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想像與創造力的源頭

 


 遇到不少家長很困惑:「我的孩子很認真讀書啊?可是成績並沒有很好,讀書有沒有什麼方法或技巧?」

  我們也常會感慨,台灣的孩子很會考試,在國際上各種競賽評比的成績都非常優秀,但是往往那些考輸台灣的學生,進入大學研究所後,創造力或研究能力似乎比台灣的孩子強!我想,這其間的落差,大概是台灣的孩子從小就在不斷訓練下變得非常會考試,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解出標準答案。

  然而,想像力與創造力需要的多元思考,能夠跳脫標準答案的限制,找出最多的可能性。在快速答題的訓練中,養成孩子只重視追求「是什麼」的習慣,久而久之,就不懂得問「為什麼」,也沒有耐心與好奇心去探索「為什麼」背後的宇宙萬象了!

  而且學習要有效果,最重要的來自於動機,當一個人對某件事很好奇,非常關心時,一定很容易記得住,反過來講,當我們對教材內容不感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讀的時候,怎麼看就怎麼忘,甚至往往有看沒有見,根本沒有進入我們大腦的意識裏,從來沒有被「記住」,也就談不上「忘記」了!

  換句話說,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探索的熱情,才應是父母協助增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核心目標。若是孩子還小,我們可以多帶他們接近大自然,儘量在真實世界裏充份發展他們的各種感官能力,而且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創作的泉源,孩子天生有一顆易感敏銳的心,只要不被嚴肅的大人給打壓抹殺就好了。

  常常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好好地去觀察這個世界,注意四季的變化,看樹葉不同層次的顏色,看花花草草的生長,看雲的流動與變化。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引導,那麼買個放大鏡跟孩子一起看吧!這會帶給你們一個嶄新的世界。幾乎所有人第一次用放大鏡看自然裡的小花、小草、石頭,以及各種可愛的小生物,講出的第一句話都是:「哇!」當孩子在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發現另一個世界而驚喜連連時,無形中也讓他們養成以不同眼光看待世界的探索態度。

  若孩子稍稍再大一點,要他們繼續保有好奇心與創造力,也不需要去找教創意或科學的補習班,關鍵在於家長平日與孩子的互動裡,有沒有注意到一些習慣,比如鼓勵孩子發問。台灣的孩子上小孩後,幾乎就喪失了發問的習慣,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恢復這個能力。而且當孩子提出問題,大人不要立刻把答案說出來,只要熱情回應:「我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一起討論與找答案。」或者用新的問題來引導孩子思考。

  我們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猜想答案,或是編造出可能的答案。科學的精神在於解釋,給一個好的、合理的說法,而不只是單純知識的堆積。所謂「解釋」就是設法替觀察到的現象賦予意義,其實也就是給一個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同時要注意到,在討論科學問題時,不要脫口說出「對」、「很好」,如果是一般的鼓勵,絕對沒有問題;但對於科學探索而言,這些讚美等於暗示討論已經結束,有了標準答案。家長可以用「那真有趣!」「哇,我以前沒有這麼想過呢!」或是再多問一些問題,多提一些看法,讓討論持續下去,才會產生更多的想像與新的可能性。

  家長一定要常常自我提醒,快速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會嚴重限制孩子的思考力,在平常生活中就要找機會讓孩子保有更豐富、更寬闊的想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在未知中不斷前行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