,累死所有的大人 ? 我們為什麼用這麼沒有效率的方式來舉辦活動 ? 第二個問題,若是期待參加荒野親子團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點自然知識或科學技能,那不如參加外面辦的科學營隊或請家教送去補習班來得有效率。若是你期待參加荒野親子團是為了可以增加與孩子一起在大自然玩耍的時間,那恐怕也會失望,因為荒野親子團是易子而教,你沒有機會跟孩子在一起,而且親子團是團隊活動,必須耗費許多時間在集合、在等待,甚至還有許多儀式,所以單純就「與孩子一起在大自然玩」的目的,參加荒野不如自己帶孩子或與二三個家庭,相約帶孩子到大自然玩來得有效率。 如果參加荒野親子團是那麼沒有「效率」的事,為什麼有那麼多荒野前輩投入工作之餘的所有心力在為建構這個大家庭而努力,他們看到了什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