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業減塑即將上路
114 年元旦起,旅宿業不再提供一次性使用的衛生用品,包括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浴帽、其他如洗髮乳、沐浴乳及乳液等用品,也必須改用大瓶裝提供旅客使用。 這項新政策已宣導一段時間了, 114 年元旦起將正式施行,不過規定是旅宿業者不能主動提供,但是如果旅客真的忘了自己隨身帶這些個人清潔用品時,可以向旅館櫃檯索取,有的旅館是免費給,有的必須自己花錢購買。 以前關於旅館的評鑑,如果飯店房間有這些備品是加分項目,從明年起將改為扣分項目。 這項新的規定對於旅客來講當然是有點不方便,但是我相信高素質的台灣人應該很快就會習慣,並且規定會持續下去。 因為台灣的訊息流通快速,而且大家的教育水準與環保意識大致上來說,也都很好,許多原本以為很難推動的政策,往往一試就成功,其中最令專家跌破眼鏡的是多年前的「垃圾不落地」政策。 家家戶戶在垃圾車來的時候才能將家裡的垃圾拿出來丟,從此丟垃圾成為「一家大事」,而且更造就敦親睦鄰的好機會,街坊鄰居在垃圾車來臨時踏出大門彼此齊聚一堂,此時此刻剛好可以互相聊天交換鄰里消息,這算是當初沒有意料到的好處呢 ! 可能做到零廢棄嗎 ? —「我家沒垃圾」讀後 「我家沒垃圾」這本書的封面照片是一個透明的小玻璃罐,裡面裝著一些花花綠綠的包裝紙,照片旁的說明是—這是我們全家一整年裡產生的垃圾。 住在美國加州的四口之家,這本書是他們勵行垃圾減量的經驗與操作手冊。看到這個書名或這張相片,大概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 : 「哇 ! 怎麼可能 ?! 如何做到的 ?! 」另一種就是 : 「這有什麼稀奇 ? 反正大部分垃圾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我也可以做得到 ! 」 的確,我們都太「依賴」回收來安撫我們的良心,催眠自己—「反正可以回收,就盡量用吧 ! 」但是,作者不斷地提醒,回收絕對不是環境危機的正確解答,因為要支持複雜的回收系統能持續運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揮發性的有毒氣體或者溶解產生許多有毒液體,都會汙染我們的環境,而且大部分的回收品再利用,都是降級的產品,因為回收品中還是會摻雜無法輕易分離的化合物質,所以會影響再生產品的性能或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