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安慰朋友的方法
年齡漸長,面對生老病死的機會愈來愈多,當周遭朋友的家人離世,或到醫院探視罹患重症的朋友時,都不知該怎麼安慰。 對年輕人的病痛,的確可以樂觀的勉勵 : 「加油 ! 」「一定會好的 ! 」但是如今更多時候是面對親朋好友的疾病末期,彼此都心知肚明不可能再好起來時,那該說什麼話呢 ? 或者面對憂鬱等精神困擾的朋友時,似乎也不能安慰說 : 「放輕鬆,一切都會過去的 ! 」我知道,只是隨口有點敷衍了事的說這些加油,鼓勵的話,不只於事無補,往往還會加深對方的痛苦 ? 專家告訴我們,對於身處痛苦中心的人,最重要的是期待知道有人理解他的痛苦,而懂得「傾聽」,是讓深陷痛苦的人,不致絕望的力量。 尤其生理上的痛苦已經可以靠現代的醫療技術與藥物處理,但是心理上的痛苦,沒有辦法靠止痛藥的處方箋來緩解。 面對痛苦中的親朋好友,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先不急著說什麼,而是靜靜地察覺對方所發出的痛苦訊號,這裡「察覺」的意思,不是用眼睛觀察,而是仔細聆聽對方在輕描淡寫或指東打西的語言迷障背後的痛苦與恐懼。 因為痛苦的人不願隨便跟別人袒露自己的苦,他們只會想跟理解自己痛苦的人訴苦,因此跟對方建立溫暖的信任關係是很重要的。 不過,該如何才能理解別人的痛苦 ? 我們常說人應該有同理心,常隨口說我們感同身受,但是這些真的只是表面上的官樣話語,人非身歷其境,真的要感同身受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即便再怎麼努力站在對方立場思考,也沒有辦法真的百分之百理解當事人的心情。 日本安寧病房的小澤竹俊醫師就曾經表示,假如我對醫院的患者同理說 : 「你很痛苦吧 ! 」這時候如果對方說 : 「我是個已經快要死的人了,但醫師你還有漫長的人生,你根本不能夠理解我的痛苦。」面對此場景,他是沒辦法反駁的。 苦思之下,小澤醫師發想出一種創見,建議安慰者可以轉換另一種思考方式,改變主詞我,既然「我」終究無法真正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