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敲擊出精采人生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於是,有人出家、有人拋下高薪去當義工、有人轉行、有人離婚……。
當然,更多的人或許沒有這麼大的勇氣告別過去的自己,但是卻偷偷找回自己年少的想望。比如說,我的大舅子最近就買了一把薩克斯風放在車上,有空的時候就開到河堤邊練習;大學同學在孩子離家上大學後,有一天忽然看到閒置已久的鋼琴,就坐下來叮叮咚咚地彈,然後就找了位鋼琴老師從頭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學;最近也認識幾位新朋友,不約而同在孩子報名打擊樂時,發現有成人班,就一起報名參加了,他們說從小就想學樂器,但是當時家長反對,不管是為了升學聯考還是家庭經濟因素,總之那個遺憾就留在心底。
我覺得像這樣透過某種樂器當引子,重新找回年少時的夢想是很棒的機會,讓已公式化,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多一點光彩,可以連帶點燃生活的熱情,進而重新省思自己的人生。
我覺得這個暫時脫離常規的叛逆是很好的,雖然叛逆在生命任何時刻都有可能發生,但在壯年中年期更是難能可貴的,因為這時候我們進入職場十多年二十年,已經瞭解所從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的天賦與熱情,同時也知道自己的能耐,再加上四十來歲時體力還好,經驗人脈樣樣俱足,此刻離開還來得及開創生命第二春,於是就此出走。
我也是在自己四十歲那一年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長,幸運的是,我的職業是可以自己調配時間的,所以雖然當志工的時間比上班的時間還長,以致收入減少,但是還能維持生活所需,甚至在當義工過程家人與孩子也都一起參與,反而促成家人更親密的互動,也不會錯失陪伴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不久前應一個山區小學的家長讀書會之邀,主辦人希望用「一生玩不夠」為題目,分享我的生命態度與歷程。
演講前,就有位家長很納悶:「一生玩不夠是什麼意思?是指你覺得人生太短了嗎?你希望活得久一點嗎?」
三十多年來,「一生玩不夠」一直是我的座右銘,我用來提醒自己,世界何其廣大,要盡情探索,並且珍惜時間,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
我所說的「玩」是指人生應該是個超級大玩家,因此玩股票,玩政治、玩名玩利,甚至玩網路遊戲,都只是小玩;真正的大玩,是玩山玩水,遊於經史子集,有感於泰山之矗立,愾嘆於流水之不捨,能悠遊於大自然的神奇豐富中,才是大玩家。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的忙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可曾靜下來思考,我們這一趟生命之旅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應該不只是為了賺點錢,保住一份工作,然後就過完一生吧?我們或許不必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評價,但最終總逃不了自己得面對的這個終極問題:「我這一生,到底活得有沒有價值?」
柏拉圖曾經這麼說:「那些人生基本需求都已周全,卻還繼續工作的人,往往錯失了更重要的追求。」
柏拉圖提醒我們,人生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追求,但是假如我們把全部心力用在追逐慾望享受時,難免就會忽略了精神以及心靈的追求了。
我們常常把人生比喻做旅程。
年輕時,整裝待發,弓上弦,劍出鞘,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想像,正如旅行在規劃階段其實是最令人興奮的。
中年時,正在路途中,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變化,生活中所有負擔全集中在此時,雖然說,承擔,是生命裡最美的東西,但是,忙碌往往也是靈性之大敵!
老年時,已達個人生命之旅的終點,正宜一壺濁酒,笑談古今。
因此,年輕有夢想,老年有回憶,中年別無選擇只有實踐!
四五十歲,有很多的疲累與辛苦,但是這樣的承擔讓生命更豐富,是的,熟齡人生正精彩,或許就從拾回年輕時的興趣開始吧。
留言
張貼留言